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路径研究

2021-12-03 05:00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城关中心小学陈云云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思维习惯独立思考数学教师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城关中心小学 陈云云

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是小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极为显著的帮助,然而,由于教师自身教学手段以及观念的不当,导致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思维习惯并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培养。

一、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的原因

当前,导致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以“讲授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其负面性。为了追求教学的效率,教师常常禁止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不予解答,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学中发表自身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放弃独立思考,只是遵循教师的思维习惯去学习。

二、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的前提

要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进行良好的培养,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小学生独立思考思维习惯能否得到有效行程的重要前提条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转变,学生也很难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故意讲解一些错误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提问:“老师刚刚讲的对吗?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嘛?答对的同学有奖励”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产生怀疑,针对问题开始自我思考,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不仅仅是教师的单一讲授,让学生做到真正的独立思考。

(二)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其次,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内容的讲解,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自主思考的时间。教师认为,课堂上的讲授最重要,这就导致学生容易在课后出现对知识理解不到位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更不用谈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这一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让数学课堂中不仅有教师的讲授,也要有学生实践做题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计量单位”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具体情境如下所述:“同学们,现在老师让你们帮忙去买菜,菜市场中的芹菜是3.5元一千克,西红柿是5.5元一千克,老师想要买5千克芹菜和4千克的西红柿,那么老师一共需要给你多少钱呀?”学生在面对这种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时,往往会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中,这种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所遇到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所谓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是指小学数学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会简单的一两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那么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必然会逐渐产生厌烦情绪,而学生一旦出现厌烦情绪,那么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更加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导致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难以得到养成,而如果教师能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拥有较高的新鲜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针对小学数学中“乘法口诀”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只会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式的背诵,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低下,也难以主动地思考。而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为什么会出现“三三得九,四四十六”这种情况,使学生从根源上对该知识点进行掌握和理解,那么就能有效地改善这一现象。或者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接龙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游戏如下所述:教师在第一排随机的挑选一名学生,该学生说一只兔子两只耳朵四条腿,让后面的学生分别说出两只兔子有多少只耳朵和多少条腿、三只兔子有多少只耳朵和多少条腿,以此类推,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错误,此时教师就可以给予纠正,并告诉学生通过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能更快,更准确地得出答案。

(四)创新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很系统、很庞大、也很复杂的学科,数学知识对每个学生来说有喜有厌,有的学生能天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鱼得水,而有的学生则天生排斥这一门学科,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会对教师产生逆反情绪,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创新教学手段,运用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营造一种有趣而活泼的教学氛围,让枯燥而难懂的数学知识在这种氛围中变得生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程上有所吸收。

例如,在针对小学教学中有关“未知数解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在统一讲述这个知识点后,让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围绕书本上的某个典型例子或者教师提出的某一中心问题进行讨论与沟通,然后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相互之间学习借鉴,最终达到接收并理解知识的结果。比如教师提出“鸡兔同笼”的传统问题,这样的问题贴近实际生活,能激发学生探索和思考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方式,也能联系知识点,达到课堂的教学目标。分组讨论教学的实施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有利于从小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方便教师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在小组讨论学习时,也能采取一些方法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采取记分方式,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状态,防止他们学习松懈,又能体现小组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方便教师教学。

(五)教学课程的拓展

最后,课程安排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小学学生的年龄较低,认知能力差异化大,长时间的教学不仅不能保证学生拥有一个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和学习状态,还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对学习产生抗拒排斥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素质,因此,一个合理的课程安排是让学生进行有效率学习的重要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开展必要的实践课程,包括体育课程、数学学习实地考察等课程的安排,适当的实践课程可以把学生从紧张而严肃的课堂氛围转换到轻松学习的状态下,一个良好的情绪是高效率吸收知识的重要保障。教师开展定量的实践课程或者体育课程,能保证学生适应生活,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思考数学的思维逻辑,增强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养成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依然无法得到一个有效的养成。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积极地、努力地对培养独立思考习惯的方式进行探索。

猜你喜欢
思维习惯独立思考数学教师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谈独立思考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