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2021-12-02 14:54郑红梅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岗位行政

郑红梅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丽水 323400)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安全性、避免财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等。所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完善工作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意义

(一)提高行政运行效率

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简化办事程序,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运行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措施。[1]

(二)保证了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

国家掌控着海量资源,而行政事业单位则要肩负其科学管理、科学使用相关资产的职责。因此,建立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机制,杜绝人情买卖、暗箱操作,才能避免资产被违规处置,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流失与浪费。

(三)行政管理成本得到节约

外部的监督管理力量终归有限,很难全面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所以,完善内控制度,制定刚性标准,才能有效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内控意识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缺乏内控意识,导致内控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加之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立时间短、缺少理论支持及专业化指导,所以,影响了内控工作的开展速度及内控制度的使用价值。

(二)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保证内部控制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实现高效、有序、规范地开展。但研究发现,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制度,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缺乏健全、合理的组织架构体系;二是内控制度不完善,岗位职责重叠或模糊,无法确定各岗位职权,且岗位间无法实现有效地将监督制约;三是无法及时发现、处理内控工作呈现的问题;四是缺少健全的内控考评制度,无法对工作人员工作成绩予以考评。

(三)缺乏健全的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控制制度尚不健全,比如,单位内部的决策机构为清晰划分职责,各岗位间为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划分岗位权责。或是内部控制人员缺少风控意识,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开展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缺少健全风险控制能力,容易遭受潜在或未知风险威胁。

(四)信息沟通不畅

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未能实现信息化发展或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沟通出现障碍或滞后性。正是因为内部缺少传递信息的渠道、平台,所以,致使各部门间形成了信息孤岛,极大地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也给内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阻碍。[2]

(五)监督工作存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所以导致监督工作开展不到位。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未明确负责内控监督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而且单位内部由于不重视内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所以缺乏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未能在监督工作开展中开设关键岗位、明确具体责任。另外,在内控工作开展中还缺乏强力的流程管控能力,最终使得内控体系监督行为流于形式、丧失作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控制度的策略

(一)创造和谐内控环境

1.健全组织架构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协调的管理体系,保证各部门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同时,要科学划分职能职责,健全权责分配体制,推广责任制管理及奖惩制度,从而有效约束各岗位员工;而且要分离不相容岗位,避免财务工作出现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等现象。

2.完善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内控制度实施状况,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同时,要及时巩固薄弱环节,强化关键岗位,推行个人责任制,提高控制方式合理性、控制效果可塑性。另外,要确定各岗位职权,确保岗位间能相互监督、制约,还要严控业务流程,优化控制方法,严格按照审批流程开展管理工作。

3.建立具备科学性特点的内控部门,要细化岗位责任,及时探查、总结、分析内控工作开展期间出现的问题,主动探寻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规范性、有序性。

4.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考评制度,制定并落实具有合理性。可行性的奖惩制度,在考评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确保内部控制贯穿到具体的工作内容之中,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每一位员工都深刻理解内部控制,同时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良好内控环境。[2]

(二)风险评估对策

1.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内部设立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并鼓励风控人员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同时,要针对风险控制特点,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有效制约全体员工,保证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2.面对潜在风险问题,应遵循制度要求,采取定量、定性统一的防控举措,有效辨识、评估风险,科学划分内部风险、外界风险、经济行为带来的风险。风控部门应向上级领导按时提交风险报告,定期组织风险识别、评估工作,通过横纵向分析各类风险因素,确定风险间的潜在关系,及时制定风控对策;还要以历史风控工作记录、经验为依据,积极开展风控工作。

(三)控制活动

1.提高内控人员风险控制意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确定单位内部开展风控的意义,积极组建专业小组开展风险控制,从而改善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要加强内控风险宣传、教育,帮助全员正确认识内控风险的重要性。

2.健全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发展需求健全内控制度,确定内控各岗位职责;同时,要组建内控控制部门,招聘专业优秀人才,并制定、落实奖惩制度,提高内控员工最内控工作重视程度,由此改善风险控制能力,减少风险突发概率。

3.做好审计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要组建独立的内控审计部门,该部门直属单位领导管辖;同时,要聘请专业素质突出的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做好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工作能力及职业素养等;另外,如果内部审计期间发现风险,要马上上报、处理,才能避免风险扩大造成较大损失。

4.通过风险识别预警,做好风险管控。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风险识别、预警工作,实践中要构建重大及突发风险应急预警系统,确定风险标准、指标、权重、等级等,从而利用预警系统识别、分析风险。比如,当数据出现异常时,系统就会发出预警,工作人员就会及时处理风险问题,由此便避免或降低风险影响。同时,单位风控人员接收到系统提供的预警信号后,应马上设计应急方案、管控风险,才能降低风险系数及单位损失。

(四)信息沟通

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的引入信息化技术加以运用,才能有效强化内控效率及质量,改善信息沟通效果。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如结合信息化技术主动构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强化单位内各部门、各岗位成员间的信息沟通效果;同时,要引进大数据技术等加以运用,以此构建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及一体化信息交流平台,强化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效果,实现内部信息数据共享,保证将各部门间有效的衔接在一起,从而改善数据信息收集、交换的真实性、精确性,为内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3]

(五)内部监督

1.组建内部控制监督机构,确定工作职责。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安排内部控制执行机构牵头业务部门、监督负责人等组建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在实践工作中,该部门应认真组织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绩效评价;督促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内部审计和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制定监督内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及有效性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督促相关处室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做好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的其他有关工作;负责对本单位重大事项进行一年一度的风险评估。

2.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健全监督体制,开设专业的内部监督岗位,负责监督工作,从而全面监督单位内部运行状况。因此,该部门及岗位应具备独立性,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效果。所以,单位领导要根据国家政策,积极和政府合作,要求上级派遣纪律检查组入驻,监督、审查内部控制工作效果。另外,单位领导要安排优秀人员负责督查内控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及时整理相关数据信息,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评价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领导,然后按照上级要求重新完善、改进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问题。同时,要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自我评价,还要保证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保持相对独立。[4]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关键岗位实行定期轮换机制。对从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以及内部监督等关键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4.强化流程控制,通过流程再造使所有控制在流程中解决,实现指标流、资金流、业务流的流程统一,形成顺向相互支撑、有效制衡,逆向真实反馈、有效监督的完整体系。将内控管理嵌入业务流程,对流程执行进行持续的监督、评价和优化,构建业务过程控制的自我完善机制。

四、结束语

总之,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对行政事业单位在缺乏健全内控制度下出现的问题及完善的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所以,结合研究成果可知,只有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才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岗位行政
行政学人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问题及对策探究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浅析如何做好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