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探究

2021-12-03 05:00甘肃省武山县桦林镇包门小学魏红忠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动手分数思维

□甘肃省武山县桦林镇包门小学 魏红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思想,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数学教学不仅是对知识的教学,也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建模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课堂中把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一、动手实践操作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一)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

孔子说过,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美国著名教育家、现代教育之父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让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他认为,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可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动手操作实践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发展阶段,比较好动,渴望探索,富有好奇心。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培养学生多接触书本之外的内容,让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性。学生获得了学习兴趣,就获得了探求知识、拓展思维的源源动力。

(三)动手操作实践具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功能

数学思维,也就是能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要学会算术、方程、小数分数等,还要形成用数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具备联想能力、探究能力,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掌握类比、归纳的推理思想,形成空间概念,形成判断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协调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是绝不可能做到的,教师必须让学生参与操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动身去感受和体验,体会到绞尽脑汁的思考和恍然大悟的乐趣,让大脑和双手动起来,手脑并用,提高思维水平。

二、当前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局限性

尽管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教师真正应用的也并不多,更多的是在公开课中应用,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实际的效果。原因就是动手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较强的控制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的关键点。而现实中,小学生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课堂上难以自觉领悟教师的苦心,让教师觉得白费了心思,最后还是回到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中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策略探究

(一)布置实物作业,发挥学生创造性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教学也是一种抽象的逻辑认知过程。小学生受认知水平的局限,将抽象的数学具体化有一定的难度。数学不是想出来的,数学公式的推导、数学知识的获得也不是单靠言语就可以理解的,学生必须亲身感受,亲力亲为,参与实践操作,有了这种体验,才能理解数学的抽象性,把抽象可视化。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做出实物,获得直接经验。这样的作业没有固定模式,完全依靠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手脑并用,为学生提供放飞自我的平台。

教师要明确一个观念,就是所谓动手实践操作不仅是手工制作,思维的推导和知识的运动也是动手实践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一课的时候,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描述信息,做出判断,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家庭年、月收入和开支情况,开支部分其中饮食、服装、教育、交通出行等方面各占多少比例,分析家庭是否能收支平衡,并计算出家庭每月平均开支,与家长交流,树立金钱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意识。

(二)课堂上创设操作情境,营造自由活泼的动手实践氛围

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讲,都是因为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对知识没有渴求,不想参与课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要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传统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师逐步将数学的推导过程演示给学生,虽然直观,但不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僵化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变为让学生在真实发生的事件中去探索,发现规律,发现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操作、猜想、推导、验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去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以此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更容易感知数学逻辑,提升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的时候,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分数的运算过程很大一部分是头脑计算,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场分数的运算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运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每一个同学设定一个数值,由教师指出真分数或假分数,学生自由组合分子和分母,真实感受分数定义。

(三)成立实践小组,构建合理的动手培养模式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塑造,仅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之外的广阔天地都是学生学习的空间。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是数学这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巧妙设立实践操作小组,设置任务,让学生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大量数学现象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分析,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把课前准备—课上动手—课后复盘这种教学模式构建起来,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课上课后形成联动,全方位地加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应用,提升教学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一课的时候,要让学生学会在地图上和实际中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了解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概念,并能简单描述行走的路线,树立辨认方向的意识。在教学这样空间感比较强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将知识性的学习放在课堂,将实景方向辨认放在课后小组实践作业中。课上,教师可以以学生座位作为描述位置的参考,让学生辨认位置。课后,教师可以让几个同学结成一组,绘制一幅简易地图,将家、学校、商店、医院等标志性建筑画在一张图上,在课上分组展示学习成果,描述行走路线。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成立实践小组,构建合理的动手培养模式,课堂上创设操作情境,营造自由活泼的动手实践氛围等策略,开展教学计划。

猜你喜欢
动手分数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分数的由来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