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构建路径研究*

2021-12-10 01:38袁敏华胡海涛龚富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互联网+

袁敏华,胡海涛,龚富华

(1.安徽外国语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2.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3.安徽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一、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技〔2016〕2号)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等文件相继出台,强调要加快发展智慧教育,给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信息化教学指明方向和任务。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深化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培养适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应用型地方高级人才。智慧课堂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机制创新和应用驱动的改革前沿。

二、“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实质上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运用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是由系统(信息化平台和工具)、人(教师和学生)及其活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等组成的现代信息化课堂教学体系[1]。早在20世纪90年代,蔡磊(1997)就提出了信息教育的变革势在必行,应推动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并提出智慧课堂这一新概念,其中,复旦大学在国内首次进行远程教学试验,上海交大试办网上大学成功[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伴随着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存在,智慧课堂取得了广度和深度的巨大发展,体现出了不可或缺的应用价值。Seuk Wai Phoong等(2019)通过智慧课堂教与学的模式使得教育系统更具吸引力和交互性,比常规课堂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张妍(2020)认为智慧课堂可以由名师示范教学、扩大受众范围、远程直播互动、学生自学、教学资源共享与传播[4]。从发展趋势上看,祝智庭等(2021)认为,线上线下融合(OMO,Online Merge Offline)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趋势,促进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5]。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的时代需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应用技术型而非学术型为办学定位,以社会用人需要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6]。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在不断探索前进中体现了鲜明的时代需求。

(一)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链接区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需求。2020年10月29日,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等十二大重点领域,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配置智慧校园硬件设备和软件,实施智慧课堂教学方案,能够直接推动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和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在区域经济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长期存在的严峻形势下,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超星集团)研发的学习通、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雨课堂等智慧平台为智慧课堂立下汗马功劳,也吸引了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入高等教育领域,推动教育领域参与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发展的需求

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基本教学单元,推动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发展的需求。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发办[2017]95号)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6]。应用型本科高校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部署,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紧跟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不断创新和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以智慧课堂来链接一线企业推动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

各高校借助智慧课堂可以跨越时空障碍,邀请一线企业高管进入云上课堂讲解操作流程和技巧、解答学生问题,增加课堂的实践性,推动产教融合落地。从表1可见,从2018年以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举办智慧课堂创新大赛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在逐渐增强。从表2部分安徽省高校获奖数据可见合肥师范学院、巢湖学院等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参赛并获奖,不同程度地引入企业参与到课堂。

表1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智慧课堂创新大赛参赛数据统计

表2 部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创新大赛获奖数据统计 (单位:个)

(三)应用型人才创新培养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可以推动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CERT)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占比最大为23.7%;手机网民经常使用的各类APP使用时长中在线教育占比5.9%;在线教育用户3.81亿,占网民整体比例为40.5%[7]。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知识、能力、综合素养三个层面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竞争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构建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需要构建集理念、管理机制、产教融合教师团队和教学设计于一体的“四位一体”创新路径,从机制创新和应用驱动来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构建路径从图1可见。

图1 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构建路径图

(一)理念重构

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应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以充分启迪学生智慧为理念。钱学森认为人的智慧由两大部分构成,即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此为大成智慧学。线上教学仅仅是运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传递—接受式”传统教学,而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课堂应依托建构主义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从师生关系来看是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和加工外部信息以建构自己的知识;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最基本的要精通教学内容和信息化教学技术,更重要的是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从理念上认识智慧课堂的深层次内涵,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加强同类院校学习、合作和宣传,使广大师生认识到智慧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一致的理念和行动。

(二)管理机制重构

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需要系列创新机制。一是协同共享机制,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不仅要推动智慧课堂内师生、生生之间知识共享、资源共享、过程共享和方法手段共享[8];还要推动智慧课堂外同类院校之间产学研的相互交流和协同共享,减少重复、低质量建课带来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浪费。二是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课程等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自评—企业评教—教学督导评教”的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9]。三是智慧督导机制,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需要智慧督导来保障教学质量,督导不能流于形式仅仅检查考勤、教学材料等,更应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还应将教师的考核、晋升和奖励等与督导评价相关联,形成“督导—反馈—提升”良性循环的闭环系统[10]。四是学生学习评价机制,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应采用多元、全过程、全要素的基于教师经验和学习过程性行为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11]。

(三)产教融合教师团队重构

其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亟需建立产教融合的双元教师团队。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来源较为单一,大多是从研究型高校博士毕业后进入应用型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实践应用经验并不丰富[12];而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寥寥无几。刘志迎等(2018)构建了企业创新动力的七力模型,其中就包含高校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知识、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协同创新[13]。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在毕业之后大多进入企业工作,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应请一线企业高管介绍创新路径,建立有效机制吸引企业高管等担任企业导师,打造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型产教融合教师团队。

其二,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来说,师德和实践工作能力等更加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给予教师更多到企业去挂职锻炼的机会,并与职称、奖项等挂钩,切实的破除“四唯”,来巩固“互联网+教育”的高素质多元教师团队建设。

(四)教学设计重构

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云端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智慧发展”的智慧教学理念,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模式。以超星学习通为例,教师可以以“课前智慧预习—课堂智慧教学—课后智慧拓学”的系统环节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前智慧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将热点新闻、毕业生创业经历和企业实践案例等内容通过视频、音频、网络链接等丰富形式引入智慧平台。在课堂智慧教学阶段,教师精心安排授课内容,通过超星学习通“问卷”“抢答”“讨论”等控件来进行全员参与的、沉浸式的课堂互动,并可采用企业导师“直播”、提前录制“速课”等来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后智慧拓学阶段,教师应布置适当作业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场景中,并给出一些资料来拓宽学生的眼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传统课堂,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用探索、发现去建构知识的意义[14]。

五、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在探索中蓬勃发展并已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成果,通过机制创新和应用驱动来推进信息技术与应用型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尝试。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课堂通过理念重构、管理机制重构、产教融合教师团队重构和教学设计重构等有效路径,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为企业培养区域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有助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互联网+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