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探究

2021-12-14 13:44吕荣雪
当代体育 2021年4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课程思政

吕荣雪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从有助于贯彻落实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有助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三方面入手,阐述了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在育人意识、文化建设及师资队伍上的具体情况;并从加强体育教学政策保障,调整课程内容、管理及评价,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这几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提升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我国高校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加强各门课程和思想政治课协同发挥课程教学和育人功能。体育教学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将知识技能传授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各教育部门,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培育,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综合型应用人才,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的实现。

1 高校体育教育育人功能内涵

“体育”最早源自教育体系。西方国家定义体育为:是通过身体活动来促进生长发育、社会适应以达到人的全面综合发展,其定义中就包含“育人”功能。高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不可或缺部分,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教育以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为基础,在此之上加以指导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体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不仅教授学生运动技能,而且还进行道德教育以发展学生能力及品行。体育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以促进“育体”和“育人”协调统一。

2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必要性

2.1 贯彻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

2016年习总书记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做了重要讲话,对于“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努力实现高校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发展。体育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课堂每一环节都是学生个体意识与身体活动的融合,生理与心理的同向行为。运动中一系列情感体验、生理感受,都对学生思想进行了教育。体育课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成为人才培养的一大平台,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课堂教学中,努力培育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优秀人才。

2.2 我国高校高等人才培养的需要

习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不仅要教授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意志品质的培养。蔡元培先生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新时代的学校体育目标是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因此,教学与育人要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协同发展。

2.3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等学校为培养人文素养良好、社会责任意识强、基础知识牢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体育课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执行部门。高校体育课程兼具各种运动项目,不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两种问题,(1)在教学理念上: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运动成绩,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对学生综合素养教育有所忽视。(2)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注重实践教学,未能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启迪。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及其自身魅力无法完美展现,育人效果也严重受到影响。

体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逐渐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这一基础上全国各高校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规则意识,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各高校优化组合各類教学资源,教师需变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 高校体育教学育人功能的发挥情况

3.1 在育人意识上,体育课程教学未能完全体现育人本质

教育是要培养精神、身体、道德充分发展的人。体育对于人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没有完全体现“体育育人”的本质。“体育育人”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以此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能更好的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却将“育体”和“育人”割裂开了,过分关注学生的技能学习,忽视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3.2 在文化建设上,体育课程教学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所忽视

西方国家的体育教育重视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人体的技能水平,并且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而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未能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较低;轻生事件频繁发生说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越来越弱。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强调传授运动技能,对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指导不够,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或技术层面,而是要使它对人的精神和行为都产生影响才能发挥更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然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3 在教师教学上,体育教师未能将教学与育人统筹把握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和教育者,教学中教师应以灵活机智的方式方法引领学生学习。但是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大多采用“灌输-接受”式教学。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会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当前高校体育课堂存在过分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竞赛能力。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取得参赛资格,却未能有效利用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正直诚信的优良品质。体育教师没有统筹发展好“育体”和“育人”的关系,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所忽视。

4 高校体育课程育人功能发展的扩展丰富

4.1 加强政策保障,改革组织领导体系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领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发挥体育学科优势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体育育人的功能。高校各部门协同合作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育人工作的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将直接影响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学校领导要完善师资力量,制定相关计划,为教师的提升提供政策保障。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走出去”指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创新教学方法。“引进来”指邀请校外教学专家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为教师解答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师绩效薪酬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是体育教师的育人成效直接与收入水平相关。高校领导阶层要认识到体育课程对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功能。体育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领导阶层需协调学校各部门力量,统筹文化知识学习与运动锻炼,营造良好氛围,在体育方面为整体育人环境做出努力。

4.2 调整课程内容、管理及评价,提升育人的专业化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提出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高校体育课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能力而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时事政治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强化“课程思政”理念,认真贯彻落实高校体育课程育人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发展需求为基准点,发挥体育学科自身优势,结合社会人才培养目标以制定“术道结合”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体育课堂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研究体育运动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要充分利用好学校资源设施,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利用好体育课堂这一平台,注重语言传播在课堂中的作用,充分利用语言这一载体,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行,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效果。“立德树人”是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体育课程育人效果的有效发挥,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体育教师要同时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和评价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体育课堂教学发挥其更大的育人价值。

4.3 提升体育教師核心素养,增强育人意识

教师需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运动是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一种方式。培育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当前在学校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学生喜欢哪个任课教师就会喜欢他上的课,而且这门课的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因此这就给广大教师们一个方向,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实施榜样式教学,重视体育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典范传承,体育课程要“育体”和“育人”并重。坚决避免只重视运动技术忽视文化素养的培育。教师要利用优质资源,积极参加培训与指导,丰富自身的教学水平及能力素养。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育,是积极践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应协同合作,推进思政教育在体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的全覆盖,促使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努力培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