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宜昌市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2021-12-08 15:24裴圆鑫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宜昌市农产品物流

笪 静,裴圆鑫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当前,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农村电商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与之相关的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农村电商的发展是活跃农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就宜昌市来说,近几年宜昌市农村电商物流依托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优势,获得了长足发展,不断推进农村电商经济的发展。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宜昌市乡村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因此,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发展是宜昌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措施。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产品电商物流概述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2017年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计划。2018年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中,也专门针对当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长以及使用互联网网购、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为推动农村区域多方面发展提出了要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

此外,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再次提出要拓宽农村市场,利用现有农村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产业链,强化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识,建立品牌效益,打造一批又一批让消费者放心、品质有保障的农产品。同时,也要大力构建基础设施,如交通、网络等,不断调整发展方式,优化农产品经营规模。

1.2 农产品电商物流的概念

农产品电商物流主要指依托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由相关电商物流企业利用自身的大数据信息平台,整合物品流通中的各种资源、相关运输技术以及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点进行物流的全流程多种活动,如存储、包装、加工、运输等多环节活动的总称。主要销售的农产品有农民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如鸡、鸭、鹅、稻谷、棉花等,也有一些加工后保质食用期更长、流通更方便的工业化产品,如面粉、香油、蔗糖等,而最特殊的就是保鲜期较短的生鲜食品,这类食品未经过烹饪、制作等加工环节,如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蔬菜、水果及肉类、水产品,需要运用一定技术上的保鲜、冷冻、冷藏手段进行运输。

1.3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关系

1.3.1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产品电商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当前政府出台了各项扶持农产品发展的政策,提供了根本指导,明确了目标,并给予了政策、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倾斜,有利于形成农产品电商公共服务体系。而这些举措也让人们更好地看到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广大市场,能够让城市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技术和人才资源,积极投资带动发展,而农村地区给予城市广阔的农产品原料市场和发挥的空间,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转变单一模式,加入多项元素,实现“互联网+农户”“互联网+扶贫”等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

1.3.2 农产品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生活中处处有所体现,改变着日常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以及生产、流通、分配的全过程,也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农民把一些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外面去,实现经济上的增收;另一方面,它能帮助农民把外面生产的产品购买回来,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降低生活成本。此外,通过信息共享让农民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在经营销售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专业、标准,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打造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农民在农忙时不仅从事生产活动,更增加其个体经营活动,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多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品销售,优化扶贫模式。

2 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

发展农产品电商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也是满足农民经济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收入水平的有效手段。互联网大数据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推动电商行业不断蓬勃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事业,各地农村都在积极发展电商业务,推动电商物流发展。

2.1 政府扶持力度增强

当前,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接受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从事农产品电商发展,在这过程中农村区域发展工作的基础环境也在逐步改善。而且近几年,政府也提高了对农村地区农产品电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支持。其中《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在2015年被首次提出并且实施;2017—2020年连续4年关注并颁布了关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相关文件;2019年提出的《2019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中,重点强调要稳步推动农村电商工作。运用大数据、云服务来构建互联网体系,让农产品能够出得了村、进得了城,让农村贫困地区居民学懂、学会用网络销售农产品,落实价格和质量优势,进一步开展脱贫工作。

2.2 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农产品逐渐走上网络销售的道路,而且发展势头迅猛,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远高于网络零售总额增速。2019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3 975亿元,同比增长27%;2020年上半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 937.7亿元,增速高达39.7%,增速是网络零售总额的5倍多。

2019年,阿里巴巴为中国农产品销售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年农产品交易额为2 000亿元,仅“双十一”销售额便达74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淘宝、天猫平台累计为全国农民售出超过25万t的滞销农产品。

2019年,来自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在拼多多平台销售增速超220%,这一数据成绩离不开微信这类社交媒体的助力。通过拓宽销售渠道,让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优质购入,将线上线下、网络与实体有效地衔接整合。

