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方法

2021-12-07 11:44张文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基层人员农田水利农田

张文明

(甘肃省永昌县清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永昌737206)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加强了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而水土流失问题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点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关注。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农田土壤肥力降低,还会导致土壤沙化,影响农业产量,从而给农民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1]。因此,相关管理部门也在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提升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能力,旨在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1.1 水土保持意识不足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早在战国时期时就有相应的记载。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专业性的制度和条例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很多地方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的监督管理中,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相关的部门对于农田管理的意识也较为薄弱,宣传落实不够,从而使很多的农田土地持有者没有水土保持的意识。

1.2 农田植被覆盖率小

在控制水土流失的过程当中,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强植被覆盖率,通过植物强大的根系来抓住较为松散的土壤,从而能够有效抵制水流急速冲击带来的泥土流失情况。通常来说,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来实现的,虽然植树造林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于农田来说这个方法并不适用。同时,在农田种植过程当中,为了确保农作物的产量,农作物之间需要有一定的间距,导致农田植被的覆盖率不足,再加上农作物的根系普遍都比较浅,对于土壤的抓握力不够,没有灌木类和乔木类对于土壤抓握力的强度大,从而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1.3 大量流动水的冲刷

在农田耕种的过程中要进行灌溉,而很多的农田都是采用流动水漫灌方式实现对农作物的灌溉。我国农田面积大,为了保证农田的灌溉率,粗犷的灌溉方式在浇水的上游设置的冲击力较大,以此来增强水的压力,扩大灌溉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农田在水流冲击下被带走一部分的土壤,长此以往,逐渐造成水土流失。

2 农田水土保持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2.1 地域广阔,宣传和监督困难较大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的种植面积也较为宽广,农业种植多处在较为偏远的地区,信息的传播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落后,由于面积较广、相距较远,在地区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成了一定挑战。同时,很多从事农业的工作者平均学历都不高,也影响了宣传的进一步扩展,造成了宣传的效果不理想,相应的农业规章制度在偏远的农业地区需要较长时间甚至长达1个月才能进行传达到位开始实施,这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

2.2 地域差异较大,无法实现统一管理

我国种植面积较为广阔,种植地势的差异较大,因此无法实现统一管理。普遍来讲,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式,通过因地制宜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内容[2]。比如,我国种植区域包括平原、山地、高原等,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地形需要结合不同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同时,由于不同地方的供水量不尽相同,土壤的情况也具有特殊性,所以很难实现统一管理的模式。

2.3 农作物不同,不能采取相同模式

由于我国农业地势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土壤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差别,进而影响着种植农作物的种类,一年四季所能够种植的种类和收获次数也不尽相同,灌溉方法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地区出现的水土流失状况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不能采取相同的模式统一管理,这样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农民在收益上的损失,还会使农产品的市场出现失衡的情况,从而阻碍农业的发展。

3 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方法

3.1 完善相关部门工作,加大资金投入

相关农田水利管理部门要不断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对水土保持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大资金的投入,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力推进。只有做到资金的有效投入,才能确保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上有较高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3.2 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提升水土保持意识

只有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有效提升劳动人民的水土保持意识,才能够使劳动人民更加自觉地遵守水土保持工作相关制度,将相应的资金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当中,不能只注重对管理人员水土保持意识的培养,也要不断提高劳动人民的整体意识,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效果和质量[3]。管理人员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制定规章制度,监督基层人员进行工作的开展,所以不能只注重对管理人员水土保持意识的培养,要将水土保持的意识有效的贯彻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提升基层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从而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3.3 农民和专业人员相结合,建设农田水利设施

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当中,水土保持工作要能够将基层人员和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结合,避免出现专业人员或者基层人员,单独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这样会大大降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基层人员长期从事农业种植活动,对于农业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专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确保把农田水利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的有效提升。

3.4 因地制宜建设农田水利,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广阔,涉及的地形、土壤和气候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和灌溉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从而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要能够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以及灌溉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避免出现统一标准的情况,并且要结合当地的特点,顺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特征,保证水土流失工作的有效实施。

3.5 做好水源保护和涵养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水土流失情况,不仅仅是指土壤方面的水土流失,在确保土壤流失有所改善的情况下,也要注重对于农田附近的水源涵养地进行有效的完善,结合相应的地形优势来建造水渠和水库,确保农田进行灌溉的同时来保证水源涵养。

4 总结

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够有效促进水利工程价值的体现。因此,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征,增强水源的涵养,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基层人员和专业人员相互配合的方式,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基层人员农田水利农田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农田创意秀
浅谈企业基层人员技能素质培养管理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
农田制作所
破解基层人员短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