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肉羊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1-12-10 19:45张惠婷徐丽荣王丽萍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瓜州肉羊防疫

张惠婷,徐丽荣,王丽萍

(瓜州县畜牧兽医局,甘肃 瓜州 736100)

1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瓜州县按照“大场大户提质增效、千家万户扩群增量”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将肉羊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抢抓国家草原奖补、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肉羊产业、全产业链、精准扶贫良种羊调引等项目实施机遇,着力发展肉羊设施养殖,实现了肉羊数量的扩张、质量的提升和养殖效益的增长。

1.1 秸秆饲草资源雄厚

瓜州县地域辽阔,水土资源相对丰富,是典型的农牧业大县。境内有疏勒河、榆林河两大水系,年径流量4.2亿m3。全县拥有耕地48 000 hm2,境内有可利用草场340 000 hm2,以紫花苜蓿、燕麦、饲用玉米为主的牧草面积11 866.67 hm2,构树77.33 hm2,农作物秸秆30万t,独特的生态环境、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秸秆饲草资源,为发展肉羊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规模养殖日益凸显

截至2019年底,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141.97万只,羊存栏69.51万只,全县打造了锁阳城和布隆吉2个养羊大乡镇,注册养羊养殖合作社70多个。累计建成标准化肉羊养殖场(小区)81个,其中:建成良种肉羊繁育场2个、并达到了省级标准化示范场标准;1 0000只的肉羊繁育场1个,1 000只以上肉羊繁育场3个;全县养羊户有1 2064户,养羊存栏100~200只以上的规模场户344个,20只以上的肉羊规模养殖户5 368户,肉羊规模养殖量达到40%以上;修建50以上的暖棚圈舍户1.37万户,占全县农户的48%,设施规模化养殖水平逐步提升,为畜牧新技术的组装配套推广奠定了基础。

1.3 养殖收益持续增加

2019年,出栏肉羊72.46万只,销往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新疆等地育肥羊及扶贫羊15万余只,本地消纳25万只。特别是积极探索畜牧业“三变”改革,采取“投母还羔”、“以羊入股、代养分红”等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通过实施瓜州县2018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基础母羊调引项目,公开招投标投放基础母羊三批24 490只,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全部享受到扶贫政策,户均投放5只,为20个养殖大户投放杜泊种公羊20只,扩大了繁殖群体,助力了脱贫攻坚,调动了贫困户养羊积极性,在羊肉生产价格上扬的利好形势下,每只基础母羊增收2 000元。6个整建制移民乡镇肉羊饲养量由2015年的19万只增加到目前30万只,使肉羊养殖成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1.4 养殖品种不断优化

坚持企业和大场大户联动,依托扶贫资金支撑,采取引进原种、胚胎移植、腹腔镜冻精改良等方式,优化种质资源,壮大良种羊群体。现有杜泊、萨福克、澳洲白等纯种种公羊2 620只。优质小尾寒羊、湖羊等基础母羊20万余只,肉羊良种化率达到65%以上。

1.5 防疫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健全完善了县有中心、乡有兽医站、村有防疫员的三级动物防疫体系,着力改善防疫员工资待遇,政府买单逐年提高防疫员意外伤害险保额,有效稳定了村级防疫队伍。2020年春设计制作了折叠式羊只保定护栏102套,投入到每个村及规模羊场,减轻了免疫注射羊只保定的劳动强度。扎实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杆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实现全覆盖,做到了应免尽免、不留死角。对县级实验室进行提档升级,充实分子学实验室,扎实开展免疫抗体效价检测及布病免疫、检测、净化等工作,切实提升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为肉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2 制约产业发展主要因素

2.1 经营管理较为粗放

虽然我县肉羊养殖有了量的突破,但是肉羊养殖依然以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科学管理水平不高,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养羊企业(合作社)、规模场屈指可数,实力不强。

2.2 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畜禽及其禽产品流通受阻,饲草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加大,导致活羊及羊肉价格居高不下,肉羊养殖势头强劲。矛盾的是养殖场户资金短缺,加之金融机构贷款融资难度大,难以购买基础母羊扩大生产,导致补栏受限,数量增速缓慢,后期发展动力不足。

2.3 品种多优势不明显

自2004年来通过引进原种、纯繁、胚胎移植等方式发展优质肉羊,先后引进的国内外优质肉羊品种有无角道赛特、特克赛尔、波德代、美利奴、萨福克、杜泊、澳洲白、小尾寒羊、湖羊等多个品种,由于没有确立主推肉羊品种,造成肉羊品种繁杂,优质羊肉价格不优,没有形成产品优势,制约着肉羊产业的发展。

2.4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养殖企业和合作社自身实力不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机制不健全,相互配合不紧密,没有形成很好的利益共同体。尤其是缺乏屠宰分割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致使养殖、加工、屠宰、销售链断裂,没有真正实现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3 发展对策

按照“农牧结合、产销一体、扩草强畜、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驱动、农民联动的有效措施,着力实施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和品牌化创建,加快推进肉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生态化发展,实现扩群增量、扩繁增值、养殖增效,做大做强肉羊产业。

3.1 加强部门联动谋发展

成立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等单位为成员的草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构建全县上下“一盘棋”的肉羊产业发展格局。建立草畜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肉羊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效推动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健全完善《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加大对肉羊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加工生产、疫情防控等环节的政策扶持。按照“一业一策”,逐年制定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考核兑现扶持政策。针对企业、合作社缺资金的问题,认真落实“一企一策”,引导农行、农商行等金融部门通过贴息等方式,加大对肉羊养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满足肉羊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持续开展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比例,逐步取代传统落后的养殖模式,推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

3.3 龙头带动品牌化经营

在持续培育壮大立林生态科技、良源种畜禽繁育公司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牧草种植加工+对外销售经营”的肉羊产业发展模式,力争2021年新增苜蓿、饲草玉米等优质饲草3 333 hm2,培育肉羊养殖合作社4个,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10个,打造锁阳城镇肉羊养殖示范乡镇,充分发挥锁阳城镇天然草场将锁阳城镇片区生产的肉羊纳入绿色有机食品,根据绿色有机肉羊标准化生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政策资金支持瓜州县立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织认证绿色羊肉产品,由瓜州县宝明清真牛羊肉屠宰厂扩建生产线,进行肉羊屠宰、分割加工,通过分割加工实现肉羊增值,带动农户增收。力争两年创建“锁阳城羊肉”品牌,建立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平台, 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畅销全国,提高我县肉羊市场竞争力。

3.4 品种选育提质增效

以优质种畜扩繁、推广为主线,实施引进良种和改良土种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引导农户发展以杜泊、萨福克等优良品种为主的肉羊产业,提高优质品种普及率。充分发挥畜牧部门职能作用,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杂交组合模式,运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等先进繁殖技术,推广杜湖(寒)和萨湖(寒)二元经济杂交,杂交改良肉羊20万只,有效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

3.5 强化市场服务体系

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良性产业链,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重点推广集约化饲养、标准化生产、科学化防疫等技术,全面提高肉羊产品质量。

3.6 粪污利用绿色发展

目前全县大型规模养殖场采用了较为科学的粪污处理设备,但一些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户在控源减排、清洁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方面都缺少相应的专业设备,防治技术薄弱,种养结合还不够紧密,粪污处理不彻底。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充分调动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畜禽粪污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条,让粪污变废为宝,促进畜禽养殖与生态保护同步,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瓜州肉羊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瓜州的“大地之子”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肉羊养殖技术探讨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瓜州品瓜
生态畜牧业肉羊养殖技术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