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研究

2021-12-03 05:00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一中学陈江湖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答题信息技术数学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一中学 陈江湖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形式化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学不能是简单的概念解析和公示套用,这样的教学注定毫无效率。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喜欢以讲台为中心进行“演讲式”教学,没有形成互动的课堂模式,学生只能作为“听众”,完全没有课堂参与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到课堂学习。

(二)简单化的教学方式

数学学科不比历史、生物等学科,拥有图文并茂、妙趣横生的课堂内容,高中数学传统课堂受条件限制,教学变化少,许多教师甚至在讲解完题型后就直接采用题海战术,导致数学教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在这种千篇一律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无法提起学习的积极性,还无法有效理解课堂知识点,一旦形成错误的解题方法会养成不好的解题习惯。因此教师教学时应采取多变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就能从改善学生学习状态上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二、信息技术课堂运用的前景

当下随着科技发展的步伐,生活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或缺的知识获取手段。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中,课堂教学也逐渐步入智慧型、信息化的新时代课堂模式。显然当前的科技大环境下,学生更能接受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也更加便捷。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以下几点作用:

(一)提高课堂高效性

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式教学课堂通过荧屏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理论转换为更具可视化的教学图文。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加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避免出现走神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要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及时消化课堂知识,才能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二)增加课堂趣味性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有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教学也不必再局限于粉笔和黑板,而是可以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备课时将课堂知识和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的选择项就大大增加。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给学生创造更多轻松愉悦的教学体验。趣味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教学素养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因素

(一)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硬件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前提就是保证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校方应加大信息技术基本设施的投入,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完成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融合。例如教学中要有通畅的网络,才能保障课堂顺利进行,良好的后台处理器才能让网络家校平台正常使用。智慧型、信息化的教学课堂日新月异,只有校方加强投入,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作为新型教学课堂,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许多资历深,经验多的老教师可能不具备使用新媒体能力。因此,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保障。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中,教师作为堂的主导者,有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素养。

四、高中数学“智慧型”课堂的操作策略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融合的新型“智慧课堂”,不仅能帮助高中数学解决潜在的教学问题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一)注重课堂实际教学,化难为简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相关概念。例如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 第一章“空间几何”中,要求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本章节对于空间感较差的同学有非常大的认知难度,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建模软件——几何画板的多角度转换器,对几何图形的各个面进行转换,这样一来教师不用像以往课堂上需要制作复杂的立体教学模具,有效节省了备课时间,而且直观的三维图形,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了解空间几何视图,这也方便后续对空间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的教学。信息技术模型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图形,把一个复杂的空间几何简单地转变成平面图形。教学软件不仅把空间变成可操作性的“教具”,还能直接体现出教学重点。因此智慧型课堂的相关教学软件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了课堂教学的难题。

(二)注重课后习题练习,以点带面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制作课后习题,并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在家中网络线上进行答题,答题完成后由软件直接统计出每道题的正确率。

例如,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中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把考试常运用的六大公式及其变式作为习题。学生答题后网络直接给出每一个公式的答题正确率,教师可以直观地看出学生的薄弱点,方便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查缺补漏。网络课后习题一方面给教师提供更直观的分析数据,帮助教师强化教学,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自查自评的机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地进行针对性学习,以点带面,能显著地提高数学分数。

(三)建立网络教评机制

教师通过校方建立的网络家校平台和设立教学评价系统,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网络教学评价系统是为了能帮助教师更好了解学生、评估学生。教师和学生只有多交流,才能更快地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通过网上阅卷,不仅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阅卷工作,从繁重的阅卷解脱出来,还能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详细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考试的难度、区分度、知识点考试等问题,并生成各类统计分析报告,实现对教学质量的统计分析与跟踪监测。网络教评机制既可以简化教师批改阅卷烦琐的过程,又可直接针对学生考试、测试的问题进行分析评判和实时反馈,不仅能方便教师,也满足学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成绩的需要。

五、结语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融合是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但是二者融合难免会涉及网络,网络毕竟是双刃剑,需要学生在使用时有较强的分辨力和自制力。学生只有明确自身学习目标,才能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学习手段。因此,需要数学老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让互联网真正为学生所用。

猜你喜欢
答题信息技术数学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答题、拍照、必微博、求关注…… 减了老负担,又练“新技能”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2.0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挑战答题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熊孩子爆笑答题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