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意识形态工作探析

2021-12-04 04:29陈曙光申俊龙
现代医院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院工作

陈曙光 申俊龙 马 亚

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8;2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3南京市第一医院 江苏南京 21002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212-213。在新时代全民健康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为医院的改革发展稳定、为党和人民的健康事业保驾护航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1 加强公立医院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2]明确要求:“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公立医院党组织重要任务”。这对医院各级党组织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有利于将医务人员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有利于提升医院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执行力;有利于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领导作用的高质量实现。

1.2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推进医院管理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西方意识形态偏见和攻击日益猖獗,国内社会一些不稳定因素也有向意识形态领域聚集的趋势,一些非主流思想、价值观和文化糟粕甚嚣尘上。具体到医院日常管理,也难以避免以上现象的影响。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科室众多,人员(医护人员、管理人员、进修人员、研究生、后勤保障人员等)复杂,且呈现以下特点:①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比重较大;②“后浪”群体占比较高;③民主党派人士相对较多;④对外交流、举办论坛讲座较为频繁;⑤由于工作特殊性,“网红”员工相对一般单位较多;⑥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高。这些都对医院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3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举措

医院是为生命保驾护航的场所,因而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近年来医药回扣、伤医事件、医闹等现象频发,无论事件最终真相如何,每次发生几乎都对医院形象,甚至卫生行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通信终端的普及,“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3],“人人都是记者”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负面信息一旦出现,其传播和交互将呈几何级扩散,难以管控。一些媒体甚至通过虚假报道获取关注和利益。医院需要积极、稳妥地应对舆情,发布相关信息,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平息舆论漩涡。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日益渴求。尤其在一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对医学专业信息的需求更为强烈,如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疫苗的有效率、接种的安全性等。这就需要医院通过宣传平台及时发声,填平知识鸿沟,消除公众疑虑,掌握舆论主导权。

2 当前公立医院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不足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对于医院意识形态建设的整体工作来说,思想意识的欠缺是其最突出的风险点[4]。一些医院的党组织,甚至意识形态工作的负责部门仍将意识形态看作是一种单纯的软任务,认识不深刻、不全面,不能从“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去理解和领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相关工作部署仍停留在文件学习上。有的将意识形态工作等同于政治学习;有的对西方意识形态风险缺乏足够的警惕和认识,存在“只要不出问题,意识形态工作就算做好了”的混沌思想。

2.2 工作机制不健全

在面向上海市9家公立医院的一项调查中,有40.0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制约公立医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的主要因素是“责任分工不明确”,32.9%的受访者认为是“责任清单不清晰”,30.29%的受访者认为是“责任认识不到位”,29.64% 的受访者认为是“责任履行不扎实”[5]。换而言之,工作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①贯彻落实的机制不健全。由于意识形态相关的文件很多都是涉密的,有的单位相关负责人阅览之后,索性束之高阁,不再进一步研究部署。上级精神从学习传达到贯彻落实,需要建立一套顺畅的工作机制。文件精神如何传达,传达到哪一级,具体工作如何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尚不完善。从分管领导到责任部门,从党委到支部再到每一位党员,责任难以压实。②考核机制不健全。有的单位尚未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个人考核以及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有的单位虽然纳入了,但考核标准往往过于笼统,甚至一句带过,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有形式主义之嫌。③监管机制不健全。有的单位没有对意识形态风险点进行全方位排查和评估,形成一套有效的监管防控机制。如对举办的大型公开类讲座缺乏审核、对因工作建立的微信群、QQ群缺乏应有的监督管理等。有的单位往往在一些不良事件发生后再想办法补救,缺乏监管的主动性。

2.3 教育宣传质量不高

①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性。一些单位主要依托党员学习开展,大多是进行文件精神的传达,开展研讨得不多,满足于“学过了,有记录”就行,不能入脑入心,难以取得较好效果。有的领导干部上党课的质量不高,谈心谈话工作开展不扎实,对员工的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引导不足。另一方面,有的单位关于意识形态的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更多是为了完成任务,上级有要求就开展学习,缺乏计划性。一些医务人员还存在以会代学、以干代学、急用急学等现象[6]。②开展正面宣传的主动性和贴近性不够。有的单位弘扬主旋律的步伐仍显缓慢,在充分利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激励、用身边的案例警示提醒上仍有不足。③舆论引导不够及时主动,在应对舆情危机或者回应关切时往往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效果当然也不尽人意。

