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

2021-12-07 07:47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水体色彩

李 宁

(保定理工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引言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的重要性、特殊性已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关于城市湿地的研究俨然成为了一个较为热门的领域。学术界目前致力于开发城市湿地的潜力,并开始对城市湿地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利用。从目前情况来看,人们在研究、利用城市湿地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湿地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对城市湿地植物的研究与设计力度明显不足。

1 城市湿地概述

1.1 湿地

湿地实际上就是有水的土地,所以湿地的重要因子是水和土,国际上对湿地的定义有数十种,根据湿地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2个部分。对湿地的广义定义记录在《湿地公约》中,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暂时或永久的流水与死水、咸水与淡水、沼泽地、泥碳地、湿原或水域,包括了低潮时候水深在6m以下的海水区域。后来《湿地公约》中有对湿地定义的补充说明,认为湿地的范围还可扩大到与湿地相邻的海岸、河岸区域,包括了湿地内部的岛屿,尤其是具有水禽生境意义的岛屿。而对湿地的狭义定义认为,湿地主要是指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转换区,水位一般接近或达到浅水淹覆状态。狭义定义认为湿地需具备3种属性,水生植物具有周期性优势,基地以排水不良的水和土为主,如果土层为非土质化土壤,则每年生长季的部分时间被水浸,其中湖泊在低水位的时候水深不超过2m的地带,水深如超过2m则不列入湿地的范畴。

1.2 城市湿地

城市湿地是新的科学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末期,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湿地的发展。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位于城镇区域内的湿地都可称之为城市湿地。城市湿地一般受城市建设、扩张的影响,在城市中占地面积较小,呈现分布不均、连接度低等特点,在城市湿地内部破碎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在城市领域中,城市湿地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具有多样化的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普遍存在水土污染、空气污染、乱砍滥伐等现象,对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影响,这也导致了城市湿地面积进一步减少,致使城市湿地环境恶化、动植物锐减。

2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是水的重要载体,同样水也赋予了湿地生命。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最关键的要素。湿地对生态系统而言有强大的调节作用,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湿地的生态性,在生态优先原则的引导下开展设计工作。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持续加强对城市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违背城市湿地的生态规律,不修建具有破坏性的景观建筑[1]。

2.2 因地制宜原则

在开展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是设计人员需要遵循的原则。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地区气候、地质、水文、交通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湿地植物进行种植,充分利用好城市湿地的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减少植物景观工程量,进而在城市湿地范围内创造良好的植物景观效果。

2.3 整体性原则

城市湿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景观要素,如动物、植被、土壤、水文、建筑等,各要素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相应的顺序组合在一起,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设计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过程中,必须将城市湿地看成是一个整体,站在整体的角度对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进行设计,保证城市湿地的景观效果达到最佳,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湿地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已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已逐渐认识到城市湿地的重要性,也逐渐加强了对城市湿地的保护力度。所以,在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阶段,不能盲目对湿地进行开发,也不能无限度地索取城市湿地中的生态资源,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引导下避免城市发展对城市湿地资源造成破坏。必须在开发城市湿地的过程中保护城市湿地,这也是实现城市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为后代子孙留下宝贵的资源财富。

2.5 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衡量生态系统是否完善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指标。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非常复杂,植物在城市湿地中是最基本的生产者,城市湿地植物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整体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在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城市湿地动植物种类的组成情况、分布情况,构建各种类型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群落,为城市湿地的生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赋予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特征[2]。

3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素

3.1 植物的选择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以植物为核心。植物不仅具有强大的景观功能,还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和一定社会经济功能。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城市湿地的特点以及项目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植物。无论设计人员选择哪种植物营造城市湿地景观,都必须要遵循适种原则,即确保植物移植后的成活率,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尤其是外来植物,在生长环境与之不相适应的情况下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繁殖能力,不利于城市湿地植物群落的建设,影响城市湿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相比而言,本地植物引进到城市湿地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也需要适量适宜地选择外来植物,做好外来植物移植前的准备工作,不断强化城市湿地植物多样性。在引进外来植物的过程中,要先小面积试种,禁止盲目大面积引进,避免植物资源浪费甚至造成外来植物入侵的情况,有效节省城市湿地植物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

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应首选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现今,城市水体污染的情况愈发严重,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的方式来净化城市水体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而人工湿地的水体净化功能,主要通过植物来实现。相关研究表明,在湿地中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最佳,其次是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如,金鱼藻、轮叶黑藻等,可有效降低水体中营养盐水平;浮萍、凤眼莲等植物可增加水体溶氧量,对去除水体中氮、磷等元素有良好效果[3]。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选择的植物是否具备观赏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植物的观赏价值,一般从其色彩、姿态、形态等方面判断。设计人员还要考虑不同季节植物发生的变化,确保植物全年都可以起到对城市湿地的美化作用,通过植物衬托自然野趣的城市湿地生态景观。

