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组合作,培养自学能力

2021-12-03 05:00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王君瑜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交流思维课堂

□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王君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成了教学主流。先学后教,引导孩子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预习、思考、交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造氛围,关注预习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课堂氛围将在很大程度上去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谐、开放和幽默的课堂氛围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学,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才有可能成为一种需求,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应利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并激发良好的学习气氛。众所周知,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不能一言堂,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真实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用自己的知识和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以便学生可以更积极地参与课堂。

学生是以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具有一定独立性和依赖性。针对学生的依赖性,这个不仅仅是对于学生,它是客观存在于每个人心里的,所以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过于依赖也会对学习活动有阻碍,教师要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活动时,绝对不能忽视了“依赖性”的存在。“合作交流”的学习必须以“独立学习”为基础,否则这种学习方式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合理的课前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前学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课前学习单进行预习,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知识后,发现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任务:1.你能用不同的图例来表示3/4吗?2.仔细观察你图例中表示的这些3/4,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在进行教学任务之前,学生对所要学知识就能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能通过自学初步掌握分数的意义了。这样,通过合理预习任务的布置,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培养了自学能力。

二、精心分组,选择时机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交流一般以4人分为一组比较合适,在分组时,教师要尽量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同和思维层次的不同,尽量使小组在活动时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交流,便于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思维火花,从而使小组合作交流更深入、更全面的开展。

要组织好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也做好很多的准备工作,比如要了解学生的学情是怎么样的,本课新旧知识点之间是否存在有效的迁移,并能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适时组织合作交流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适合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时机一般有:1.学生独立探索有困难,不能独自解决,需要帮助时。2.形成几种不同意见并产生分歧时。3.发言积极,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从而通过这种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这一阶段,教师也要做到能够适时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变得有效,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还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在小组已经进行充分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全班交流学习。

三、有效提问,自主学习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而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的核心是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是能促进学生思维,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大多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认为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有困难的且值得商讨的问题。所以,教师要能吃透教材并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合理而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在问题的思考过程中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十分有利于学生成长。

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还需要考虑它的难易程度,如果题目太简单了,学生不需要过多思考就得出答案,这样的问题是没有多少思维含量的,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没有多大帮助的;题目太难了,学生如果百思不得其解,同样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一个好的问题应当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分析,或者自己学有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在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意义的。

在学生有针对性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前,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列出提纲,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先将问题的答案一一列举出来,写上注释,这样让每一位学生在交流之前就已经先经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过程,然后再适时地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四、人人参与,及时反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出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目标。所以在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班级中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以防止个别优秀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取代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认真倾听组员的发言。优秀的学生应该略晚发言,让他们先听一听组内其他同学的想法,学困生也要充分相信自己,参与交流和辩论,从而促进自己的语言表达以及思维发展,真正体现出合作交流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自我不同的思想方法,在认知水平上也必然有着很多差异,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微小的闪光点并善于捕捉。对孩子的评价不能只是流于形式主义,而要有针对性的具体化。教师每一句激励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更有助于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

在学生小组交流之后,教师一定要对各个组的交流作一个集中的反馈。这样有利于学生成果的有效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这样的及时反馈,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知识得到了内化,也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对于问题的评价性上,教师要尽量做到:应该得出对于一些确定性的答案,要让学生得到一致意见,不能似是而非,要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而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要有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并能体现出学生的个人情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当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合作活动的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再一次内化,从而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总的来说,合作交流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运用时,一定要事先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周密有序地组织。相信这种有序的课堂合作交流必然会使师生之间、生生之增进了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信这样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有乐趣、充满挑战。

猜你喜欢
交流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嘻游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