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浙江省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研究

2021-12-06 12:59陈连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价值观

陈连华

(温州商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体育价值观是价值观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表现了人与社会对于体育在满足自身需要方面的态度和观点,即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出发点和归属。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及各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体育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影响,体育社会化趋势十分明显,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其思维活跃,体验感较强,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体育价值观也发生着重大变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浙江省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浙江省杭州、温州等11个地区的2356名大中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092人,占46.35%;女生1264人,占53.65%。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n=2356)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该研究在前期准备及研究过程中,通过学校图书馆图书检索查阅了与该研究相关的专著5部;通过中国期刊网对2004—2019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选取其中的30篇文献进行研读。

1.2.2 问卷调查法

该研究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并利用“问卷星”进行网络调查,共有2356人参与了问卷调查。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调查结果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如表2所示,选择球类的学生有1157人,占比为49.28%,说明球类项目很受大学生喜欢,而且种类较多;其次为田径项目,人数为846人,占比为36.03%;其他依次为瑜伽和体育舞蹈、棋牌、健身操、武术、街舞、轮滑等。如表3所示,每周参与体育锻炼1~2次的学生有697人,占比为29.58%;3~4次者为782人,占比为33.19%;4次以上者为498人,占比为21.14%。如表4所示,每次锻炼在1h之内者有1283人,占比为54.46%;1~2h者866人,占比为36.76%;2~3h者138人,占比为5.86%;3h以上者69人,占比为2.93%。

表2 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n=2356)

表3 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n=2356)

表4 每次锻炼的时间(n=2356)

在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阶段,“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等口号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各个学校也在贯彻实施减负政策,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学校的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部分学生就会选择参加体育活动,由于男女差异、年龄差异,其选择的体育项目、运动形式和目的各不相同[1,2]。体育价值观是体育的价值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或者是体育价值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是指导人们对体育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

2.2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来源于人们基本的欲望、需求与信念。大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有所不同,形成的体育价值观也有所不同[3]。如表5所示,有35.7%的学生想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比为50.85%,无所谓和不想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比为13.45%。

表5 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n=2356)

新时代的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渐趋成熟,已经认识到身心健康在今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身心健康的途径就是参加体育锻炼,并且这种积极作用能够陪伴学生终身[4]。

2.3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和体育锻炼的作用

人们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也是进行体育锻炼的直接动力来源。由表6可知,新时代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多元化的,61.21%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休闲娱乐;55.35%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为了缓解压力;74.11%的学生将体育锻炼作为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和手段;45.5%的学生是为了减肥健美;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和丰富文化生活的学生占比分别为35.61%和34.8%。

表6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n=2356)

如表7所示,在体育锻炼的作用方面,92.15%的学生将强身健体摆在了首位;71.01%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够娱乐身心;40.87%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够改善人际交往能力;60.6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提高运动技能的途径;37.44%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团队精神;55.22%的学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表7 参加体育锻炼的作用(n=2356)

2.4 体育价值判断的指标

大学生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虽然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但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比较大,虽然已经能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提高自身身体健康及在今后进入社会起到的积极作用,但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体育价值行为[5,6]。如表8所示,在判断体育价值的指标方面,选择“身体的发展程度”的学生占88.5%,说明学生将提高身体素质摆在首要位置;其次是精神的愉悦程度方面,学生占65.45%,体育锻炼能够带来愉快的体验;选择“技能的获取程度”的学生占55.01%,体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掌握1~2项运动技术技能,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进行自主锻炼;选择“心理的发展程度”的学生占25.34%,说明学生不够重视体育运动对心理方面的影响;而在社会的适应程度和个性的展现程度方面,选择该项的学生分别占7.6%和7.39%,大学生毕竟还没有步入社会,对于如何通过体育活动与社会相适应还没有做好准备,我国学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普遍比较内敛。

表8 判断体育价值的指标(n=2356)

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改变了体育授课模式,选课制、俱乐部制等的出现,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和形式成为必然,选择这一影响因素的学生占比为83.15%;选择受体育教师影响的学生占比为33.23%;选择比较轻松好学,没有任何压力的学生占比为22.28%;选择宿舍文化因素的学生占比为21.35%;选择受到体育明星影响的学生比例较小,仅为4.2%(见表9)。

表9 选择体育选修课的影响因素(n=2356)

如表10所示,在学校体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体育设施不全,占32.34%,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高校都在逐步完善体育设施,但是体育设施需要的投入较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五花八门,仍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其次是课时太少,占29.07%,《纲要》要求本科院校体育课不少于144学时,而且是在大一、大二年级教学,每周也就1次体育课,学生只能依靠课上掌握的技术技能,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课时达不到学生的要求;学生求新求变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教学内容及方法缺乏创新,甚至还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练习,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和互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表10 体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n=2356)

3 结语

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也在不断加强,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可以舒缓压力、预防疾病、培养团队精神,多元化趋势比较明显。86%以上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比较明显,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或者不想参加体育活动,不利于其良好体育价值观的形成。虽然大学生在运动项目和形式上选择性较多,闲暇时间也在增多,但是课业仍较为繁重,远远没有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态度和行为形成了巨大反差。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课时不足,以及师生课上的交流都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价值观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我的价值观
体育课上的“意外”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讨厌的理由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