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

2021-12-05 02:10石代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思政考核政治

李 杰,石代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 402160)

为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和护理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应从培养新时代护理人才的需求出发,明确修身立德的根本任务,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协同、携手并进,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而为了使护生达到认知、技能、态度三者的高度统一,应使其具有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有效的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并坚定信念,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护理人才。本文努力挖掘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同时积极探讨临床护理实践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实施路径,为广大护理学院的教师提供参考[2]。

1 课程地位

研究表明,护生职业认同感对其工作影响非常大,如若认同感偏低,可能会导致其中断临床护理实践、选择改行或者消极应对工作,在进入临床后矛盾日益突出[3]。护生离开单纯的校园环境,一脚迈入了临床,不仅学习的压力骤然增加,更严重的是还要面对医患、医护、护患等社会关系的冲击。因此,护生不仅在校期间需要建立正确的三观,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更需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护生独立坚强的品格和职业认同感。临床护理实践严格来说并不是一门狭义的课程,它是指护生以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技能为基础,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应用自身所具备的实践、理论和研究能力来处理某些临床专科领域内的患者的问题和护理现象,并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以减轻疼痛、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的一系列过程[4]。临床护理实践过程兼具人文性与专业性,能无声地将立德修身的教育理念融入每日的实践操作中,努力做到“传道解惑”和“价值引领”的有效统一,打造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旨在培养理论丰富、技术过硬的有温度、有情怀、值得信赖的优秀护士,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需求和护理学专业化发展的需求[5]。

2 思想政治教育在护生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现状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已开展多年,但是在护生临床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旧未得到完整的体现。由于教师自身临床工作的繁忙和师生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加上缺乏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工作并不顺利。在针对2019年7月至2020年7之间我院202名护生的调查中发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由专门的思政教师完成的有151名,约74.8%;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要的有139名,约68.8%;缺席过在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171名,约84.7%。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实施中存在的阻碍因素如下。

2.1 医学院校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如今,绝大多数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6]。同时,传统的考核机制具备了一些特点:考核内容重专业、轻思政,考核大多以专业课本内容为主体,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挖掘和医德医风的深入教育;考核评价模式重形式、轻反馈,忽视了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未及时获取高质量的反馈信息;考核形式重结果、轻过程,只关注考试时的成绩,忽视平时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局限了师生的眼界,造成侧重点偏移,不利于思维的发散和情怀的培养。

2.2 临床护理实践教师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和教学方法

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教师大多都是一边进行临床工作一边开展教学,相比院校的专职教师而言,繁忙的工作使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展护理实践教学,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2.3 护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和正确认知

大多数护生认为,思政教育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在课堂上就已经完成,而临床护理实践也仅是一门实践课程,只需要掌握好实践技能即可。这种错误的认知使护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抗拒心理,认为思政教育就是“灌心灵鸡汤”,毫无实际意义。

3 临床护理实践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实施路径

临床护理实践与“台上是教师,台下是学生”的传统授课模式不同,护生已经步入了临床,与教师和患者的接触频繁。这种频繁的接触更有利于教师了解护生的内心活动,有效利用临床实例带给护生直观感受,冲击感更强烈。所以,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够无形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护生对生命以及护理行业认识更深刻,接受度较高。

3.1 学校应深入改革考核模式

(1)加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比重,调整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占比,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和实际需求,制订新的考核标准,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统一起来,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而成,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权重。应突出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从单纯注重专业知识学习转向高素质、硬技术的综合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能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护理人才。(2)优先培养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使教师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讲话,及时了解其他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情况,每周组织思政教育培训会和公共观摩课等活动;鼓励各级教师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水平,专业技术和思政教育两手都要抓,实现培养新时代优秀护士的目标。(3)建立反馈机制。认真倾听护生群体的声音,接受护生的反馈,让护生及时评价教师和课程质量,通过“考核—反馈—改进”形成对课程考核的闭环管理。比如让护生在一个科室的实习期满时就立即通过网络对科室和临床教师进行评价,认真收集评价和意见,以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同时可以建立奖励制度,对于及时而有价值的反馈可以进行奖励,在学生大会可以公开表扬该护生,或者颁发具有纪念意义的物质奖励,以引发护生对教学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从而达到较好的引导效果。

3.2 教师改变授课模式和内容

(1)原有的临床护理实践教师仅仅作为一种技术和理论指导者的方式存在,授课方式多为讲授法或演示法。而如今针对新冠疫情的特殊形势,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可采取翻转课堂、PBL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授课,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例如以护生为主体,引导护生选取护理实践过程中所遇到有感触、有收获的病例,准备好文字资料和图片,每周抽取30分钟进行分享,学生之间有针对性的互相发表意见,不限于专业知识。同时临床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典型性的案例,通过角色扮演法来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外获得更多的收获,例如:①张阿姨是一位失明人士,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2天,我们应如何护理?②李叔叔是一位低保户,家里非常贫困,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帮助他?③王某某因为门诊有人插队,在护士站大吵大闹,扬言要投诉医生,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作为教师,在教导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多引导护生多学习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培养护生的应急能力,合理运用反思法,培养有职业道德的好护士[7]。(2)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专业内容的讲解中穿插从古至今涌现的优秀护理人员的事迹,激励护生顽强拼搏,提升自己[8]。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将死亡率从42%降到了2.2%,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4.2万名白衣天使奔赴抗疫一线,这是以生命赴使命的热血担当。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来自汶川的24岁护士佘莎,两次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入救援工作。还有坚决不愿关键时刻做逃兵的李慧,从除夕一直坚守工作,并表示如有不幸,愿意捐献遗体做研究以攻破病毒。教师可以多收集这些正面的素材,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向护生播放,然后通过课程平台发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在线互动讨论对疫情的认识和感受。此模式从单纯的授课转化为育人,充分发挥了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护生尊重生命,热爱祖国,为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凝聚力量[9]。

4 护生主动融入思政教育

4.1 护生改变固有的观念,从认知层面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会和公共课程,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护士。

4.2 主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阅读护理的发展简史,了解我国对护理学领域的贡献

运用反思法,思考他人的闪光点和自己的不足,培养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际动态,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思政考核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