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局部解剖学网络教学中实施“课堂思政”的探索

2021-12-05 02:10宋海岩孙春莉刘恒兴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解剖学思政课程

宋海岩,孙春莉,周 立,刘恒兴

(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同时拓展网络平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19—2020年第二学期课程传统的现场教学模式无法开展,医学院校的课程均采取网络授课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依然是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2]。因而,有机结合局部解剖学网络教学活动和课堂思政,也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

1 局部解剖学课堂思政的必要性

课堂思政不拘泥于特定的课程,学生在校期间的每门课程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思政的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各环节中,是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知识的传授与理想信念及价值观念的引领有机结合,统筹推进课程育人。课堂思政教育在医学课程中的实施,就是要正确地引领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医学知识的传授与人文职业素质的培养兼顾,更有利于培养医德医风崇高、医学知识渊博、医疗技术精湛的医务人员。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拥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还应具有高尚的医学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但是,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课程内容多、任务重,部分院校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而常常忽视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的缺失、医学职业道德的沦丧、人际沟通的障碍等多个方面。这就给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课程准备时应充分发掘本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将典型的思政案例融入教学中,引领学生意识到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帮助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局部解剖学是面向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与涉及外科手术相关课程的关系密切。从2020年2月中旬开始,在国家法律政策的允许下,我国开始陆续进行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解剖工作。解剖是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解剖遗体,对比研究组织器官病理学的变化与患者生前的临床表现,可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而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总结诊疗经验,为提高临床救治效果和防控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局部解剖学课程中为学生讲解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既可让学生明白解剖学的重要性,也可让学生对遗体捐献者表达敬意。

2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网络课堂思政教育的途径

2.1 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程推行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教学水平,才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才能成为合格的“传道者”。韩愈的《师说》中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从专业知识、学术水平、职业态度、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格品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地感化与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与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于医学院校的教师来说,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更是他们的神圣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下对解剖学教师的在线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局部解剖学具有内容繁多、专业知识点多、难以理解与记忆、各组织结构的位置关系复杂等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传统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完课时安排的内容本身就比较困难,在线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的时间和内容进行更精确的安排,对如何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更是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政教学水平。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成为高校教师应该掌握的高超技能。教师要通过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深入挖掘本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拓展专业以外的优秀思政案例,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促进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工作中顺利开展。比如利用微视频讲述身边的故事,列举本校优秀校友的事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医学名家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等为榜样,通过榜样在社会危机中所展现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的医学知识,更要认识到自己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等。

2.2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纷纷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短视频播放医务工作人员在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述最美逆行者抗疫英雄的故事。通过挖掘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局部解剖学课程又是基础与临床连接的枢纽,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入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使医学知识的教育与思政教育并进,为培养技术精湛与人文素养高尚的医务工作者奠定基础。

2.3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职业态度

医学是严谨的,医生面对的是具有生命的人,医疗过程中一个小失误或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在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在实验课讲授器官结构之间的位置毗邻关系时,通过结合临床发生的实际事例,对学生开展职业态度教育。比如在讲授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位置关系时,联系临床病例:在做子宫手术结扎子宫动脉时,误将病人的输尿管结扎,会导致病人术后无尿,腹部剧痛等,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在讲授甲状腺解剖结构时,重点讲授甲状腺上、下动脉与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位置关系,如果手术时误伤及喉上神经会引起病人呛咳;在手术过程中如果误切单侧的喉返神经时,病人在术后会出现发声困难、声音嘶哑;如果双侧的喉返神经被同时切断,病人死亡的可能性则大大提高。因此,无论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身体力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职业态度。

3 实施课堂思政的效果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末,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学期局部解剖学网络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的学习体会。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思政教育对学生网络学习效率及效果的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与临床应用,思政教育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影响及对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影响等。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课堂思政案例能有效吸引他们上课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82%的学生认为书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结合,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促进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效果;79%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中榜样的力量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75%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中临床案例可促进他们更加重视职业的严肃与严谨性,激发他们要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将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同时也有7%的学生认为,局部解剖学网络课程教学无法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缺少了课堂活跃的气氛,网络课程中植入的思政元素较少,希望在以后的线上线下课堂中都能学习到更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内容,课后在线上能够阅读到更多更详尽的思政案例材料,使自己的解剖学背景知识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广阔。

4 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网络教学过程中植入课堂思政内容,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得以极大提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重视职业的严肃与严谨性,这是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极大的肯定。当然,由于局部解剖学课程受内容较多而课时少的困扰,课堂思政内容的植入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合理利用智能化的教学工具,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更多的案例资料推送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政内容。另外,需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使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中不断地发掘更多的课堂思政案例,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不同类型的思政案例进行讲解分析。

猜你喜欢
解剖学思政课程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