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演区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沉浸式思考能力探究

2021-12-03 05:00福建省漳浦县实验幼儿园古雷分园洪雪英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小雯鳄鱼蒲公英

□福建省漳浦县实验幼儿园古雷分园 洪雪英

一、创设适宜情境,触发幼儿沉浸式思考

沉浸式思考指的是专注眼前的活动或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是高质量认知加工行为。要触发幼儿沉浸式思考的产生,就需要追随幼儿,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求组织开展游戏。幼儿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才会出现高质量认知加工行为,即沉浸式思考。所以,幼儿园教师首先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发幼儿注意,激发幼儿自主游戏行为,触发幼儿沉浸式思考。如,我们在户外创设“森林王国”表演区,设置蘑菇房、童话屋、大树爷爷、花精灵等森林景物,投放有关森林、动物的绘本及动物服饰等,以激发幼儿自主游戏行为。

案例:这天,小天、小斌、小轩、小雯、小琪几个小朋友到童话屋找动物服饰,纷纷穿上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衣服。小天边穿小猴服装边说:“今天我们要玩什么?”小雯边穿蝴蝶服装边说:“我们玩花园游戏吧。”小斌说:“我不要,那是女孩子的游戏。”小琪问:“那要玩什么?”这时,小雯正在找蝴蝶头饰,她刚好看到装小饰品的盒子,兴奋地说:“我知道要玩什么啦,我们来玩找宝物的游戏。”其他小朋友也觉得这个点子很棒,开始讨论应该怎么玩。

小天:找宝物游戏都要闯关的!

小雯:我们可以把小路(指童话屋前面的石子路)当作小河。

小斌兴奋地抢着说:我知道了,河里有鳄鱼,我们要很小心才不会被鳄鱼吃掉!

小琪:我们可以在鳄鱼睡觉的时候很快地过去。

小轩:我们要跳过小河吗?会不会把鳄鱼吵醒?

小雯:我们要找一块木板当桥,我们从桥上过去。

就这样,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走过鳄鱼河”的游戏情节创设出来,在愉悦、兴奋的情绪带动下与环境互动,持续在“森林王国”表演区虚构出“躲避大灰狼”“爬过长陡坡”“智斗大蟒蛇”等情节,完成“寻宝历险记”系列故事表演,最后在智斗山洞里的大蟒蛇后找到了宝物……

在案例中可以看到,幼儿在环境的诱发和兴趣的推动下,自主开展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呈现出高质量的思考即沉浸式思考,主动构造游戏情节,积极思考“我们玩什么”“怎么玩”“接下来怎么办”等问题和解决方法,并积极主动把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幼儿的沉浸式思考也促成了游戏中幼儿高质量的学习与发展的产生。

二、设计有效提问,激发幼儿沉浸式思考

设计巧妙、有效的提问能在游戏活动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而激发幼儿沉浸式思考和游戏兴趣,促使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索。

(一)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的问题的特点是可以引发幼儿的不同想法,因为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求新、求异、乐于挑战、喜欢探索,开放式的问题刚好符合大班幼儿的这个特点,能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把他们带进主动学习思考的氛围中。

案例:在大三班门口的草丛里长着十几株蒲公英,瀚瀚跟几个小朋友已经连续观察了三四天,他们边观察边交流,“我发现今天又开了两朵蒲公英”“对,黄色的花后面会变成这些毛毛的花”“这里长出一朵小毛球”“摘下来我们一起吹远远的”“太好玩了”……

在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后,当天早上教师就以此为契机跟幼儿讨论起来。教师问:“你猜猜,蒲公英会飞到哪里去?她会遇到谁?”

