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劳动课程中木工教学研究性改革探析

2021-12-03 05:00福建省三明市综合实践学校范明华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木工研究性初中生

□福建省三明市综合实践学校 范明华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的教学形式,在研究性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打造生本课堂,引导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探索学科知识,并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理解、反思、质疑和批判,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形成独立人格。在打造研究性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一、初中劳动课程中木工教学研究性改革的意义

初中劳动课程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初中劳动课程的研究性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发展,并将其培养成为具有现代化素质的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当下的木工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窗口培养初中生的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学习木工知识的过程中变得自信、快乐。木工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很多初中生都难以体会劳动的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压力的增加,初中生的好奇心逐渐消失,动手能力逐渐下降,如何打造高效的劳动课堂,是一个值得教师深入探索的过程。通过在木工授课过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并引导他们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树立创新精神,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提升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进而提高劳动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劳动课程中木工教学研究性改革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

木工课程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初中生的木工技巧,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做”出来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适当进行指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此提升学生动手操作、深入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制作简易小板凳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天坐的凳子是如何制作的吗?制作凳子的时候,需要做哪些准备呢?”这样的导入过程,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反思生活中接触过的凳子,并思考制作板凳所需的工具,进而回答教师的问题。在倾听答案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引导他们完善自己的答案。在开始演示制作过程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木工活动中制作物品的程序,以此共同研讨本课的制作流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并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的问题,最后再动手操作,以此成功完成自己的作品,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提升对本课程的喜爱程度。在讲解制作方法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实现木工课堂充满趣味性的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打造生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动手、思考、表达以及质疑,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优化教学内容

研究性教学重视讲授的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倡导让学科知识回归生活,通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来提升科学的意义。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认真备课,仔细研究和设计教学内容,将授课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技术内容进行讲授。只有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学生才能真正用心思考,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进行感受与领悟。因此,在开展授课活动前,教师要在充分解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优化,开展符合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受到篇幅的限制,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少,无法完全满足初中生的探索需求,这时教师就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如教材中的文化资源有限,而民间的传统工艺是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人们进行学习和继承,这时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补充。

例如,在讲授内容涉及雕刻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古建筑中的花窗与课本知识进行结合,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木工课堂上,可以将木工技术进行讲授的同时,让初中生接触到更多的传统工艺,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对木工知识产生兴趣,主动找机会练习课上所学的基本知识,进而对刨、凿等基本操作进行练习,熟练使用常见的工具,加深对安全操作规则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在课下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丰富文化素养。总之,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教材,满足初中生探索知识和探索生活的需要,从而让学生在课上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综合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开展授课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在进行知识讲解时,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地开展师生互动,营造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积极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察觉他们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课堂学习。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充分把握,并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在成功时感受到喜悦,在失败时进行总结与反思,进而产生探索的欲望,积极参与课堂,获取新知识。此外,在开展授课活动时,教师要合理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积极在课上引入生活实例,帮助他们对本课的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激发求知欲,从而培养出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实践的素养,有利于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企业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求量有了一定的提升,质疑能力成为一个新型人才必备的素养。因此,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践环节中教师要培养初中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就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在开展授课活动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保持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仅仅让其提问“为什么”,而是在理论学习或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产生探索的精神,这样可以实现让学生积极思考,达成教学目标。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阶段的劳动课程中的木工教学要积极进行探究性改革,教师要深入探索授课方法和教学内容,优化各个环节,并采取适当的评价机制,在引导学生学习木工知识并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操作能力、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发挥研究性教学的优势,培养综合素养强的人才,提高劳动课程有效性。

猜你喜欢
木工研究性初中生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把麻烦挂在树上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黄木工
黄木工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