2.4 阵地管理不完善

①网络阵地建设水平不一。互联网是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最前沿。在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220。当前,打造宣传教育的融媒体矩阵成为很多医院的响亮口号,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方兴未艾。然而,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一些平台的建设只有三分钟热度,逐渐无人维护,沦为“僵尸号”;一些平台粉丝量不高,信息浏览量偏低,有自娱自乐之嫌;还有的单位将平台委托给第三方公司管理,对公司的从业人员缺乏把关,对发布的信息疏于审核,存在着意识形态风险。②对医院各科室的宣传阵地、“网红”员工的自媒体缺乏有效管理。随着品牌推广的需求日益迫切,很多医院的科室也纷纷开通宣传平台。一些医务人员由于其专业技能突出、容貌姣好等原因吸引了众多粉丝,也开通了自媒体平台,有一定影响力。各级医院对上述两种平台的管理尚需加强。③对医院图书馆、墙体标语等缺乏意识形态把关。为了方便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很多医院,尤其是大型三甲医院都设立了图书馆,但对购进的图书,尤其是涉及宗教、意识形态的书籍期刊往往缺乏审核,成为意识形态安全盲区。

2.5 队伍工作水平不高

总的来看,医院的意识形态工作一般扎口在党务部门或宣传部门,从业人员的专业大都是卫生事业管理、中文或新闻传播等。一方面,他们的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党务、宣传等工作上,很多时候意识形态工作都是“带”着做,较难从全局的高度去研究部署。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一般缺乏意识形态专业知识基础,或者往往只对本专业比较熟悉,较难适应意识形态工作“一专多能”的要求。各党支部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一般都是支部书记或宣传委员,除机关工作人员外,基本都是临床专业背景,只接受过零星的意识形态工作培训,而且临床工作十分繁忙,鲜有精力和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充电”。

3 加强公立医院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

3.1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杜绝意识形态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7]。医院党委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深刻领悟其重要内涵,成立医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党政工团同齐抓共管、全院各科室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医院党委要切实承担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始终绷紧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8]。党委要每年度制定重点工作清单,依托各级党组织,统一部署落实,督促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各支部、各科室、各领域、各员工。

3.2 健全工作机制

①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工作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完善工作流程,步步落实到人,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从文件上落实到行动中。②健全考核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并将意识形态指标纳入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以及员工日常考核中。要细化考核指标,提升考核的实操性。③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的主动性,强化预判意识。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适逢节假日、宗教节日、社会层面出现对医疗机构不利的舆论时,需要提前做好前瞻性分析[9],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加强舆情监测、信息收集、调查了解、发布回应、处置应对等环节的衔接配合[10],有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结合单位实际,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排查风险点,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完善图书引进审核流程、建立微信群、QQ群管理制度、建立讲座备案制度等。

3.3 提升教育宣传质效

①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和党支部“三会一课”为抓手,每年制定学习计划,分专题、有步骤地推进系列学习。教育必须与医院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受众应覆盖医院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学生等各类人群[11]。要注重对医务人员在新媒介环境中的互动行为进行规范,培养其媒介道德伦理及法制意识等[12]。②丰富教育方式。充分借助“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文件学习、交流研讨、参观实践,提升员工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的引领作用和案例的警示作用。注意发掘本单位的先进事例,及时做好宣传报道,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忘我工作、守护人民健康的主旋律。同时,注意用好身边的案例,筑起警示电网。④强化舆情的正面引导。针对舆情传播具有快捷性和炒作性等主要特点,建立舆情信息员和网评员队伍[13]。充分发挥支部宣传委员队伍、官网、微博、微信等官方平台作用,在危机管理中,配合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及时发布官方信息,公布事实真相,适时进行舆论正向引导,回应社会关切,传播正能量、奏响主旋律。

3.4 加强阵地管理

意识形态阵地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据地”,是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堡垒,是凝聚人心的磁吸石,是促进发展的推进器,必须加强管理。①整合优质资源。对所有的宣传教育阵地进行摸排,结合医院建设实际,确定重点建设的阵地,优化人力、物力配置,及时注销“僵尸号”。注重“质”的提升,而非仅仅是“量”的扩大。②筑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14]。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优势,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主导权、主动权。要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加强对信息采集、编写、发布的审核,借助医院自身特点,提高原创内容的比例,扩大优质粉丝群体,加强信息平台、APP、官方网站之间信息的交互性。③加强对科室及个人新媒体平台的管理。一方面,要完善对科室和员工个人自媒体平台的沟通监管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上述平台间的信息共享与交互。探索加强与“网红”员工自媒体平台的合作互动,借助其影响力,提高宣传教育效果。

3.5 打造跨专业队伍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队伍。各级医院要结合工作实际,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养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①逐步提升队伍的“跨专业素养”。结合当前队伍现状,适当引进思想政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重点针对思想政治建设、网络舆情引导、信息平台打造等专题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开展新闻发言人的选拔培养,在遇到与医院相关的重大社会事件时,要能在第一时间将官方权威信息向社会发布,有效杜绝歪曲报道的发生[15]。适时选派骨干参加上级培训和巡察工作,强化实操能力。②要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的主力军——基层党务干部队伍,采取定期轮训、研讨交流等方式,实现培训的全覆盖。同时,将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中,通过制度落地助推队伍工作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医院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选工作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