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班级档案建设中的文化认同:内涵、作用与限度

2021-12-05 02:10贾婀娜贾潇潇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成员班级

贾婀娜,贾潇潇

(1.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广东 珠海 519041;2.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1 认同与文化认同

“认同”最早应用于心理学领域,随后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认为,认同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自我认识,是我们不同于他人自我意识的产物[1]。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认同是一种集体意识,是将共同体中的不同个体团结起来的凝聚力[2]。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个人与他人、群体在感情、心理上趋同的过程,个人通过在群体中寻找认可来获得自我身份的确认[3]。综上分析,认同的含义指向两个层面:一是在群体中寻找自我、确认自我、反观自我的自我身份的确证过程;二是对群体中共同的观念或规范的认同[4]。文化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其所属文化的一种归属感,这种文化拥有共享的符号系统、意义框架与行为准则[5]。文化认同不会一朝一夕形成,必须不断积累,借助集体记忆、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传承,才能保持集体认同的凝聚性[6]。可见,文化认同具有巨大力量,能唤起本群体成员的信念,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但其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基于集体记忆、共同传统及对历史文化达成共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其凝聚人心的功能才能发挥。

2 文化认同在医学院校班级档案建设中的内驱作用

2.1 文化认同有助于培养班级成员在班级档案建设中的共同意识

文化认同让班级成员形成共同的班级建设目标、共同的班级管理理念、共同的班级发展规划等。班级档案通过蕴含和投射班级成员共同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进行价值观念的整合和情感的凝聚,最终实现文化感染、激励和教育作用,帮助班级成员认同班级文化身份,形成班级文化精神,并发挥其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医学院校班级档案建设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班级成员群策群力、合力完成的结果。从班级档案建设的整体规划到档案内容的收集、制作、完善、展览等都需要班级成员共同思索,集体完成。班级档案展现的规章制度是对全体班级成员共同的约束,也是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协商制定的;班级档案的图片、视频是全体班级成员集体活动、共同美好回忆的见证;班级档案的文字资料是班级精神文化的凝练。文化认同正是通过激发班级成员共同的责任意识和作为班级一员的身份意识,让班级成员在心理上产生“班荣我荣、班衰我耻”的共同感觉,从而自觉关注班级档案建设、乐于投身班级档案建设,并从班级档案建设成果展览中获得荣誉感。

2.2 文化认同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为班级档案建设提供和谐的发展环境

文化认同是社会成员主动建构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参与共同的文化活动中经过思索、批判后主动接受文化的过程。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例如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应聘各类兼职,或沉浸在爱情的美好中。在这种环境氛围下,能让班级成员为“班级档案建设”这件共同的事凝聚在一起,并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确实有困难。班级文化认同从萌发到探寻再到形成,都凝聚了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理念,并通过个体接受内化于心的过程,最终成为班级成员共同认可的理念规范。班级文化认同一旦形成,将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班级成员为共同目标、共同任务而倾力合作的意识。在多种课余生活方式可供大学生选择的情况下,文化认同通过凝聚班级人心,为班级档案建设提供了和谐的发展环境。

2.3 文化认同有助于班级成员个性和共性共进,丰富班级档案内容

班级文化认同是班级成员以班集体一员的身份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并获得归属感来构建自我身份的过程。班级文化认同把班级成员与集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缺乏文化认同的班级,班级成员往往各行其是,习惯于提高自我,贬低他人,习惯于排斥别人的观点和意见。班级文化认同则把班级成员的目光吸引到班级文化的共性及多彩的班级文化形式上来,有效克服了自我中心主义。文化认同不是消弭个性,而是在丰富的个性中追求共性和和谐,最终班级成员能够在班级文化共性的规约下进行个性化的互动。文化认同在班级成员个性和共性之间追求统一,使班级成员既对班级文化有一致的认同,也不缺乏班级个体成员个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而保证了班级文化的持重与灵活、稳定与丰富的和谐统一。这种特质也为班级档案建设提供了资源,让班级之间的档案建设内容既有共性,也因为班级成员个体的差异性、个人气质的不同从而表现出丰富性,彰显本班级文化特色。

2.4 文化认同有助于促进不同班级档案间的协调发展,推进校园文化互动和融合

班级档案是班级文化特质的彰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而班级文化建设则隶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因此班级文化的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蕴含着对整个学校文化的认同。班级与班级之间既有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不同的班级文化认同和不同的班级档案文化;班级与班级之间又有校园文化的共同性和一脉相承性,从而在特质上,班级档案文化之间又有了共性,有了班级档案文化之间互动、学习的基础。班级档案文化通过学校的表彰、评比,以成果形式进行展示,为促进不同班级档案间的互相借鉴、共同发展搭建了平台,也成为推进校园文化互动和融合的契机。

3 医学院校班级档案建设中文化认同作用发挥的限度

发挥文化认同在医学院校班级档案建设中的驱动作用,不能仅停留在强化班级成员间的文化认同路径的建构上,还应考量文化认同作用发挥的限度,进一步夯实和健全文化认同驱动作用发挥所需的基础和条件。

3.1 学生为本:文化认同作用发挥的主体基础

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文化理论来看,人民是文化的主体[7]。因此,在班级档案文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班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班级学生在档案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班级学生是班级档案文化发展的价值主体,档案文化的发展是为了班级学生;班级学生是班级档案文化发展的实施主体,档案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班级成员的合作;班级档案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班级学生,因此,班级档案文化建设的成果应由班级成员共享。班级学生是班级档案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实施者,也是班级档案文化成果的受益者。因此,班级档案作为反映班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审美趣味、道德风范的有效载体,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起到凝聚班级文化共识,并把班级文化的良好影响传播给每一名班级成员,最终内化为班级成员的文化自觉。

3.2 班级制度:文化认同作用发挥的制度载体

班级制度作为班级的共享文化,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普遍愿望,是实现班级成员之间文化认同的制度载体。具体体现在:(1)班级档案通过档案形式把班级规章制度明确,通过行为规范、监督机制的约束促使班级成员之间形成信任,并发挥扩散效应,加强彼此的文化认同;(2)班级成员通过查阅班级档案,共同理解班级规章制度,并随着班级的发展逐步完善班级规章制度,最后存入班级档案,让学生逐渐认同班级的规章制度,并通过班级档案的整理完善,影响彼此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班级文化认同;(3)班级档案让班级养成及时更新班级规章制度、随时存档的习惯,也对其他班级形成良好示范和积极影响,使班级之间都养成积极建档的习惯,有利于良好班风、系风、校风的形成,有利于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

3.3 校园文化环境:文化认同作用发挥的现实条件

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既丰富多彩,又有医学特色,如医院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贫困地区义诊活动、医疗救助活动、生命安全活动等。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为班级档案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班级档案建设也对塑造学校的集体身份认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班级和班级之间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影响,班级档案文化成果丰富的班级,其良好的班级氛围、良好的班级文化会通过班级成员优秀的表现辐射到其他班级,并吸引其他学生反观自身,向优秀班级看齐,“改变着自己对自我身份的定义”[8],从而使学生更加向上、向善,在更大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形成彼此认同。这种认同超越了班级、年级,而是全校范围内的一种认同,是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归属。因此,班级档案要发挥育人的积极作用,并把这种作用不断扩大。通过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等,发挥班级档案建设在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中的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成员班级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