2019年,快递助农售卖农产品3.67亿元,并提前一年完成55.6万个建制村直接通邮。目前,中国农村区域乡镇网点覆盖率达96.6%,网点数量超3万个,受益贫困人口近20万人。

3 宜昌市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现状

3.1 宜昌市特色农产品

宜昌市共有13个县(市、区),根据特有的地理条件和土壤条件,宜昌市得以拥有优越的农业资源,形成了以蔬菜、柑橘、畜牧、茶叶、油料、中药材为主的六大特色产业。国家诸多农产品驰名商标中,宜昌市本地就有秭归脐橙、清江椪柑、火烧坪高山蔬菜、晓曦红蜜桔等,此外还有百里洲砂梨、远安香菇、兴山白茶、昭君眉豆、兴山锦橙、兴山薄壳核桃、瓦仓大米、双莲荸荠、糜城藕、清平猪、当阳双莲鸡、五峰宜红茶、白溢稻、五峰绿茶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在这些特色农产品产业中,仅蔬菜、畜牧、柑橘3个产业的产值就达百亿元,而茶叶生产的效益在全省排名第一,柑橘的总产量则位居全国第一。

宜昌秭归是著名的柑橘之乡,也是全国范围内惟一一个能四季种植、四季生产鲜果售卖上市的脐橙产地;秭归县共有12个乡镇138个村,每年柑橘产量超60万t。几乎所有的村庄均种植柑橘,而特有的土壤及气候条件也让秭归脐橙享誉各地,因此柑橘产业让秭归村民拥有了脱贫致富的途径。饮茶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宜昌点军的茶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当地产值千万的茶企23家,仅车溪人家一家合作社,就拥有大约266 hm2茶叶基地,年销售总额更是达2 000万元。此外,相关企业也积极研发技术,创新茶叶产品,丰富茶叶种类,探索加工生产之路,让更多的贫困户能够参与进来,自力更生提高经济水平。宜昌长阳也充分运用高海拔的地理资源优势,投资蔬菜大棚行业,发展特色,通过让当地贫困户与经营主体签订产业帮扶协议的方式,增强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

3.2 物流基础设施及网络体系建设

近年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多次提出要把交通运输放在推动农村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位置。因此,宜昌市充分调动多方主体,大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根据不同县、乡的具体发展情况和道路规划,提出针对性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差异化、特色化方案,进一步促进各地居民提高经济水平,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宜昌市通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物流网络体系,打造1园、9中心、81个乡镇、1 103个村城乡物流骨干网络基本成型。

1)1园,即三峡物流园。共占地3.33 hm2,累计投资1 800万,整合优化宜昌市区31家企业的物流资源,建成市级分拨中心2个、城区运营站点8个、县级配送中心26个,包括三峡物流园在内的八大物流园均规划服务农产品物流功能。

2)9中心,即9个县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2019年,宜昌市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配送中心,目前除兴山县处于待建情况外,其他县(市、区)城乡配送中心均已建成,总面积达16.7 hm2,进一步便利了农村区域的物流运输。

3)81个乡镇。农村物流配送骨干企业在重要乡镇、行政村基本完成物流业务布局,成功打造各个县及村的物流枢纽点,目前已建成81个涉及乡镇业务的农村物流服务站。

4)1 103个村。目前,各村的物流网点主要依托多种形式,如农村淘宝店、快递物流网点、农村服务站等。根据现有的网点资源进行各村的资源合理配置、整合,当前已涵盖1 103个村级物流服务点,能够帮助农村居民有效解决农产品对外销售运输“最初一公里”的难题。

3.3 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模式

宜昌市结合当地特色,创新模式进行发展,通过增强农村各地优秀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经营辐射范围,进一步整合优化农村现有发展模式,使得信息共享程度、农村经营规范化程度和电商物流效益均不断提升。

