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1-12-03 05:00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羲之小学亓焕武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画图微课信息技术

□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羲之小学 亓焕武

微课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它能以一段不超过十分钟的简短视频将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密切贴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合理应用微课是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课堂互动的关键,对学生兴趣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微课激发学生兴趣、简化教学内容、促进课堂互动、引导分类教学四个方面展开详细的探究。

一、形象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于形象生动的内容会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理论教学部分内容单调、知识抽象、气氛沉闷,学生难以对该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基于此,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教师要合理优化这一教学问题,结合小学生喜欢动画图像的特点,在小学信息技术理论教学时化抽象为形象。教师要密切结合教学主题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从而加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玩游戏练鼠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天性设计微课导入视频。在课堂一开始,教师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视频内容是学生平日爱玩的游戏,跳皮筋、开火车、蹦床、老鹰捉小鸡,这些具体生动且充满生活化气息的游戏快速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这些游戏都是你们生活中常玩的,那么在电脑上可以玩哪些好玩的游戏呢?我们应该怎么去玩电脑上的游戏?”在教师和微课视频的启发下,学生对电脑游戏产生了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时,播放玩电脑纸牌游戏的微课视频片段,通过鼠标带领学生查看游戏规则、了解游戏玩法、进行游戏操作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鼠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对鼠标操作的电脑世界有了更强的探索求知欲。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做好后续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与探究。

二、合理简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理解

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内容有较多的专业术语,抽象性较强,学生不容易迅速、形象地理解。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重难点知识不突出,学习难度较大是影响教学效果提升的主要原因。而微课视频具有将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的特点,基于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微课视频,将复杂、抽象且较难的理论知识进行特殊化处理,化繁为简,突出难点,强调重点,以此有效简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教学“认识画图软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系统性介绍使用画图软件的流程,并赋予实际的操作来强化学生的理解,比如打开画图纸、认识画图窗口、介绍画图工具、使用画图工具、清除已画图像、调整画纸大小、退出画图窗口等操作。学生根据微课视频的指引,将操作画图软件的流程铭记于心。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凭借观看微课视频的记忆,自主展开画图操作练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大致了解本节课的重要操作内容后进行讨论,并展开实践练习。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真正消化、吸收了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并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促进课堂互动,营造活跃氛围

积极、高效的课堂互动是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学氛围枯燥,学生被动跟随教师的思路前进,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过程,从而导致学习印象不深刻。因此,为有效打破这一僵局,促进课堂互动有效开展,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引出具有探究性的信息技术知识点,创设相关情境,布置问题与任务,以此作为学生合作讨论的契机,使学生就相关内容展开热烈的课堂互动,有效解决被动学习的问题,增强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设置文字格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引出探究性任务,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文字有大有小,有粗有细,颜色也各不相同,还有的有横线和阴影标记,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吧!”

随后,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其中有一段文字内容是关于春季运动会的举办时间、地点、标语、参赛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

教师说:“大家看到这一段文字,根据它的内容和表达目的,自己打开电脑的Word 文档,进行文字格式设置与编辑,使它们更具特点,能得到一眼瞩目的效果。”

学生基于微课视频的文字内容,打开对应的Word文档,在小组中展开了热烈的探究,有的学生提出注意事项应该加粗标记,以此突出强调作用,还有的学生认为“春季运动会”这几个字应该设置成不同颜色,以吸引眼球……在以上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建议,小组组长最后负责统一协调,确定好文字设置格式后,在Word 文档上进行操作,最后教师收集所有小组的作品,并与学生一同评比,选出最佳的文字设置作品,给予学生实质性奖励。

四、辅助分类教学,开展因材施教

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是每位教师设计教学策略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因能力、智力、兴趣、性格等不同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各自的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借助微课视频展开分类教学,帮助每位学生收获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指导,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

例如,班上有的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不高,知识基础较差,教师一方面要在平日的课堂上多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尽可能多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给予肯定的评价。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制作特定的微课复习视频,以知识点的精讲和简单操作训练为主,并适当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比如卡通人物形象,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并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而对于其他学习基础一般和学习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同样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并制作适合他们信息技术学情的微课视频,在课后展开个性化指导,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合理融入微课视频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表现。在信息化潮流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微课视频制作能力,围绕教学内容开发微课资源,凸显教学重点难点,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微课促进分类教学开展,促进课堂师生、生生有效互动,以此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画图微课信息技术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信息技术2.0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