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白粉虱防治技术

2021-12-07 11:44杨西玲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虱的白粉露地

杨西玲

(甘肃省正宁县蔬菜生产工作站,甘肃正宁745300)

白粉虱又叫小白蛾子,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粉虱科。白粉虱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假蛹)、成虫4个时期,主要以幼虫、成虫危害作物。近几年,随着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种类也随着增多,在虫害中特别是白粉虱最常见,危害越来越严重,防治也比较困难,在蔬菜、花卉、草莓、烟叶、药材等都有发生,尤其温室大棚危害比较严重,一旦发生就难以控制,是菜农最头疼的一种虫害,1年发生10多代,主要危害作物的叶子和果实,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起初叶片褪绿—变黄—萎蔫,影响坐果,严重时使植株枯死。在取食的过程中还排泄一种黏性液体——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受阻,这种液体会引起煤污病,传播病毒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减产,使产品品质下降。

1 生活习性

白粉虱成虫将卵产在植株嫩叶的背面,卵发育的最低温度是7.2℃,椭圆形,卵长0.22~0.26 mm,有卵柄,卵柄插进叶片吸取养分,约7 d孵化为幼虫,体长约0.5~0.9 mm,可爬行,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的位置约0.5 d后就定居下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汁液,2 d后触角和足退化,体色由淡黄逐渐变深,10 d左右体色变黑,这是它的蛹(伪蛹),蛹期约8 d,羽化成成虫,体长约1~1.5 mm,体表有一层白色的蜡质层,有趋光性,能飞善跳,1 d内白天活动比较活跃,飞行路程很短,速度很快,一般活动在1 m之内,飞出去又很快停在植株嫩叶的背面,不易发现,羽化的成虫1~3d就可产卵,成虫生活的适宜温度18~21℃,最高温度是25~30℃。

2 发生规律

白粉虱在本地区露地不能越冬,主要在温室里越冬,9—10月份是危害高峰期,其随着温室移栽蔬菜,寄生在菜苗上带进温室或者是成虫从通风通道进入。来年4—5月份虫口密度增大,此时天气变暖,室外气温逐渐升高,白粉虱随着温室通风,成虫从通风口飞出,向附近的大棚、露地蔬菜和花卉上迁移扩散,迅速繁殖,危害露地蔬菜。

3 防治难的主要原因

3.1 寄生作物种类多

白粉虱寄主植物很多,据资料报道有112个科600多种植物,蔬菜上主要危害瓜类(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等)、茄科(茄子、番茄、辣椒等)、十字花科(甘蓝、白菜、花椰菜、萝卜、油菜等)、豆科、苣芋、苋菜等。

3.2 繁殖寄居场所多

5月份以后选择在露地和一些大棚里生活,9月份以后随着气温降低(12℃时)向温室迁移。一年四季都有适宜的生活场所进行生存繁殖,露地蔬菜上、庭院作物上、甚至室内花卉上随处可见。

3.3 惊人的繁殖力

白粉虱发育历期:18℃一生31.5 d,24℃一生24.7 d,27℃一生22.8 d,随着温度升高发育期缩短。大概1个月1代,一生无滞育期和休眠期,可两性生殖也可独雌生殖,每个雌虫一次可产卵142.5粒左右,成虫期15~17 d,这段时间可交配产卵数次,累计产卵3 000~4 000粒/头,一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140~150倍,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

3.4 4种虫态同时分布

世代交替繁殖,在一棵植株上白粉虱的卵、幼虫、蛹、成虫同时存在,从上到下依次(卵、幼虫、蛹、成虫)分布。

3.5 预防意识淡薄

提前没做好预测预防,白粉虱体型非常小,难发觉,等到发现已经发生严重。

3.6 药剂选择及搭配不当

对于杀虫剂一定要详细看说明,不能盲目使用,有些杀虫剂杀不死白粉虱反而增强了其抗药性,并且有些杀虫剂只杀幼虫却杀不死成虫。

4 防治措施

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在温室白粉虱的防治上首先要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有效地防治白粉虱,达到防治的目的。

