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2021-12-07 11:44潘启兵张彩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瓜州花盘菌核

潘启兵,张彩云

(甘肃省瓜州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甘肃瓜州736100)

菌核病是向日葵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土传病害,也是目前危害瓜州县向日葵种植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由于菌核病发生前期很难发现,种植农户忽视预防,发现时基本到了很严重时期,向日葵植株高大,机械和人工都无法进入田间施药,无人机防治药剂喷撒不到位,给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向日葵菌核病一旦爆发,很难防控,会严重影响向日葵的品质和产量,甚至造成绝收,给农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本文就向日葵菌核病发生危害、原因、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作以阐述,以期为农户防治向日葵菌核病提供参考。

1 危害症状

菌核病从向日葵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发病速度快、危害较重,造成茎秆、茎基部、花盘及种仁腐烂。常见的症状4种,即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盘腐型。

1.1 根腐型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生病害时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状褐色斑,逐步扩展蔓延后腐烂,导致幼苗不能出土或随病斑扩展萎蔫。成株期发病根部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随着降雨和灌水田间湿度的加大,病斑逐渐由植株的下部向上部蔓延到其他部位,严重时病株萎蔫枯死,植株腐朽易断,组织内部有黑色菌核。

1.2 茎腐型

成株期发病也以茎基部为主,然后由植株基部向上部逐步转移,最后扩展到整个植株的茎部,发病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或者干枯,边缘呈褐色,表皮破裂;由于茎秆内维管束受到破坏,养分运输受到抑制,叶片开始由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而脱落,最后造成整个植株枯死。

1.3 叶腐型

发病时呈褐色同心轮纹椭圆形病斑,随着田间湿度的加大迅速蔓延至全叶,表面出现白色霉状物,气温升高,田间干燥时,导致病斑从中间裂开穿孔或脱落。

1.4 盘腐型

初期在花盘背面产生水渍状褐色圆形斑,后逐渐变为淡黄色或黄白色病斑,花盘开始变软慢慢腐烂;连续降雨天气或者灌水量较大,造成田间湿度加大,病斑开始逐步蔓延,由花盘背面向正面穿透,造成花盘腐烂,使籽粒不能成熟,严重时造成籽仁腐烂或籽烂自行脱落。未脱落的籽粒多为空壳,没有产量。

2 发病的原因

2.1 气候因素

菌核病在5~30℃都可以生长发育,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达80%时,是菌丝生长最适宜环境;7—8月进入向日葵生长后期,易出现高温多雨或者低温多雨的天气,是向日葵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要原因。

2.2 土壤黏重

耕地肥力不足、耕作粗放、粘性严重、渗透差、排水不畅、通风透光差、杂草从生的地块,植株抗病能力差,发病严重,田间干燥不易发病。

2.3 偏施氮肥

氮肥会导致植株虚旺,细胞不紧密,营养不足,抗病性差。同时,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性降低,为病原菌的繁殖提供条件。

2.4 群众防范意识不强

瓜州县人均耕地占有面积较大,户均耕地面积在2 hm2左右,种植的作物都是一年一季,病虫害的发生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6—8月,在同一时段对各种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农户对病虫害的预防意识较差,不能很好的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防治的原则,重治不重防,一旦发生病害,则束手无策;另一方面,瓜州县统防统治机制不健全,全县有统防统治组织5家,均分布在瓜州县西片,且统防统治防治器械有限,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另外,向日葵是高秆作物,特别是现蕾后期植株高大,防治难度大,如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待现蕾后期植株高大而无法施药,给向日葵病虫害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3 发病规律

菌核病是土传性真菌病害,是由菌核萌发侵染引起的,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等次年气温回升到10℃以上,耕层土壤开始返潮,湿度加大时菌核开始萌发。萌发后的菌核开始侵染向日葵的茎部和花盘,从而引起茎腐和盘腐;病菌直接萌发后侵染向日葵根部或茎基部,引起根腐和茎基腐。病原菌还借助植株间根系的接触而侵染邻近植株,使病株不断增多,发病区段迅速扩大。菌核一般可存活2~5年,土壤中菌核数量越多,发病就越重,保持致病能力的年限也越长。换种核盘菌的非寄主作物后,土壤中菌核数量逐年下降,发病率也随之降低。播种量过大,植株密度高,有利于病原菌传播致病,发病较重。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4.1.1 消灭传染源 拔除病株、清除病株残体,焚烧或深埋;机械深翻,深度达到20 cm以上;可有效降低越冬侵染病菌的基数,减少第二年病菌侵染源。

4.1.2 合理施肥,培育壮苗 在施足基肥的同时,施用腐熟的农肥,合理追施氮肥,苗期适当的追施氮肥,中后期要配施磷、钾肥,一方面可提高植株抗病、抗倒伏能力;另一方面可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4.1.3 种植抗病品种 抗病性品种有白葵杂6号、白葵杂9号、仙玉335、郑丹958等。

4.1.4 适时晚播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使花期和雨季错开,就能减轻发病。

4.2 化学防治

4.2.1 种子处理 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3%~0.5%药量拌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 h,晾干后播种。

4.2.2 土壤处理 在播种前用2.5~3 kg/0.1%噁霉灵颗粒剂拌沙土50 kg或者拌肥,或结合播种穴施条施;或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7.5 kg/hm2于发病初期撒在根部周围,可防治菌核病。

4.2.3 药剂防治 当温度达到18~20℃,用70%五氯硝基苯混合少量湿土撒于土表,可有效抑制菌核的萌发,预防效果达80%。在向日葵现蕾前或盛花期,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用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或用30%恶霉灵水剂1 200~1 500倍液,叶面进行喷施,喷2~3次。

总之,在喷药时一定要周到细致,要将向日葵的茎基部、花盘背面都要喷上药液;尽量在早、晚用药,以12时前和18时后较好;根据病害发生情况5~7 d防治1次,连续喷药2~3次;不要随意加大用药量,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量施药,以免造成病菌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切实保证每次喷药质量,一般用药液量不得少于750 kg/hm2。

猜你喜欢
瓜州花盘菌核
瓜州的“大地之子”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更 正
小蜜蜂与向日葵
膨化法提取鹿花盘胶原蛋白
西夏佛教艺术中的“家窟”与“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构成再探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瓜州养路忙——甘肃省酒泉公路管局瓜州公路段集中整治路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