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企业自生能力对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2021-12-10 01:38王佳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竞争力能力企业

王佳华,敬 莉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从“一穷二白”向“腾飞式奇迹”迈进,但也深受环境污染的影响。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的经济方式转变,体现着政府及市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企业自生能力是判断经济发展快慢程度的最直接的衡量方式,同时,也是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根本。企业自生能力[1]最早由林毅夫提出,定义为:基于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的微观企业,在一个相对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无需政府或外部补助就能够获得社会可接受的正常利润水平的一种能力。

环保产业即指以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高新技术开发、绿色产品投入、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2]。环保产业发展势如破竹,但在国际环保产业竞争中不具备竞争优势。已有研究估计,中国因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为每年1000亿美元,约占GDP的5.8%[3],目前80%的环境污染来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4],也从侧面反映出环保产业发展的不充分性。

企业污染是环境问题的重要源头,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微观决定因素。企业在受到外部环境约束时,只有具备一定的自生能力,才能有机会有能力去进行相应的环境治理,进行更多的绿色产品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投入大量资本,而由于技术创新等带来的革新使得治理成本降低,环保产业发展。当企业自生能力发展至一定的程度时,环保产业竞争力随之增强。

二、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企业自生能力概念的描述,由林毅夫[5]率先提出。在此概念基础之上,一部分学者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企业自生能力进行测度,比如朱建民、施梦[6]创新性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首先构建评价企业自生能力的指标体系,其次判定权重,最后得出自生能力函数表达式;袁其刚等[7]从融资角度出发,构建循环联立方程组,探索民营企业自生能力的影响因素,民营企业具备自生能力最关键因素还是加大出口额和提升创新水平;张兴巍[8]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各区域企业自生能力的强弱,认为企业自生能力的强弱对该区域下一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和解释力;蔡锐[9]定性描述决定竞争性国有企业自生能力的外生和内生性因素,得出在充分市场竞争和政府弱干预、强支持政策的环境下,加入企业家才能和创新能力两个要素,形成一定的动态竞争优势。

关于环保产业的文献,研究成果颇丰。凌玲、董站峰等[10]从实证分析出发,运用编制的投入产出表,首先探讨了金融业与环保产业关联度,其次定量分析绿色金融业是否有效,最后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王艳华、吴佳等[11]对全国环保绿色产品及环保产业集聚区域的绩效进行定量研究,认为全国及各区域应当增加对环保产业的投入规模,大力提升环保产业的创新能力;邬娜等[12]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环保产业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环保产业“走出去”的潜在能力,提出对策。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从现有文献来看成果颇丰。金芳、苏倩等[13]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即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利能力是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新古典理论在发达的经济体上建立、发展,很大程度上解释的是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现象,所以,其中就暗含企业具有自生能力这一假设[14]。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若不能通过正常的管理经营获得预期的利润率,则会快速退出市场,即使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存在于市场之中,也会被其他投资者赶出市场,因此,此假设条件下,认为发达经济市场中存在的企业都具有自生能力。根据这一基础理论,假设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降低,在面临环境约束时,短期内可能处于亏损状态,但从长期分析,企业采用绿色环保的生产要素与节能减排技术,加大绿色创新的投入,进而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环保产业因具有自生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环保产业竞争力提升。

(二)研究假设

根据上述理论阐述,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在正常管理水平获得社会可接受利润的前提下,愿意且有能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治理,因从长期看来可以摆脱政府的环境约束且不损害利益,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得环保产业竞争力增强,环保产业将发展迅猛。

四、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一)国外学者们对于产业竞争力研究,构建模型颇多。本文在选取Moreno[15]模型和Kim-Marion[16]两个模型为参考的基础上,根据变量需要,构建影响环保产业竞争力模型如下:

RCA=α0+α1SOE+α2EPP+α3EPF+α4EPC+ε

(二)变量说明

1.RCA

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指数由美国经济学家Balassa Bela提出,用以反映一国在国际贸易中某产业竞争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RCAij表示j国i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小,Xij代表j国出口i产品的产值,Xtj代表j国总的出口产值,Xiw代表世界出口i产品的产值,Xtw表示世界出口的总产值。本文因研究中国省域间环保产业竞争力问题,故根据研究需要,将上述公式稍作如下调整:

RCA=(Xi/Xj)/(Xt/Xw)

其中RCA为i省环保产业显示性比较优势,用来反映环保产业竞争力大小。Xi表示i省环保产业产值,Xj表示i省国民生产总值,Xt表示全国环保产业产值,Xw表示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若RCA值大于1,则说明该省环保产业竞争力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竞争力较强;若值小于1,则说明该省在环保产业上不具有比较优势,竞争力较弱。

2.SOE

企业自生能力的代理指标,表示国有企业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申广军[17]在对比较优势与僵尸企业问题研究中认为,国有企业是缺乏自生能力的代表,基于此,本文选取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作为衡量企业自生能力的度量指标,关于计算国有企业占比,参照杨帆对于制造业国有企业占比测量方法,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公式为:

其中SOE为国有企业占比,VIO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TVIO为全部工业总产值。

3.EPP

表示从事环保产业研发支出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代表因环保创新的人才投入。

4.EPF

表示环保产业研发支出投入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代表因环保产业进行的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比。

