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临床带教教师培养模式初探

2021-12-05 02:10高玉琴原露露赵妮娜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案护士培训

赵 宏,高玉琴,原露露,赵妮娜,王 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口腔医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摸索,学科越分越细,口腔护理学是随之发展而来的新学科。口腔护理有极强的专业性,各项治疗操作步骤复杂,只有医护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国外对牙科专业辅助人员(牙医助理、口腔卫生士、口腔护士等)的系统教育,我国目前口腔专业护理人员没有明确的院校教育体系,接受的护理学专业教育主要以普通护理为主[1]。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仍然是口腔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2]。国内大多数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虽有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和经验,但作为教育者应当具备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和基本的职业素养相对欠缺[3],而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临床护理教学质量[4]。因此本研究尝试构建口腔护理临床带教教师培养模式,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 确定培养模式

1.1 带教小组的建立

根据《带教教师选拔条例》,从各科室选拔骨干护士25人,组成带教教师小组。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29.16±5.60)岁,工作年限(3.52±1.26)年。其中本科学历占64%,大专学历占36%。小组的培训者主要包括副教授1名,讲师1名,助教1名,均为研究生学历。

1.2 问题识别

识别教师在临床护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自行研制的“带教教师教学能力需求问卷”对带教教师和待培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带教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师资培训;78.9%的教师认为在实际带教中存在较多问题;97%的教师迫切地想提高自身教学能力;89.3%的护士认为带教教师教学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临床带教。识别护理部在护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年轻护士比例大,尤其是3年内护士,缺乏系统培训;与此同时,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无法满足临床培训的需求,导致护士缺乏系统的培训。因此,目前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为“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护士的培训需求不均衡”之间的矛盾。

1.3 培养模式确定

考虑到带教教师与护士都有迫切接受培训的需求,两者要统筹兼顾,共同发展。因此,确定了“以学促学”模式,即以促进年轻护士培训的方式促进带教教师的培训,也就是教师与年轻护士的培训同时进行,一边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边让教师利用掌握的教学能力培训年轻护士,教师不断增强自身教学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护士培训质量。

2 口腔护理临床带教教师“以学促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2.1 依托PBL模式,促进教师培训

PBL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口腔医学教学中,对教师及学生同时发挥着影响,契合“以学促学”理念。根据各科室的护理特点将教师分组,然后对带教教师进行PBL教学原理与方法的培训。掌握PBL模式的教学流程之后,再制作完成相应教学资料:组织各组教师编写本科室教学大纲、编制教学案例及相应的教师手册。利用编写完成的案例及教师手册,教师组织自己所属科室的年轻护士进行PBL教学:将年轻护士分组,提前一周发放案例,小组成员分别查阅资料、汇总、讨论,带教教师全程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年轻护士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同时教师的培训者参与各个小组的PBL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督导。讨论结束,小组上交讨论总结,带教教师及年轻护士书写教学反思日记,以便在下一轮培训中不断提升和完善。在下一轮培训中,增加小组讨论结果汇报竞赛环节,汇报者均为1年内护士,评委由带教教师兼任,设置“最佳团队合作”“最佳个人表现”“最佳PPT制作”等奖项,激发年轻护士的学习热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PPT制作能力及胆量,同时检验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带教教师任评委,有助于反思自身教学能力,同时体现对带教教师工作的充分肯定。

