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医学检验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课程筑牢学生技术理论基础

2021-12-05 02:10龚道元张晓莉朱向星陈敏敏何海键董明右王俊利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医学检验

龚道元,陈 鑫,张晓莉,朱向星,陈敏敏,何海键,董明右,王俊利*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药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2013年全国高考招生医学检验专业名称统一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由五年改为四年,由医学学位改为理学学位,其主要目的是突出检验技术,加强实践技能培养[1-2]。为适应医学检验教育改革和形势发展要求,对原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开设了一些新课程[3-4],其中,将分散在众多课程中共性的、基本的检验技术与仪器设备碎片化知识及内容加以整合、分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医学检验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课程,并主编《医学检验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全国规划教材。建议该课程在大学第二学期或者第三学期上半学期开设,可为后续相关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5-6]。

1 医学检验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甚至医学基础课程中有非常多常用的、共用的基本技术和设备知识,如显微镜应用技术与显微镜、离心技术与离心机、光谱技术与设备、电泳技术与设备、加样技术与器材等,是学生必须掌握或熟悉的基本知识[7],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知识碎片化,内容不完整

这些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相关的知识分散在十余门不同的课程中,且每门课程的介绍与讲授简单、内容不具体和不系统完整。如某一基本检验技术的学习应该掌握分析或工作原理、设备的基本结构、主要试剂及其作用、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保养与维护、应用与评价等知识点,可能在某门课程中只介绍其中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学生对这些技术和设备的认识是抽象且不完整的,对于还没有建立全面、体系化专业知识框架的学生来说,这些碎片知识归类学习和掌握相当困难,学习效果差。

1.2 知识重复介绍或遗漏

这些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由于应用广泛,在不同的课程中会重复出现,对重复的内容可能反复介绍和学习,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有些课程教师认为在其他课程里已讲解过而忽略了介绍这些学生本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最后导致某些基本检验技术与仪器设备内容遗漏。

2 开设医学检验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将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目的是培养具有医学检验、相关临床医学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学生不能系统、扎实地掌握医学检验基本技术和仪器设备的重要内容,既影响教学质量,又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不利于对后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把医学检验中常用的、共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仪器设备知识和内容进行归纳、分类汇总,构建专门的、系统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开设一门医学检验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课程来系统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

3 医学检验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课程教学组织及实施

3.1 课程设计

暂定48学时(其中实验课20学时),理论课在大学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上半学期开设。医学检验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为检验医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桥梁课程,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医学检验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实验室基本仪器设备的全面知识(如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保养与维护、应用与评价等),熟练掌握实验室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学会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及日常维护,掌握仪器设备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和技巧等。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开设实验课,可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学以致用。

3.2 整合医学基本检验技术与仪器设备内容,编写课程教学大纲

将分散在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基础、专业课程中的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相关知识和内容加以分类、整合,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医学检验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15章,包括绪论、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与设备、实验室一般技术与设备、涂片制备、染色技术与设备、显微镜应用技术与设备、离心技术与设备、电泳分离技术与设备、光谱分析技术与设备、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与设备、色谱分析技术与设备、生物质谱分析技术与设备、电化学分析技术与设备、细胞培养等。组织教师编写教学大纲,为课程开设奠定基础。

3.3 编写医学检验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全国规划教材,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教材建设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前期我们一直采用教研室自编的讲义上课。2019年7月,我们组织全国医学检验高校和附属医院检验科专家主编该课程第一部全国规划教材,理论教材由龚道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药工程学院检验系主任)、张式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张国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主任)3位教授担任主编,实验指导由胡志坚(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龚道元、刘文3位教授担任主编,参与编写的其他单位主要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以及重庆医科大学、江苏大学等近40所院校。教材编写团队学术和专业水平高,教学和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为教材编写质量提供了保证。目前,教材编写工作已基本完成。随着教材的出版,为在全国推广开设该课程提供了保证。

3.4 课堂讲授

本课程集合了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阶段和日后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实验室基本技术和仪器设备知识,内容较丰富,但学时相对较少,需要任课教师对教材先有一个整体认识,针对重点或难点寻找合适的讲解方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再根据知识体系框架和学生的专业特点逐步推进。如基本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应用评价以及简单的维修和保养是讲述的重点,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设备实物或图片、影像、微课的展示,加深学生对仪器设备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色谱仪、质谱仪这些大型的设备,在课堂上介绍过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检验科见习,与操作仪器设备的教师交流,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通过灵活多样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医学检验基本技术与仪器设备的主要内容。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医学检验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