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2021-12-05 02:10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抗疫育人精神

高 洋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中国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原定2月初的开学时间一步步往后延迟,直至4月底5月初,全国高校才逐步有序返校复学。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高校因疫情原因无法开学,但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专业特长,走在抗疫一线,各地均有返乡在家大学生积极投入当地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中等,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不可分。高校返校复学后,如何用好疫情中的先进事迹去感染教育大学生、如何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让战“疫”中的先进事迹、人物榜样更好地发挥育人功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战“疫”故事中彰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职业精神、使命担当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进而就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探索提出以伟大抗疫精神为契机,建立热点话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机制,教育引导大学生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1]。大学生亲身的经历、真实感受,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活的素材,拉近了大学生与战“疫”事迹的距离,将战“疫”事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伟大抗疫精神教育,践行职责使命,彰显青春担当,厚植爱国情怀,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质、有量、高效。

1.1 战“疫”故事彰显了制度优势,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者、继承者,他们能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存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联防联控,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战“疫”故事,开展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活动,有利于向大学生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1.2 战“疫”故事彰显了职业精神,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职业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医务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闻令而动、不怕牺牲,冲锋陷阵、连续奋战。截至2020年3月3日,全国有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务工作者从全国各地支援湖北,在这些医疗团队中,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心血管科和麻醉科的专家达到15 000多人,他们逆风而行,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弘扬了白衣天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而当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精神日益缺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战“疫”故事,开展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有利于用鲜活生动的事例引导、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

1.3 弘扬战“疫”精神,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全国高校大学生适逢寒假在家,但他们没有以旁观者的姿态对待这场战“疫”,而是挺身而出,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使命与担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伟大抗疫精神,用大学生志愿者的事迹,拉近“教材”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同龄人的事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自觉学起来、讲起来、做起来,增强使命与担当。

2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社会热点教育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突破口[2]。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当下的社会热点,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当代大学生爱看、想看、愿意看的热点事件说好、用好、发挥好,切实用好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榜样教学、互联网教学、传统教学方式,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2.1 课堂融入战“疫”故事“活教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只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墨守成规,要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代接轨、与大学生同步,更新授课内容,用活战“疫”故事,用抗疫中的故事代替部分教材,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将战“疫”精神融入每一堂课中,发挥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

2.2 讲好身边战“疫”故事,树立身边榜样

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大学生纷纷主动请缨,发挥专业特长,做好志愿服务,每一所高校、每一个城市都涌现出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用身边人的战“疫”故事,用大学生志愿者的战“疫”事迹,用同龄人的亲身经历,将战“疫”一线场景再次搬到大学生面前,用身边的人和事去讲述使命与担当。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有50多位校友驰援湖北,近300位师生从事志愿服务,涌现出了获宁波市首批战“疫”先锋团队的“宁卫号”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等先进典型,这些都是该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

2.3 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增强育人功效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应局限在课堂,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开展多元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好微信、微博、抖音、新媒体社群等互联网“线上”平台,采用生动、活泼、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进去,润物细无声。同时,利用“线下”宣传载体,在大学校园内大学生主要出入场所,以橱窗、展板、喷绘等形式,将身边人的抗疫事迹展现出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

3 以伟大抗疫精神为契机,建立热点话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新形势下,既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又要认识到当代“00后”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的特点,要以伟大抗疫精神为契机,通过教师、课堂、互联网平台等多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社会热点话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直面社会热点话题折射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大学生研究社会热点话题,用专业的知识、正确的导向为大学生分析社会热点话题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一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教育引导大学生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全国涌现出的先进抗疫事迹和抗疫个人,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活的素材,在思政课堂、互联网等平台上用大学生亲历的事件去开展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更利于让大学生产生“共鸣”,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进一步结合,打破高校“象牙塔”的局限,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出“围墙”,贴近时代热点,化“硬套路”为“活案例”,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达到育人功效。

猜你喜欢
抗疫育人精神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画”说抗疫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