3.3.1“市级集并+县级辅助+竞争合作”的共同配送模式 三峡物流园强化技术引领作用,打造智能化的物流系统作为运营管理体系,通过购买服务、搭建专业平台、合理整合资源的方式,打造三峡范围内各县市、乡镇、村全覆盖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通过运用“市级集并+县级辅助+竞争合作”模式,推行点、线、班、时固定的班次货物运输服务,衔接农村地区班次货物运输,实现77%的覆盖率,将辐射范围扩大至85个乡镇,满足县市、乡镇货物运输当日达、次日达的基本要求。

3.3.2“干线运输+农村货运班线+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华维物流公司探索构建“干线运输+农村货运班线+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运行线、时、点三定的农产品物流班次13条,为小件包裹提供快捷服务运营体系。同时开通30条线路满足客运、货运共同运行,物流服务支持涵盖全市在内的众多农资企业、电商企业及商贸企业,创造上千个就业岗位,吸纳贫困村民工作,为宜昌市各农村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对外的运输创造了渠道,帮助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环节更具产业化、专业化。

3.3.3“农村智慧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电商+物流快递”模式 长阳百誉农村物流有限公司采用“农村智慧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电商+物流快递”的农村物流无车承运人模式,通过对快递、物流、仓储及电商运营业务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以物流为链条,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解决农产品出不去、工业品进不来的短板,彻底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的问题。同时,其建立的相关配送服务有效减少了电商企业及农民的物流成本,利用社群软件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运用及时更新、及时共享物流信息的相关智慧平台,将货物的数量与车辆的装载量及时匹配,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还增加了增值服务,当地农民可以在乡村的相关网点、物流服务点,将自家生产种植的食物兑换成超市购物券、日用品等,提高农产品销售率。2019年,长阳百誉农村物流有限公司代表湖北省被推荐到国家交通运输部的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相信通过这一创新模式的运用,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进行消费体验,从而更好地拓宽农产品的销路,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3.3.4“农村物流+电子商务+新零售”模式 远安县正星物流依托“农村物流+电子商务+新零售”模式,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各乡村不同种类农产品的生长季节、成熟季节、运输保管要求等情况。根据农产品普遍存在的周期性、复杂性问题,在所辖7镇55个行政村安排专门的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站点,教村民运用手机、电脑实行网络新零售,同时结合线下经营、售卖农产品的方式,开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实现成本最少、利益最优的同时保持实体店发展的活力态势,促进农村区域消费结构升级,助力经济持续发展。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宜昌市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4.1 农村地区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

4.1.1 网络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宜昌市城镇地区交通运输便利且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拥有较好的快递物流网点铺设网络,而部分农村地区(以下均以宜昌市五峰县为例)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五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下属5镇3乡。每个乡镇由于从事务农的人群都较为广泛,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来普及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且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交通不够便利,网络信号覆盖率较低,数据建设资源分散,大数据、云服务难以普及。此外,五峰县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和企业的运营投入建设,导致农产品电商物流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4.1.2 传统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亟待优化 五峰县全境皆为山区,农民居住较为分散,大多以种植茶叶为主,保持小农生产的模式,对生产的农产品缺乏系统的产业链流程,在分拣、质量检验、加工、包装等方面缺乏严格的标准和体系。同时,由于地处宜昌市边缘地区,物流运输技术不足,缺乏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配套产业出现缺失,依赖外地加工生产,未能有效发挥产业价值,降低了产品附加值,无法有效带动周边农村居民就业发展,制约了农村电商与农产品发展。

4.1.3 冷链物流发展不足 冷链物流技术在中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较少运用,再加上使用冷链物流技术的运输成本高昂,因此,为进一步减少运输方面的成本开支,大多物流企业仍旧使用普通运输车辆,选择将相关运输产品用棉被和冰块包裹的方式来保持低温,延长保质期。同时由于宜昌市冷藏运输大部分依靠外籍冷藏车,本籍冷藏车辆缺乏,往往采用外调的方式进行冷藏运输,难以满足相关需求。再加上宜昌市冷链物流行业监管乏力,冷链市场发展并不大,多是中微企业运行,专业化水平较低,信息、资源共享不及时,资源利用不合理(主要为生产企业自营设施设备),运营成本高,缺乏相关平台的建设,存在监管难以开展、政策难以落实的情况,这些都成为制约宜昌市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

