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2021-12-03 05:00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城关中心小学李亚斌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导图鲁迅文本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城关中心小学 李亚斌

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地深化其对文本阅读的热爱。本文将从学习氛围、涉及阅读文本等内容和实践等学习元素出发,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用学习氛围强化学生文本阅读能力

教师在用学习氛围强化学生文本阅读能力时应该注重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这样才能发挥课本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结合相应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感悟。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文本阅读教学与课下文本阅读的学习氛围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主动阅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进一步丰富,并开阔学生视野。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节课,语文教师可以联系《花之歌》与《灯光》,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在读到“成长”时,进行课前自我的文本阅读,让学生对作者为什么如此取材,在实际写作之中又蕴含了自己的哪些情感进行思考,并所掌握的阅读技巧进行阅读。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夏天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夏天与实际生活联系,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阅读的认知,夯实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基础能力。

二、精心设计文本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文本阅读设计方案,帮助学生激发阅读主动性。众所周知,小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自觉性,文本阅读能力较差,语文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内容,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阅读主动性。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环节时,要秉持着“细心,多层次”的方针,一点点地帮助学生渗透文本阅读内容,帮助学生以最快速度理解文本。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的文本阅读想法能不受到所谓正确答案的限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向着积极方向去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核,不能单纯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要寻求作者所埋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到《少年闰土》以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包括是谁的感触,为什么是纪念鲁迅先生,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角色互换或交流平台讨论等环节发现纪念鲁迅先生的真正原因。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让学生总结纪念是为了什么,以及在过去的年代,人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小学语文老师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帮助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丰富文本阅读开展形式

学生的学习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将会导致学生失去实践的能力。在实际实践当中,教师应该充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让学生在提升理论基础的情况上丰富文本阅读能力。学生在进行实际阅读当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阅读,也应该主动寻求课外阅读,并在生活中能时刻回想起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用于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字句。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你心目中的大自然”的比赛活动,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充分发挥想象力,说说心目中大自然的模样。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旅游经历或者观看经历,让学生思考所看的风景与之前所学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之间不同的美,以及回顾到之前的《秋天的雨》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感悟。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还应当以全文阅读的方式提升阅读量,并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对于将所看的书籍进行联想与关联,从而提升对于书籍内容的理解程度。

四、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要想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比如关键词句阅读、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批注、制作思维导图等,学生只有充分地理解了文章内涵,才会从阅读中获得较大的成就感,才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要求学生多做笔记,并教给学生思维导图的正确用法,学生若是将思维导图用于文本阅读中,不仅能提高阅读效率,还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思维导图的效果更加明显。当然,除了思维导图,还有很多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培养,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阅读技能。

比如学生在学习和了解鲁迅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初识鲁迅》为导读材料,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初步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内容就以鲁迅的特征、描写手法等为线索。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准备相类似的描写鲁迅的文章,要求学生分组阅读,每个小组负责一篇文章,并通过文章中的描写手法、侧面特征等方面完善之前的思维导图,教师此时也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如“文章中鲁迅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以此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当学生小组完成思维导图后,教师再让他们进行汇报展示,并进行小组间评价,互相补充要点。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并且还越来越喜欢文本阅读,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教师引领示范阅读,调动学生内在情感

教师作为学生崇拜的对象,要充分发挥模范的作用。在文本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学生的内在情感,在进行阅读时,要能起到一个引领示范的作用。首先教师进行示范阅读,用富含情感的声音将文本读出来,并且语调抑扬顿挫、富有变化,从而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学生看到了这种有趣的阅读方法,自然会加以模仿,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阅读兴趣,演讲、朗读等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比如,在《我很重要》这一篇文章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进行朗读,将文章中的自信心充分地表现出来,学生受到感染,自然就会有跟着教师读的欲望,教师就抓住机会,教给学生朗读的一些技巧,寓教于乐,学生在充分感受到乐趣的情况下,能通过调动各种感觉来体会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找一些符合小学生心发展特点的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朗读,一方面拓展了文本阅读范围,另一方面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朗读技能,丰富了自身的知识经验,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

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培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小学语文的相关知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去体验更多的学习氛围,从多个方面将文本阅读的能力提高,巧妙地帮助学生走进精心设计的内容之中,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猜你喜欢
导图鲁迅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鲁迅,好可爱一爹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孔乙己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阿迅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