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

2021-12-03 16:24
江苏教育 2021年63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目标历史

王 伟

为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我们需要用好统编教材,深刻领会统编历史教材特点,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实现主线贯穿、纵横连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机统一,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中历史学科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误区

1.单元教学设计目标模糊,缺乏系统整体性。

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整体系统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分解、分配至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单元内容精选、整合史料,设计并解决关键问题。

很多教师习惯于单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对单元教学目标的宏观把控、整体设计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在一个教学主题或目标下进行多课时设计,如果我们仅仅抓住其中某个方面进行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则很难达成,而且容易偏离学科课程目标。

2.单元教学设计主题淡化,资源选择随意性。

单元教学提倡“活用教材”,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求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整合。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无限制地发挥,其基础是依据单元主题。如果仅凭个人喜好将教学资源随意引入课堂教学中,单元教学的实效就会淡化,难以实现单元教学目标。

例如,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主题是“繁荣开放”,一切教学活动均需在此主题下展开。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如选材过多渲染隋炀帝暴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具体内容,就会偏离“繁荣开放”的单元主题,使课时内容失衡、支离与无序。围绕单元教学主题进行资源选择,将合适的资源运用于合适的地方,这些都是单元教学资源开发整合的关键。

3.单元教学设计内容孤立,教学知识碎片化。

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理清单课内容之间、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样既完全认识教材编排体系,也可以精确把握单元主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囿于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备课思考不充分,没有完全理清“单元”和“课”之间的关系,无法系统有序地呈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相互孤立,导致碎片化教学。

二、初中历史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1.确立单元主旨,优化单元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指导纲要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科学的选择,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精准把握并理解课标要求是单元教学的关键和起点。通过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研读,教师能够掌握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历史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掌握历史课程结构,把握教材知识的联系以及框架结构。

所谓单元主旨,是指能使学生获得统摄该单元的核心问题。围绕单元主旨对每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规划,既避免对教学内容的碎片化肢解,增强对统编历史教材的整体意识,也可避免流于形式的教学,有利于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1]

例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在秦汉大一统之后又迎来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在战乱的同时,汉族和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混居生活,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共同创造并丰富了这一时期的中华文明。同时期的南方,由于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建立,开发了江南地区,江南经济重心开始形成,这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基于此,我们可以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单元主旨关键词提炼为“分立、交融、开发”。确立了单元主旨,我们就不难发现,教材均是按照这个主旨编排和确定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重点内容由单元主旨统领去开展教学,就能将整个单元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更全面、更宏观地认识和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2.整合课程资源,形成单元系统认识。

统编历史教材的每个单元以时空为轴线,以历史事件为横线,形成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组织各课的课题及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握住教材内在知识关系,将每课内容放在单元背景中去考虑,这样既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各类与教学单元相关的材料,实现有机整合和贯通。[2]

例如,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主题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新探索”。这一单元“近代化道路的探索”究竟“新”在哪里呢?我们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的成立”等单元主要内容进行逻辑分析,可以这样认为: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开启民智,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给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思想与思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的“新”表现为“新文化、新思想、新政党、新道路”。单元的整体认识形成,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一清二楚,单元整体目标教学水到渠成。

3.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要求将教学的目标、资源、方法、策略以及评价等要素达到一致。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补充材料进行重组与整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策略以及评价手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达到三个目标:第一,通过梳理分析单元的历史线索,思考知识架构的逻辑关系,可以从学生怎样学习的角度来明确教学的意图;第二,通过思考怎样才能实现目标,取舍哪些知识,运用什么教学方式,设计怎样的核心问题,达到整合优化教材的目的;第三,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促使教师深度思考教材,有利于课堂目标的实现。

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将教材纵向贯通。以“美国史”为例,自19世纪末起,美国作为一个立国不到三百年的国家,却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建立是民主共和制政体创设和“三权分立”制度创新,19世纪60年代南北统一,19世纪末紧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命脉,实现经济和科技的赶超,“罗斯福新政”时开创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时期紧抓机遇放弃“孤立主义”传统,二战后基于国家利益对世界秩序的塑造等等。可以说,一部美国史就是一部“独立、统一、富强、称霸”的历史,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维护国家统一、不断自我赶超的历史。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美国的种种所为,恰恰说明它忘记了自己当年成长、崛起的历史。我们把美国史整合成一个单元教学内容时,不仅仅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更是让学生感悟到如何兴邦、安邦,进一步领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所在。

由此可见,历史教学的最高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架构体系、形成理解、培养思辨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仅凭单课时教学设计很难达成,更无法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关联。

教师可以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依托单元主题,融入各单节课的内容设计中进行单元教学。单元教学超脱了单节课的知识内容局限,引导学生在系统知识、问题与情境之中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学习与迁移,从整体上规划了单元需构建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突出单元整体性教学,有目的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全面梳理基础知识。新授课阶段突出单元设计的主题,初三复习阶段才能更好地以单元小专题的形式重组课本知识,通过一条条主线串联起历史史实,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把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领悟历史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的特点。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目标历史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新历史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