问题瞬间点燃了幼儿的想象力,进入了沉浸式思考。

琪琪:蒲公英飞到草地上,那里是蚂蚁的家。

琳琳:蒲公英飞到花园里,那里开满五颜六色的花。

楷楷:蒲公英飞到山洞里,她在那里遇到了冬眠的熊。

菁菁:蒲公英飞到大海里,遇到了美人鱼。

阿泽:蒲公英飞到欢乐岛,遇到了很多游客……

大班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欲望,对大班幼儿来说,花草和人类一样是有生命和秘密的。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幼儿积极思考,创编了一系列的后续情节和角色对话,他们结队制作场景和头饰,开启了“蒲公英旅行记”系列故事剧。

(二)追问和反问

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用适当的追问和反问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沉浸式思考,使幼儿能聚焦问题不断探索,对活动保持持续的兴趣。如在上面的案例中,当幼儿在猜测蒲公英会飞到哪里,会遇到谁时,教师继续追问:“你猜蒲公英会跟他们成为好朋友吗?或者你觉得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以此激发幼儿继续想象,“我觉得蒲公英会跟蚂蚁成了好朋友,蒲公英还把家安在了小蚂蚁家的旁边,她们成了好邻居”……教师又继续追问:“她们是怎么变成好朋友的?她们说了什么话?”问题推动幼儿不断深入思考,“蒲公英飘落了下来的时候,小蚂蚁看见了说:‘真美呀!我们能成为朋友吗?’蒲公英说:‘好呀。’就这样她们成了好朋友”,教师:“后来呢?小蚂蚁是怎么帮蒲公英安家的?”……

教师不断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幼儿对故事情节的不断思考,继而引导幼儿逐步构建较为合理、有趣的故事剧。同时,在幼儿对感兴趣的问题发问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反问。例如,浩浩最近成了《熊出没》的忠实观众,除了自己看,他还安利班上的小朋友看。这天,他跟兰兰、小星又聊起动画片的情节,突然他们讨论起了一个话题“熊会不会游泳”,因为意见不统一,他们跑来问笔者,“老师,熊会不会游泳”,笔者说:“是呀,怎么才能知道熊会不会游泳呢?”在笔者的反问下,浩浩他们想出了向小伙伴请教、看书、请爸爸妈妈用手机查询等方法来寻找答案,并在此过程中延伸出“熊大熊二出海记”的故事。

(三)引导幼儿提问

问题是思考的开始,一切思考都来源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提问的机会和创造幼儿敢于提问的氛围,鼓励、引导幼儿提问,对积极提问的幼儿要及时肯定,给予赞扬,激发他们提问的兴趣,引导他们敢问、会问并学会问有价值的问题,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注重分享交流,提炼幼儿思考品质

教师要注重游戏的分享交流环节,在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尝试将小组的游戏分享给大家,这也是幼儿大脑对自己活动过程的组织、存储、提取的过程,是对幼儿记忆能力、表达表现能力的锻炼,也是提炼幼儿思考品质的过程。

(一)借助照片和视频,帮助幼儿回忆,提升交流效果

一开始,笔者班上的分享交流环节效果并不好,因为幼儿的叙述大都是笼统、杂乱的,需要教师帮忙梳理,其他幼儿也很难投入其中,分享交流效果不佳。经过实践,笔者采用让幼儿结合教师拍摄的照片、视频展开讲述,这样幼儿的讲述较有序,也能较好地关注细节,让分享的内容更加完整丰富,有效吸引其他幼儿参与分享交流,真正实现交流的目的。

(二)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提炼幼儿思考品质

笔者还让幼儿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记忆中的事情通过导图按顺序进行讲述,这样进一步锻炼了幼儿对事情的顺序性及关联性梳理,还能随着他们总结经验的不断丰富,让思维发展更加活跃,语言表达丰富完整,能按游戏发生的顺序系统叙述自己小组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的记忆、表达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也提炼大班幼儿的思考品质。

在信息过量的今天,培养幼儿的沉浸式思考能力具有非凡意义,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前提,是幼儿深度学习的关键,也是幼儿适应未来学习趋势的学习准备。作为幼儿教师,笔者将在培养幼儿沉浸式思考能力方面继续探究,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品质,以应对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学习认知挑战。

猜你喜欢
小雯鳄鱼蒲公英
蒲公英
蒲公英
妈妈的担心
神奇的秀逗
鳄鱼
鳄鱼
鳄鱼为什么哭
可以吃的蒲公英
唇语
智过鳄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