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助推陕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2021-12-08 15:24纪安玲王晓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陕南苏区老区

纪安玲,王晓霞

(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安康学院德育艺术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大工程,不仅要推动乡村物质文明的深化发展,更要推动乡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荣,促使乡村用精神与物质“两条腿”走路。而文化作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起到铸魂化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1]。发挥红色文化优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1 红色文化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1.1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铸就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种先进文化,包括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和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2]。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种重要的、宝贵的资源。2019年9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红色文化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1.2 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4]。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革命老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然而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由于自然、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先天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开发度较低,发展缓慢。因此,革命老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然而没有革命老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是补齐农村特别是革命老区这块短板。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革命老区全面发展和繁荣,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1.3 红色文化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红色文化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之年,同时也是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挑战之年。此时要继续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更需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向前。

1)红色文化蕴含着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各地文化、自然资源要素存在差异,区域条件千差万别。红色文化蕴含的首创精神即是创新精神,是啃硬骨头、涉险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进取精神,是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

2)红色文化蕴含着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激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革命老区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着诸多困难,然而知难则不难,奋斗则不难。乡村振兴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坐享其成或敲锣打鼓就能实现,要靠党和革命老区人民共同奋斗[5]。因此,红色文化蕴含的奋斗精神是激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

3)红色文化蕴含着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撑。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不仅要有好思路、好决策、好措施,关键还得看执行力,最终要靠人力来实现。新时代红色文化蕴含的奉献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强大支撑。

2 陕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2.1 陕南革命老区简介

陕南是指陕西南部地区,陕南地区从西往东依次是汉中、安康、商洛3个地级市。陕南地处秦巴山区,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国土面积6.95万km2,人口887.89多万。革命老区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红色根据地,没有革命根据地就没有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陕南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在陕西革命老区划分中,安康市有1个区和5个县属于革命老区,即汉滨区、旬阳县、紫县阳、宁陕县、石泉县、汉阴县[6]。汉中市有1个区,即南郑区和6个县属于革命老区,即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县、西乡县、勉县、镇巴县、宁强县。商洛市有5个县属于革命老区,即商南县、洛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7]。由此可知,陕南是一块红色热土。

2.2 陕南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大量的遗址遗存

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主要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关的、打上了革命烙印的物质形态方面的文化,包括红色历史遗迹、遗存、建筑、故居、旧址和场所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在陕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故事,在战斗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和散落在民间的一些实物及为了保存革命历史遗存而修建的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等革命纪念场所。

汉中市:南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汉中市革命史迹陈列室、洋县的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遗址、何挺颖烈士故居、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纪念馆、中共陕南特委勉县驻地遗址、城固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纪念馆、洋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红二十五军华阳司令部、红二十五军石塔河伏击战遗址、西乡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红二十九军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共大安小组遗址、陈锦章烈士故居、镇巴革命烈士纪念塔、黎坝秘密交通站遗址等。安康市:廖乾五故居、红军攻打老城旧址、石泉革命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攻占熨斗镇战斗遗址、石泉县北辰公园红军广场、红三军鸡心岭战斗遗址、陕南抗日第一军纪念碑(汉阴)、陕南人民抗战第一军成立地纪念碑纪念广场(汉滨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石河红枪会抗匪遗址、紫阳县黄草梁战斗遗址、安康起义军血战乱石子沟遗址、何继周三到汉王城活动遗址、汉王城红军墓遗址、旬阳县红军镇红军纪念馆等。商洛市:北宽坪中共商洛县委县政府旧址纪念馆、商南县烈士陵园、庾家河鄂豫皖常委会议旧址、王柏栋纪念馆、赵川前坡岭战斗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入陕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九泉山战斗旧址、漫川关战斗纪念墙、袁家沟口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四方面军驻地遗址、丹凤烈士陵园、山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

汉中市现存有160余处革命遗址遗迹,其中南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洋县的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遗址成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8]。安康市共有革命遗址遗迹170个,其他遗址7个[9]。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年均接待游客15余万人次,举办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党性教育活动150余场[10]。商洛市有革命遗址126处,山阳袁家沟战斗遗址、中共商洛工委成立遗址(王柏栋故居)、前坡岭战斗遗址、商州北宽坪、丹凤县马炉为首批市级红色旅游基地。在上述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背景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为主脉,全力打好陕南红色文化和陕南绿色生态“两张牌”,助推陕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2.3 陕南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陕南苏区精神

