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1-12-03 05:00甘肃省山丹县清泉学校杨莉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甘肃省山丹县清泉学校 杨莉

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来说,紧密联系生活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且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将课程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进而有效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学科质量。

一、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以当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作为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投入各项的生活实践场景中,把教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生活实践以及能力发展的目的,让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技能,通过技能来指导生活,从中源源不断地获取动力,最终使自己得以进步。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当前的生活环境,把知识和实践作为基础,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传授知识,并且有针对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以引导者的身份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

二、教育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道德与法治这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思维、锻炼能力,更扮演着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重要角色。教师若无法正确地以教学目的来展开教学,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以及生活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把生活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能更好锻炼综合素质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培养其优秀的品质,完善其性格,班级内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无形中纠正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方法策略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间点,对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将会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若想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笔者由此提出以下几点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措施,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建立良好班级管理秩序

教师要重视常规维护,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应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做好各项工作的检验督促,在维护上要严字当头,依靠校纪班规,不因学生学习紧张而放松对遵守纪律、做好卫生等工作的要求。实践证明,抓好纪律、卫生、两操工作,不仅不会影响平时的学习,这种一如既往的要求,会使学生感到严肃紧张,防止学生产生懈怠情绪;第二,深入班级,及时发现问题,让班规校规落到实处;第三,以表扬为主,对学习上刻苦、成绩进步、遵守纪律好、劳动好、关心班集体、关心帮助同学的学生予以表扬,树立正气,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第四,抓好班干部,明确其职责。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让班干部监督管理好其他学生。同时教师也要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及时参与管理工作之中。例如,生活委员不仅要有效地监督学生,还要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纪律委员要在教师不在的情况下维持教室内纪律,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同时还要注意管理好学校举行各项活动时的秩序,有效的秩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由此,在班级内做好有序的秩序管理工作,发挥好学生自身的职责,并且让学生懂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来提高学习意识,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细节意识,从小事做起,狠抓细节,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做细,做好,循序渐进,精益求精,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生活化教学

好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课堂主体内容讲授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课堂环节中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并且合理规划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生活知识与课堂内容联系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对生活的感悟,在感悟生活中高效地学习,从而掌握知识。

例如《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的课程教学资源以及好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掌握学生的情况和性格特征,设计出能让学生充分融入情感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网友交流的视频短片或聊天截图,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情感共鸣。此时,教师掌握好时机,提出几个有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分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表对问题的看法,最后由教师引导后得出课本中已知结论。由此,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不仅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而且间接将学习中的内容运用于生活实践,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通过观察生活,主动思考,探索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标准作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必须有效地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评价,能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局限性。到目前为止,大多学校道德与法制学科的教育评价体系都不够完善,且部分教师还是秉持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分数来评定学生是否优秀。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教师会认定其品行端正,而对于一些成绩稍低的学生,则会出现放任不管的现象,这样的评价违背了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培养的需要,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培养目标,完善评价体系,并做到对学生公平公正,多方面多维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多关注生平时的表现。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督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花时间精力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做铺垫,更需要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实际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班级内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并且通过丰富有趣的形式来将生活场景带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在授课结束后,教师要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多方面多维度地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提升学生全方面综合素质能力,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