3.2 植物的配置

3.2.1 水面植物

在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对植物进行配置,分布于水面的植物以漂浮植物、浮叶植物为主。在这期间需要注意城市湿地水域面积的大小、分布情况等条件,根据湿地类型对不同植物进行分配。如,在较为开阔、形状规则的水域配置植物,除了要考虑植物的生态效果外,还需要确保植物具备较强的远观效果,确保所选择的植物可以营造强烈的整体感。需要注意的是,覆盖在水面的植物一般不超过水域面积的1/3,避免因水面植物覆盖率过大,影响水体生态平衡。

3.2.2 水体边缘植物

水体边缘是水岸与水面的过渡地带,在此地带首选耐水性强的挺水植物,如水葱、芦竹、芦苇、菖蒲等。水体边缘植物搭配与水面所覆盖的植物相比,要具有强烈的层次感。一般水体边缘的植物需要成片进行种植,也可以进行自然散植。需要注意的是,水体边缘植物不能杂乱无章,否则会破坏植物的美观性,对城市湿地的植物景观造成破坏。本文认为水体边缘的植物选择应以混合种植为主,可以给城市湿地带来更加丰富的色彩。混合种植的方法对种植水平要求较高,不能将不同植物种植在相同水平线上,还需控制好植物种类的数量,以3~5种为宜。

3.2.3 堤岸、岛屿植物配置

在城市湿地中,堤岸与岛屿的植物配置,可有效对水面空间进行划分,所以该部分植物的选择,应重视植物色彩的丰富性,力求通过植物色彩的搭配给予水面空间较强的层次感。配置堤岸植物,具有柔化水岸的效果。如,杭州西湖边遍植的桃柳,每逢初春季节为西湖营造了一幅“桃红柳绿”的完美画面。在城市湿地中,岛屿类型、大小各异,岛屿间以种植生态性、适应性强的柳树为主,还可以根据地区环境、气候选择合适的间植植物,如侧柏、碧桃、木芙蓉、紫薇等,以植物衬托出城市湿地疏密有秩、高低有序、层次丰富的特点。

3.3 植物造景设计

3.3.1 植物色彩设计

在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色彩直接对人的精神产生作用。通常情况下,红色容易调动人的情绪,黄色可以给人带来明快的感觉,白色给人一种纯洁的感觉,而绿色可以让人心情沉淀。不同色彩的植物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有不同的角度差异,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调配植物色彩的方式刺激人的大脑,以植物色彩调配达到调节精神的作用。设计人员必须正确理解植物色彩的意义,以及综合运用色彩的方式将自己的设计情感表达出来[4]。在一般的城市湿地植物景观中,主要以绿色为主,绿色也是自然界中植物的主导颜色,是植物景观设计中运用最多的颜色。不过单一的绿色会给人带来一种单调的感觉,无法营造良好的景观氛围,所以设计人员在将绿色作为植物基色外,还需适量进行点缀,赋予色彩一定的层次感、丰富感。如,在水面种植荷花的时候,可适量种植一些睡莲、马蹄莲等。设计人员需结合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需要,以构建植物色彩的方式形成不同效应的景观效果。

3.3.2 植物的意境美

塑造城市湿地植物的意境美,是园林美学中的最高境界,是我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指导思想。所以在设计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植物种植、分布的形式,还需将植物景观的美上升到意境的层次,这也是通过植物创造景观的最终目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同植物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如称为“岁寒三友”的梅、松、竹,分别象征着孤傲、坚贞和高雅,尤其是在寒冬季节,簇立于城市湿地中的“岁寒三友”仍可以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融入现代社会中,这也正是人们所追求的东西[5]。

4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需要把控的重点

4.1 水文设计

站在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城市湿地的水文条件对植物的影响甚大,而城市湿地中的植物也是直接反馈湿地水文条件的因素。主要是因为城市湿地的水文条件可以组成独特的植被群落,也是对植物物种丰富度的一种限制。站在景观的角度考虑,城市湿地的水文条件深刻影响着植物景观的设计。所以在对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进行规划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到湿地内部的水文条件,包括水深、水域面积、水体走向、水体污染情况等因素的把控。

4.2 地形设计

与水文条件相同,城市湿地的地形条件对植物景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地形问题,主要是针对湿地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考虑地表形态这一要素。在城市湿地中,地形是承载区域内所有景观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框架所在,影响区域内植物空间构成情况,通过调节城市湿地内部地形的方式,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空间感受。同时湿地也影响着内部排水、气候、土地使用情况等因素,所以在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地形是设计人员必须要考虑的一个要素。

5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湿地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已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逐渐意识到城市湿地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大量城市湿地植物景观项目。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需综合考虑植物的色彩、造型等因素,同时考虑不同植物在景观区域的适应性,结合城市湿地植物景观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通过植物不断强化城市湿地的景观效果。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水体色彩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欧盟将禁止八种水体有毒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