5.EPC

表示环保产业的资本密集度,用环保产业固定资产值比环保产业劳动人数,公式为:

五、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选取2005—2016年环境及能源方面数据,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为划分标准,将中国各省份划分为发达、中等、欠发达区域,并选取各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直辖市及省份论证研究问题。经济发达地区选取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个地区;中等经济水平选取辽宁、黑龙江、陕西为代表;欠发达地区选取云南、广西和宁夏为代表地区。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官网。

(二)数据预处理

因各变量间数据大小相差幅度过大且代表经济意义不同,故对文中所有变量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最大化减小由于数据波动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选择极差法对各变量进行数据预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三)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基本假设,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回归拟合,环保产业竞争力除企业自生能力这一核心变量影响因素,还存在其他控制变量对其的影响,故分两部分对回归结果进行讨论。具体回归结果见表1。

表1 环保产业竞争力回归结果

1.企业自生能力与环保产业竞争力

根据表1回归结果分析,企业自生能力与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所选区域的实验数据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发达区域企业自生能力对环保产业影响作用最为明显,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发达地区企业自生能力程度越大,对于环保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幅度越强;中等地区自生能力对环保产业竞争力影响作用,在0.05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中等地区企业越具有自生能力,对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幅度相比发达地区次之;欠发达地区企业自生能力与环保产业竞争力关系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说明欠发达地区企业自生能力对环保产业竞争力具有微弱的影响力,但影响程度未及发达地区及中等区域的紧密。

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发达城市多以东部沿海区域为主,大多数企业实现要素集聚,已形成资本密集型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往往能不依靠外力而实现正常的利润,而实现正常利润是将更多的要素投入环保产业的前提;中等地区以中部省份为主,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依靠东北地区牢固的工业基础发展重工业,而自改革开放以后,将发展的主战场由东北地区转向了东南沿海,形成“中部塌陷”等问题。随着近些年提出的中部崛起等战略政策的落实,中部地区依靠相对充足的劳动力,虽远未满足饱和的消费需求市场等优先条件,但在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自生能力,加强创新水平,大幅增加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增强环保产业竞争力,因此,中部区域企业自生能力对于环保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觑。

2.人力、资本与环保产业竞争力

根据表1可知,人力投入、资本投入、资本密集度与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关系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均为正值,表明存在一个正向的相关关系,符合预期假设。

劳动力投入要素对于环保产业竞争力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影响作用小于中等地区。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较高,企业在正常的利润水平下,实现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故不再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进行开发和探索,劳动力投入对于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效果甚微;欠发达地区受困于地理位置偏远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新技术人才流失严重,未能形成集聚效应,对于环保产业创新能力形成制约,环保产业竞争力不高;中等地区大多为我国中部城市,中部地区劳动力充足的客观条件是其天然的条件优势,对于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得区域劳动力投入对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最大。

资本密集度对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发达地区最为显著、中等地区次之、最后为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多为资本密集型区域,有丰裕的资本存量,且高新技术人才也分布较多,故资本密集度较高,环保产业发展迅猛,竞争力增强;中等地区虽在整体上发展不均衡,但在人才资本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对于环保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欠发达地区资本密集度对于环保产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微弱,这是由于资本存量、人才聚集度方面相对较低,企业在运用要素禀赋生产的同时,资本投入缺失,导致资本密集度降低,故对于环保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强度不高。

综上,本文各变量对环保产业竞争力影响强弱的解释大小如表2所示:

表2 各变量对环保产业竞争力作用大小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文中基于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程度越大,环保产业竞争力越强这一基本假设,构建实证模型,实证分析结果验证这一假设。其中,发达地区企业自生能力对于环保产业竞争力作用最强,中等地区次之,欠发达地区最弱,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吻合。

(二)建议

1.完善制度体系安排,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是最具有活力的经济体,在国家政策向其倾斜的同时,更为有用的是为其创造一个良性的、健康的、公平的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扶持性的经济政策在短时间内可以使企业起死回生,政府应从企业税收、融资等方面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主动进行自我革命,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增强自生能力,使得更多资源向环保产业方向流动,提高环保产业竞争力。

2.加大创新力度,鼓励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

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鼓励进行积极的绿色创新,建立完备的创新激励体系,投入人力资本等要素为企业绿色创新保驾护航,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为环保产业带来升级的同时,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得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竞争力,政府应以引导者的角度来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既不能“过为”也不能“不为”,通过建立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产业融合等方式,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一步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创新。

3.合理分配资本投放比例和方向,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利能力

资本投放比例和方向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获利能力,因此,政府应在合理引导资本投放比例和方向中切实做到“有为”,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政策,对特定地区的特定产业,引导更多的资本注入特定产业,提高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力,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利能力增强。在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创新、环保创新的政策背景下,应积极引导企业将更多的资本投放在环保产业中,大力推动环保产业的投融资,尽可能使得环保产业的影响作用辐射到其他产业。

4.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扶持环保产业发展

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资本的大量投入,更需要整个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鼓励所有企业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加强市场和政府的双重环境治理手段,提高企业的治污能力。同时对实现绿色环保的区域企业充分肯定和认可,完善奖罚机制,倒逼企业对环境规制加以实施。

猜你喜欢
竞争力能力企业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