2.2 利用护士分层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培训

我院护士培训采用分层培训模式:新护士岗前培训、1年内护士培训、2~3年内护士培训、4~5年内护士培训、全院护士培训及护士长培训。从新护士岗前培训到3年内护士培训,都需要带教教师高度参与,带教教师在护士入职后的基础教育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4~5年内护士则需要有教学能力培训。因此,带教教师培训模式在护士分层培训的基础上建立,进一步夯实和促进“以学促学”模式。(1)利用3年内护士的培训:3年内护士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管理、人文等专业知识。根据课程内容划分为理论及实践课,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实用性及可行性。入职3年是口腔专科护士培养的基础阶段,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为今后工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学组对带教教师开展系列教学能力培训,例如通过教案书写,梳理教学过程,采用规范合理的PPT演示,在试讲、组内小讲课等环节,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护士培训课程开始前,每位教师必须完成试讲,参加组内集体备课,合格后方能进行正式理论或者实践授课。在正式授课过程中,采用督导听课制度,课程结束后进行现场反馈,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再进入下一轮授课。(2)利用4~5年内护士的培训:4~5年内护士完成3年内护士培训课程,增加带教能力的培训。因此,带教培训课程重点包括PPT制作及教学技能培训,增加健康宣教环节。每个科室每月至少安排一次集中宣教活动,宣教形式包括口头宣讲、模型演示、PPT演讲等,主要目的为锻炼4~5年内护士在众多患者面前宣教的胆量以及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宣教活动持续开展,护士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并无形中提高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利用护理本科生实践课,促进教师培训:我院口腔临床技能中心承担护理学院本科生口腔护理学实践课教学任务。由于本科生实践课教师人数有限,无法满足每次60人的实践教学。为保证教学质量,吸收临床骨干带教教师10人作为本科生实践课教师。教学组课前根据《本科生口腔护理学实践课实习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进行统一培训,并按照《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对带教教师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本科生带教。授课过程严格按照《细则》执行,保证所有带教教师授课内容及操作标准统一。(4)利用其他形式的培训:所有培训遵从PDCA原则,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教学组自行设计制作听课记录本,带教教师除记录理论知识之外,重点分析被听课教师的优缺点,对比自身进行反思。护理部每年组织护士讲课比赛,带教教师负责本科室参赛护士的培训。比赛形式也由最初的理论课发展到实践课和微课。评分标准为教案成绩占20%,授课成绩占80%。讲课比赛也成为护士长、学校参赛教师、本科生带教教师选拔的主要依据。教学组针对每次讲课的教案及比赛的教案进行分析、总结、反馈、纠正、再批改、再反馈,逐步提升带教教师教案书写能力。针对授课技能,聘请具有国内知名大学师资培训经验的教师进行教授,同时邀请在全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的教师进行演示,教学组内部小讲课常态化,教师进行自评及互评,还增加了说课培训。近几年,随着微课时代的到来,教学组又增加了微课制作培训,并组织了几届护士微课比赛。教师中有多人多次获得校级微课比赛名次,且有一名教师获得全国青年教师微课比赛一等奖。

3 讨论

3.1 “以学促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案书写无疑成为培训中的重点和难点。临床护士出身的带教教师在培训之初,对教案书写产生了疑问和抗拒,认为直接制作PPT比较简单。在尝试了几次失败之后,逐渐认识到教案的重要性。尤其通过讲述教案书写原理及方法之后,教师认识到教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要讲好一门课,必须精心进行课程设计,而教案就是课程设计的直接体现。对于医院护士的轮转制度,护理部积极配合解决协调,以确保带教教师的稳定性。关于培训的时间问题,由于各科室工作性质不同,集中培训较难。采用新媒体手段,例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将培训形式和学员时间变得更加灵活,带教教师可以对讲授过程进行回看,便于反思、查找不足,有利于重复学习[5]。

3.2 “以学促学”模式的优点

“以学促学”模式推动临床护理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为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适应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适应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而进行的继续教育[6]。本次组建的教学组便是针对带教教师,在教育基础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使临床护理师资队伍向专业化方向迈进。采用“以学促学”模式,经过几轮培训,年轻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提高[7]。培训护士Z:“这是我入职后第一次演讲,无论是在PPT制作还是在内心承受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提高,在未来的工作中,希望可以参加更多这样有益的活动,丰富自身经历,提高自身素质。”“以学促学”模式提高了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8]、教案书写水平。教师的教案书写及PPT制作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行文规范性提高。教师能够在理论课及实践课上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更好地完成科室及医院的培训工作,成为护士长管理科室的有力助手,成为护理培训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教案护士培训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培训通知
《立定跳远》教案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