4.2 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成本较高

五峰县地广人稀,主要采取陆地运输进行物流运输。对电商物流企业在该地区进行快递物流布点而言,存在成本高、管理难、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虽然已经有了“两中心、三专线”的电商物流体系,但是目前的物流体系仍然制约着全县农村电商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民售卖的单一性,较为零散,缺乏整合,导致全线物流配送分散、成本过高。

同时,该区域农产品发货“最先一公里”以及取货“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发展问题亟待解决。就调查了解而言,目前主要的“四通一达”快递公司在3乡5镇地区都采取加盟代理的模式来进行网点建设,通过经营农村网点以降低企业建设成本,抢占农村农产品电商物流市场。但由于加盟程序较为复杂,门槛较高,而且物流管理政策条例难以深化落实,导致存在行业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影响农产品电商物流的稳定发展。

4.3 电商物流人才资源匮乏

随着农村地区电商物流的蓬勃发展,对电商物流人才的综合性需求也越来越高。据阿里研究数据统计,农村地区电商物流至少存在200万的人才需求。但是由于五峰县居民对农产品电商运营操作流程不够了解,难以利用电商物流的优势来助力农产品销售发展。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发布的《2019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名单中也可以了解到,湖北省只有5人获此殊荣,宜昌市获奖的2人分别来自秭归县和夷陵区,五峰县并无获奖者。从五峰县目前的发展现状也可以感受到,当地农产品电商物流正处于萌芽阶段,且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居住条件不够完善,经济发展平稳迟缓,发展前景不明确,无法吸引电商物流专业综合型人才在此工作发展,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五峰县内部关于电商人才的培训指导工作发展缓慢,大多数青壮年都倾向于外出务工,不愿意留在农村进行发展、创业,使得在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不足,人才稀缺,电商物流发展缺少人才支持。

4.4 农产品电商物流示范推广工作欠缺

互联网时代,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但也出现了诸多的网络诈骗事例,农村居民防范意识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对电商物流发展模式不信任,担心受到经济上的损失。同时,在大多数农村居民看来,实体购物能够实实在在接触到商品,看到质量,更有购物体验感,而网络购物较为虚拟,无法接触到相关商品,不了解商品质量,也不能进行相关体验,如果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还要进行后续一系列的退货工作,流程繁琐麻烦。此外,在号召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缺乏品牌意识,未能将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和电商发展模式有效结合进行宣传推广,对成功案例学习不够,缺少相应的资源梳理整合,制约了农产品电商物流的长足发展。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宜昌市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确定推动农村地区农产品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和物流资源整合的途径,充分运用政府的扶持,搭建平台,强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运用互联网时代下深受大众喜爱的销售运营模式,加强总体规划和布局,促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为宜昌市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5.1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网络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网络设施建设向基层延伸,满足群众对网络资源的需求,尽量在乡村实现网络信号的全覆盖,在有条件地区安装基站,试用5G网络,提高网速优化使用感。同时,可以加强信息收集审核工作,鼓励广大农民在电商物流系统录入相关信息,及时共享产销数据,大力构建集产品信息、特色、价格、数量、反馈等多要素于一体的农产品网络平台。

2)推进农产品上行基础建设。通过优化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乃至售后的一系列供应流程,保障村、乡镇、县市一体化的物流枢纽网络和完善专业的冷链物流体系。可以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合理规划选址,综合网点周围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运用,提高配送效率,减少时间成本的积压,进一步降低物流相关成本。同时,企业也可以积极加大研发力度,推进企业优化升级,完善智慧物流、一体化物流,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协同发展,保证对全流程的有序把控。此外,针对宜昌市部分物流园区、中小微企业,充分发挥其现有的冷链物流技术,号召企业负责人积极主动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了解相关技术装备,提高企业的冷链物流技术。鼓励这类企业拓宽目前所经营的相关项目,发展综合性冷链服务业务,运用“互联网+冷链服务”的创新形式,争取能够在相应时间内打造一个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如支持三峡银岭冷链物流公司自主研发“互联网+全程温控监控信息系统”,便捷高效地实现农产品直接入箱打冷,减少以往农产品在多次运输和搬运存储过程中的损耗,延长农产品上架销售的时间。