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其实是精神形态的红色精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不同历史时代红色文化中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陕南苏区指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创建的川陕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陕西省陕南地区的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的28个县(区)。红四方面军从1932年12月进入陕南汉中地区到1935年2月下旬在陕南镇巴、西乡、勉县等县境内建立了5个县、22个区、95个乡、320个村的苏维埃政权。早在1932年川陕苏区就被毛主席评价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11]。中国共产党领导陕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留下了珍贵的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即陕南苏区红色文化。陕南苏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以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创建的鄂豫陕和川陕等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的实践中所形成的陕南苏区精神[12]。陕南苏区精神是当时所有苏区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所铸就的革命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陕南军民留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陕南苏区军民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凝结铸就了伟大的陕南苏区精神,即“建国执政的坚定信念、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精神”[13]。建国执政的理想信念是陕南苏区精神的灵魂。历史风云虽已远去,苏区精神历久弥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陕南苏区精神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一脉相承,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力量之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陕南人民要传承弘扬陕南苏区精神,加快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3 陕南红色文化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路径

习近平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14]。陕南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更有以陕南苏区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加快推进陕南革命老区新发展,通过红色为基——大力弘扬陕南苏区精神,绿色为源——全力发展陕南绿色经济,特色为优——着力彰显陕南内生优势,实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3.1 红色为基:传承弘扬陕南苏区精神

红色传承是革命老区的宝贵财富,是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陕南革命老区要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不能丢掉陕南苏区精神。陕南苏区精神是陕南革命老区永远不褪色的鲜艳红色,正是这鲜艳的红色使陕南革命老区永葆青春魅力。以陕南苏区精神为底色来开发陕南革命老区的旅游事业,既能保证陕南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又能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宣传陕南苏区精神,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使红色精神得到有效弘扬。陕南革命老区要爬坡过坎、补齐短板,实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必须传承弘扬陕南苏区精神,从而使共产党人从中获得推进陕南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力量。①汉中、安康、商洛3市应积极开展老革命家普查工作,做好回忆口述记录、留存史料整理归档工作。组建3市高校、党校、党史研究室等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定期加强交流学习,联合各方力量深入研究阐发陕南苏区精神。②充分挖掘当地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在尽量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已损坏的革命遗址进行保护、专业修复和还原,做好陕南苏区精神传承的“隐功”。③打造辐射全省及周边地区的高端红色教育基地。推出系列“红色主题”课,通过现场教学等方式增强党性淬炼,让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传承弘扬陕南苏区精神,既打好“红色牌”,又念好“乡村振兴经”,让革命老区的“红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和活水源头。

3.2 绿色为源:全力发展陕南绿色经济

在以陕南苏区精神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全力发展陕南绿色经济、绿色产业。陕南3市北边是秦岭,南部是大巴山,因此地貌呈现出多样性,汉江自西向东穿过陕南地区,造就了这里的独特自然环境。同时,陕南也是中国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特色最突出的地区,“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峰峦叠翠,山青水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陕南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绿色经济、绿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15]。为此,坚决守好生态屏障,使“红色”和“绿色”成为陕南永恒的底色。全力释放红色资源向绿色经济转化的新动能,把红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首先,依托红色遗迹和绿色原生态资源设计打造革命遗址群旅游线路。在旅游线路中将革命精神融入进去,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体现红色基因,让游客在革命老区感受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16]。同时,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创客小店,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其次,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历史“活”起来,让红色“动”起来,为游客提供全新的参观互动体验,同时注重利用和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创作一批红色网络精品,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再次,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绿色经济。陕南是南水北调工程水源保护地和涵养地,水和空气洁净,是中国第二大富硒区,茶叶生态条件在全国独树一帜。所以要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越来越多的红色乡村在绿水青山间绽放光彩,不断增强陕南革命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3.3 特色为优:着力彰显陕南内生优势

陕南位于秦巴山区,下辖28个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3%以上。陕南3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水力和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首先,矿产资源富集。陕南秦巴山区是中国重要的成矿带,已发现矿产83种,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为发展有色、钢铁、黄金、化工、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加工奠定了基础。其次,水能及生物资源丰富。汉江和嘉陵江流域水能总蕴藏量占陕西省总量的55.9%,是全省水力资源最为富集和最优良的水电梯级开发地区。拥有黄姜、杜仲、绞股蓝等各类中药材资源3 000余种,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药库和中药材之乡,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再次,养蚕种桑传统悠久,是中国东桑西移的主要接续地。板栗、核桃、食用菌等具有大规模种植条件,魔芋为全国4大种植区域之一[17]。陕南革命老区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同时又是中国中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这2个因素决定了陕南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必须注重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用循环经济理念开发生物、矿产资源,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按照循环经济模式集中布局建设大型产业项目,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让陕南革命老区循环经济产业更好地产生经济效益。为此,应通过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引领和超常规运作,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使陕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内生优势得到充分彰显。

猜你喜欢
陕南苏区老区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老区在努力奔跑
苏区创业致富人
党建地图·陕南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春帖的历史记忆及其在关中、陕南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