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2021-12-02 14:54郑文娥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

郑文娥

(松阳县交通运输局,浙江 丽水 32340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政府的管理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行政事业单位要主动探究如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现对财政资金运作过程的监督,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本文就如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以往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存在“重支出、轻效率”的现象,有些资金“下得快,用得慢”,结余结转资金长期躺在账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若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秉承支出绩效为导向,积极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促进预算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发展、建立全面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预算绩效信息质量水平,将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合理配置政府资源,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

(二)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预算绩效管理即以预算为核心组织绩效管理,属于预算管理方式的一种,会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涉及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诸多环节。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预算管理自重资金投入转变为重支出结果及使用效率,属于预算管理的重大改革,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及时公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内容、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有助于提高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透明度及政府公信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状

(一)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中央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但从成效来看,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比如,在国家积极开展财税改革影响下,即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引入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制定了具体管理流程,不过在实践中,却深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并固执的沿用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甚至部分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着“重申请、轻管理”的现象,忽略了资金使用的效益,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事倍功半。[2]

二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编制,导致管理制度编制不健全,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失去了健全的制度、法规引导,让执行难度变大。同时,一些行政事业管理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中,未明确对应标准,使绩效管理工作深受主观性、随意性影响,从而导致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缺乏成效。

三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负责绩效管理工作的人员水平良莠不齐,未满足岗位要求。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强调专业性,所以对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但国内尚未建立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所以为行政事业单位招聘、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造成了障碍;而且多数财务管理人员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喜欢借鉴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方法,忽略了本单位实际状况,所以,造成了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实际业务脱轨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方式作用的发挥。

(二)预算绩效精细化管理工作或有不足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没有开展前期的调研,就盲目编制预算,或是没有结合单位实际发展需求出发,以上一年预算为基础任意增减,预算编制随意性大,也就增加了预算执行难度,最终造成了预算绩效管理结果不理想的现象。

(三)缺乏全面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与国外西方国家对比,中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步的时间较晚,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引入了绩效管理理念,但应用时间太短,并且在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结构体系等方面均没有过多经验,常常要自主摸索开展工作,致使制定的制度及体系还不完善不全面,而且也让编制的评级指标缺乏了科学性、合理性,最终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无法发挥预期作用。同时,认知不足及实践经验匮乏等,也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常属于定性指标。受此影响,在以此类指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评价结果在评价人员主观性影响下容易丧失公正性,这严重影响了绩效评价作用的发挥。

(四)缺乏高质量预算绩效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还要重视预算绩效信息质量及运用效果较低的问题。由于预算绩效信息和单位流程内各环节的衔接及结果的展现密切相关,所以,一旦绩效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就会影响绩效评价覆盖范围及绩效信息收集效果。同时,诸多行政事业单位会自主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所以,无法保证评价的独立性及客观性。加之内部工作人员存在较强主观性,所以使绩效评价信息客观性无法得到保证。最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未能高效运用绩效信息,不能为预算决策提供有效帮助;同时,当前收集的绩效信息仅能对小范围预算资金配置造成影响,所以,亟需提高预算绩效信息质量。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

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宣传。利用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必要性、重要性、全员性的宣传,让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都要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是哪个科室或是哪个人的工作,而是人人都要参与并做好的工作;还可通过会议、培训的形式开展,帮助单位全员对绩效管理工作流程、标准、监督管理、评价方法的了解,从而使绩效管理工作深入人心,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有序进行。

二是建立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内部实际发展需求及单位业务开展特点,设计、制定、实施与自身发展实际相符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同时,要积极学习、参照国内外及各行业优秀经验,主动接受上级部门指导,不断完善、健全制度、提高管理流程规范性。[3]

三是主动为管理人员提供教育培训,改善其专业素养。比如,行政事业单位要为参与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行业经验交流学习平台、机会,或聘请专家入单位召开专业培训活动,从而丰富工作人员储备的专业知识及经验,提高其个人专业素质水平。

(二)促进预算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

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科学编制单位预算,才能改善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及质量。所以,编制人员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科学制定基本支出定额标准,才能为绩效评价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在编制项目预算支出时,要开展项目的前期调研,确定符合单位发展需求的项目,并制定绩效评价标准及方式,才能保证预算支出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另外,预算编制人员在设置预算目标时,要根据单位实际,合理编制短期目标、中长期发展目标,更要结合各阶段目标,保证编制目标切合单位发展规划要求,才能促进单位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建立全面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时,应立足于多角度出发。由于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直接影响预算评价的质量,所以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根据“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可比可测、动态调整”几个基本原则,以客观指标和定量指标为主,而主观指标和定性指标则可以作为补充。[4]比如,该过程既要涵盖部分关键共性指标,还要结合单位或项目特点新增部分个性指标;既要彰显本年度支出短期绩效目标,还要融入支出规划的中长期绩效目标;既要关注经济效益指标,更不能忽略社会和环境效益等非经济指标;既要对财政资金使用状况予以全面反应,更应衡量实际评价的可操作性,并适当的舍弃部分指标。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各项计分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确定实际的分值、权重以及评价标准。

(四)提高预算绩效信息质量水平

一是积极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如借助大数据技术有效搜集、监控绩效信息,通过信息技术优势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及信息准确性。同时,在借助数据库、信息软件构建数据链条时,要引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信息平台的安全性。

二是制定绩效信息的参照标准。预算主体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传递绩效信息时,会使绩效信息维持在流动状态。所以,绩效预算主体彼此传递绩效信息时,出现了怎样反馈绩效信息等问题;比如,在输入、加工、输出信息阶段,绩效信息质量会受到绩效信息产生及传播方式差异性的影响,所以,必须结合上述问题确定参照标准,避免参与主体间出现信息不对等情况,才能改善信息传播质量及效率。[5]

四、结束语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需深刻发掘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合理制定相关问题处理对策,才能提高自身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果,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