3)构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优化乡村农产品电商的服务水平,通过拓宽服务项目、优化功能的方式,提升农民的体验感、满意度。如建设相关智慧乡村服务应用,积极引导具有特色的高品质商家参与,运用App实时了解农产品的产销情况,通过App互动问答的方式和专家进行沟通,提高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助推电商物流产业形成有利聚集效应。利用顺丰、“四通一达”、阿里巴巴、菜鸟驿站等公共服务资源,探索使用农村淘宝服务站点,深入乡村一线,为农村居民开展农产品经营销售活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4)健全物流配套产业建设。建立健全电商物流在生产、加工、仓储、包装、冷链运输和流通等环节配套产业的建设,整合村、乡镇、县市等各级服务站点的物流相关业务,增加增值业务。如网络平台代购代卖、代为存储物品、收发快递等,使其成为多功能农村电商生产物流中心,增加农产品各环节附加值的同时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高经济收入。同时,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农产品业务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推广智能投递设备,投放自助取件箱,通过人脸扫描的方式进行取件操作,提高取件效率,减少快递物流的堆积,减轻投递压力。

5.2 规范农产品电商物流管理

1)深化落实政府“放管服”改革。精简电商物流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审批流程,提高办理效率,细化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农村电商物流经营平台逐渐实现商品快递物流费用与商品价格分离,对农产品电商销售给予政策补贴,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减少发展成本。

2)制定标准,规范运输配送车辆。由于各类农产品种类繁多且数量基数大,可以引导电商物流企业对运输车辆进行分类标识,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加强对运输车辆的出行规划,如将运输时间安排在非高峰出行时间点,避免影响民众的正常出行,减少交通压力。另外,由于部分农产品不耐储,需要短时高效运输,因此,还可以通过优化配送路线,达到提高运输效率的效果。

5.3 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工作

一方面,政府可以提供创业平台,加大对大学生下乡开展农产品电商物流工作的政策支持,出台人才引进扶持办法,建立人才管理及激励机制,给予政策税收优惠,减免水电租房费用,出台金融扶持性政策,降低农村地区的创业难度和创业风险,吸引创业者回流,为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输送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进行农村电子商务培训,邀请农业专家、电商物流专业人士进行培训讲解,可以实行村、校、企协同培养的模式,实现定向培养。培训内容应针对各村农产品特色,根据不同情况开展教学,注重对培训者能力技术的提升,也可以拓展一些创新式的技能,如农产品美化设计、包装处理、农产品营销宣传等更多操作性的技能。

5.4 加强农产品电商物流示范推广工作

1)夯实特色产业基础,充分挖掘农产品特色。建立以柑橘、蔬菜、畜牧、茶叶、油料、中药材为主的六大特色电商产业,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运营发展过程中同质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打造“土字号”“三品一标”和“乡字号”品牌,打造具有全国典型影响力的农产品电商村、淘宝村。深入挖掘农产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故事,按照时代发展下的主流文化趋势,打造一系列的特色文创活动。

2)推动示范推广工作开展。按照国家相关部署要求,积极申报特色农产品电商,争取乡镇、县、市等各级政府的支持,确保“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示范县创建工作有效开展和进行,以农村电商服务乡村振兴,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并不断创新模式,积极探索新路径,发展新业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通过给农民讲述成功案例、经验模式并提出技术帮扶的方式,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和推广,吸引农民主动参与,营造浓厚的电商氛围。

猜你喜欢
宜昌市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