4.1 农业防治

4.1.1 清除虫源 移栽蔬菜之前清理温室内外的杂草、残枝败叶集中烧毁。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病虫枝叶,边摘边放进袋子,并及时带出温室销毁,消灭虫源。

4.1.2 使用防虫网 用白色尼龙纱封闭通风口和入口,杜绝外来虫源入侵。

4.1.3 轮作倒茬 如果前茬栽植茄科蔬菜,后茬可栽植十字花科蔬菜,最好不要混栽。

4.1.4 培育无虫苗 育苗前彻底熏杀棚内残余虫口,育苗棚与蔬菜生产棚分开。

4.2 物理防治

4.2.1 黄板诱杀 温室蔬菜移栽10 d左右就挂黄板,一个温室挂30~40个,高度和植株相平或稍高,利用白粉虱趋光性诱杀成虫。早上9∶00前、下午6∶00以后基本不活动,人为一只手拿着黄板一只手将植株抖一下,成虫就会落在黄板上,效果也比较好,还能提前起到预测白粉虱的作用。

4.2.2 高温闷棚 温室内菜采收完后,夏季扣棚使室内温度达40℃以上,白粉虱就会被高温杀死。

4.3 生物防治

丽蚜小蜂是白粉虱的天敌,在温室白粉虱发生初期将丽蚜小蜂蛹卡均匀地挂在室内,挂的位置在植株中上部的叶子下面,蛹羽化成成虫后,交配产卵,把卵产在白粉虱幼虫体内,吸取养分使幼虫死亡,在白粉虱的体内发育成成虫后破洞而出,接着交配产卵,繁殖速度是白粉虱的1~3倍,从而抑制白粉虱成虫数量。预测平均单株白粉虱成虫0.5头以下时,释放丽蚜小蜂7 500~15 000头/hm2,每隔7天放1次,连续3~4次;平均单株粉虱成虫0.5~1头时,释放75 000头/hm2,每隔7天放1次,连续3~4次,防治效果很好,是温室蔬菜生产和草莓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的一种方法,既经济又环保。

4.4 化学防治

4.4.1 药剂熏蒸 在温室蔬菜移栽前,为彻底消灭残余虫口,用药剂熏棚。据资料了解,目前温室使用最好的烟熏剂是22%灭蚜灵烟雾剂,杀虫率可达100%;其次是敌敌畏熏蒸,使用方法:选晴天的中午用80%敌敌畏2.25 kg/hm2、水150 kg/hm2、锯末600 kg/hm2拌匀,均匀撒于行间,将其密闭熏蒸,当室内温度达36℃以上时,可杀死90%成虫,每隔5~7天1次,3~4次可基本杀死相继羽化的成虫。

4.4.2 药剂喷施

4.4.2.1 注意事项。喷药适宜时间是在9∶00前或18∶00以后。喷药要全面,尤其是叶子背面。由于4种虫态同时存在,使用化学杀虫剂(如:阿维菌素、吡虫啉等)时配合螺虫乙酯或者吡丙醚,既能杀幼虫,又能杀成虫,喷药需连续2~3次。

4.4.2.2 生物化学药剂喷施。在虫口密度较低的初期施用25%扑虱灵(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具有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喷施后3~7 d才能看出效果,7 d后再喷1次,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虫即使孵化也会很快死亡,药效长达30 d,对天敌较安全。粉虱宝是防治白粉虱和烟粉虱的特效药,对成虫有很强的杀伤力,喷药后20 min出现明显的中毒现象,2 h成虫就会全部死亡,安全无残留,花期、果期都可喷施,除此之外还有啶虫脒、噻虫嗪、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等药物联合应用,效果很好。氯噻啉用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225~450 g/hm2兑水600~750 L喷雾,杀白粉虱效果很好,持效期7 d,但必须注意作物开花期不能使用,低毒。还可用0.5%藜芦碱(虫敌)800倍液喷雾;0.3%印楝素乳油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虱的白粉露地
蔬菜白粉虱 秋防正当时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8种药剂对甘蓝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东明县露地花卉的分布与病虫害防治
豫西北春季露地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高山露地番茄品种引进对比试验
几种生物药剂防治梨木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白僵菌防治温室大棚白粉虱药效试验
大棚青椒烟粉虱的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