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2021-12-03 05:00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樊玉琴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素养

□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 樊玉琴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结合思维意识分析与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标准的发展与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学的重点。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对发展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及理解能力十分有效。以下内容将针对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一、加强创新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及导入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复杂且抽象的,尤其对于初期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接触的学习科目逐渐增多,知识过于抽象化,这对于部分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数学教师将认知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目标,利用“教与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积极性较弱,被动学习的方式逐渐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较强的兴趣。

结合现代教育体系与新课标的发展工作,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逐渐改善了教育理念,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身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将科学的教学理念融入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中。这种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将自主探究教育理念融入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中,对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十分有效。例如,在初中数学“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便要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加强利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专注力,强化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带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心理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将创新、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数学课程导入环节相结合,对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二、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历程中,兴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不仅是学生的主要学习辅助工具,同时是促进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保证教学方式的运用效果。在新课标的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情境教学方式的运用为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较强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展开数学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情境创设教学模式中生活情境的创设对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十分有效。数学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对数学知识形成亲切感,同时帮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与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即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铁轨等作为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两条铁轨不相交而形成平行线的数学知识。另外,生活中常见的双排窗帘杆等物品中均存在“平行线”元素,加强生活元素的融入教学,是促进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问题教学情境与任务教学情境的运用同样十分适合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工作,教师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情境及任务情境,继而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既定问题与任务进行分析与探索。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课外学习辅助工具,不断拓展学习途径,从而达到良好的探究效果。因此,加强运用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对于提升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具有较强促进作用。

三、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加强课堂互动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非常有效。课堂互动不仅要以师生互动为主,同时要融入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对方的优势特点,同时在沟通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对此,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是非常有效的,数学教师可以加强利用合作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交流及互动,培养其互动交流能力的同时,促进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完“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数学内容后,教师可以安排两个学生进行互相出题并解题,解出方程式后由教师验证是否正确,学生在出题解题过程中能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点,提升学习效果。另外,良好的课堂互动中,师生互动形式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促进活跃课堂氛围,强化教学效果。师生互动要摒弃传统单一的问答形式互动,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身份,教师在开展课堂互动教学期间,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参与进入学生的合作探究小组中,或者以学生的身份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其交流及沟通,从而促进强化课堂互动效果,为发展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四、布置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初中数学课程包括代数和几何,其中的知识对于初中生而言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应用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与思考能力十分有效。在创新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指导作用下,数学教师要加强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坚实数学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实践进行拓展与延伸,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对此,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后实践环节中加强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抽象化、概念化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课后作业布置中,数学教师即可突破传统作业布置形式,为学生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观察本城市未来5 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搜集数据后制成图文表,并以曲线图形展示气温升降变化。

五、结语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与素质教育的重点教学方向,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工作期间,要加强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为学生设计完善的教育方案,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至实践中,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强化整体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