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中绳梯训练对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1-12-14 13:44何梓萑
当代体育 2021年42期
关键词:课课课课练显著性

为了探究体育“课课练”中采用绳梯训练对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有何影响,本文选取了同一年级的两个不同的自然班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并在实验班课课练中进行绳梯训练干预,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实验后的两班测试项目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通过对实验班体育课中安排合理、有效的“课课练—绳梯训练”,学生各项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练习中,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课课练中引入绳梯训练不仅对于提升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有较好的效果,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又通过各种身体练习逐步提高了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

1 前言

近年来,国家针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这一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并向全国体育教育者发出了发展学生体质的总动员!2014年,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中,显示出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部分指标呈现“止跌”态势,个别指标保持稳步上升趋势。但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超重和肥胖问题突出、营养不良和低体重,近视率持续增加,心肺耐力差,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因此,我国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将发展学生的体质放在了突出位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与健身能力,强调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多种身体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目标的达成。为此,“课课练”这一体育教学策略的回归,成为了目前解决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法宝,且也成为了体育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课练”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每节体育课中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在梳理“课课练”这一概念时,笔者比较认同毛振明教授对其的理解:“课课练是在每节体育课中,在教学前或后合理有效地安排有针对性的身体练习,可以对学生体质产生改善作用,并科学地实施这些练习”。而“绳梯训练”又叫灵敏性练习,它是一种新型的体能训练手段,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特点,深受少年儿童的喜欢。故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课课练中引入绳梯训练可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影响少年儿童的体質健康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重庆市北碚区xx小学三年级的1班和4班,共计9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三(1)班45名学生为对照组,三(4)班45名学生为实验组。两组学生人数相同,根据表1所反映的数据可以看出,P>0.05,身高、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网络途径,检索以少年儿童体能、体质健康、绳梯训练为关键词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查阅,并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标准(2011年版)》为参考,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2.2 实验法

按照国家要求,三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两组学生利用体育课时间,由同一名体育教师授课,对照组按照正常的体育课时计划进行教学,实验组则进行随堂实验,每次“课课练—绳梯训练”时间为8—10分钟,实验周期为10周。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导文件,三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有50米、跳绳、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肺活量。实验前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前测,10周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次进行项目测试,最后对前后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及与体育教练员交谈查找多种练习方法,从趣味性和科学性方面进行筛选,制作出适合三年级学生练习的实验内容安排(表2)。

2.2.3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试数据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课课练—绳梯训练对学生速度素质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个班在实验前对50米测试数据进行对比,P值为0.168>0.05,说明前测时,两班学生的速度素质水平并无明显差异。试验后,实验组的50米成绩由实验前的10.55提高到10.20,均值提高了0.35秒,P值为0.048<0.05,说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50米成绩由实验前的10.78提高到10.49,均值提高了0.29秒,P值为0.08>0.05,说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0米快速跑是小学田径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测少年儿童速度素质发展的常用指标。50米跑不仅反映出学生的反应速度、位移速度、灵敏素质等,也决定着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证明体育课课练中安排一定时间的绳梯训练,可以促进少年儿童速度素质的发展,对提高短跑成绩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3.2 课课练—绳梯训练对学生协调素质的影响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班学生的跳绳成绩对比后,P值为0.122>0.05;实验后两班学生的跳绳成绩对比后,P值为0.073>0.05,因此实验前后两班学生的跳绳成绩并无明显差异,处于同一水平上。但实验后,实验组的跳绳成绩由实验前的109.20提高到118.69,均值提高了9.49,P值为0.024<0.05,说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成绩有明显提高,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跳绳成绩由实验前的100.60提高到110.09,均值提高了9.49,P值为0.077<0.05,说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成绩也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跳绳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它反映出了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协调是属于五大素质之一,与速度、力量、耐力及柔韧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7-11岁是少年儿童协调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通过以上实验证明通过绳梯训练可以激活神经细胞等组织,改善身体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对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课课练—绳梯训练对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

从表5中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班学生的成绩对比后,P=0.662>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两班学生的成绩对比后,P=0.01≤0.01,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次,实验后实验组的坐位体前屈成绩由实验前的10.44提高到13.34,均值提高了2.9,P值为0.001<0.01,说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成绩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性显著;对照组的坐位体前屈成绩由实验前的10.02提高到10.61,均值提高了0.59,P值为0.679>0.05,说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成绩并无显著性提高。坐位体前屈是检测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出了学生躯干、腰部及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和肌肉韧带的弹性能力。身体柔韧性的提高可以降低运动损伤,增大动作幅度和提高动作准确性。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以得知,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较多,说明体育课课练中进行一定时间的绳梯训练干预,可以促进少年儿童柔韧素质的发展。

3.4 课课练—绳梯训练对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

从表6中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班学生的成绩对比后,P=0.059>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两班学生的成绩对比后,P=0.662>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实验后,实验组的仰卧起坐成绩由实验前的29.44提高到33.56,均值提高了4.12,P值为0.012<0.05,说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成绩有明显提升且具有差异性;对照组的仰卧起坐成绩由实验前的32.13提高到34.31,均值提高了2.18,P值为0.13>0.05,说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成绩并无显著性提高。仰卧起坐是反映学生躯干核心力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发展少年儿童核心力量素质的重要练习手段。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实验前后两班学生的成绩均无差异性,但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前后具有差异性,说明课课练—绳梯训练对学生的仰卧起坐成绩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5 课课练—绳梯训练对学生心肺耐力素质的影响

从表7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对比后,P=0.269>0.05,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对比后,P=0.148>0.05,结果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次,实验后对照组的肺活量成绩由实验前的1693.31提高到1743.53,均值提高了50.22,P=0.374>0.05,说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成绩并无显著性提高;实验组的肺活量成绩由实验前的1619.80提高到1818.38,均值提高了198.58,P=0.002<0.01,說明实验组实验前后的成绩有显著性的提高。肺活量是反映人体心肺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心肺功能的好坏决定着人体工作的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强弱,它的大小与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和体育锻炼的程度都有密切的关系。心肺功能强则意味着身体工作和运动能力较强,坚持的时间较长。因此,课课练—绳梯训练不仅可以提高速度、力量、协调、柔韧素质,同样在练习中也促进了身体心肺功能的发育。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在经过为期十周的实践研究中,通过对实验班体育课中安排合理、有效的“课课练—绳梯训练”等各种身体姿势的练习,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练习中,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课课练中引入绳梯训练不仅对于提升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有较好的效果,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又通过各种身体练习逐步提高了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除此之外,绳梯练习对场地条件无要求,因此很适合在小场地进行,有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4.2 建议

(1)课课练中绳梯练习的开展组织要灵活多样,在组织练习时可与游戏相结合,并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编排可操作性强、趣味性强的练习内容,不仅要弥补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环节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和机会,还要增强课堂上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

(2)绳梯练习可与课后其他体育活动相结合,练习的方法与内容可运用到其他体育项目训练或体能提高上,比如课外足球训练中就可采用绳梯训练的部分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作者简介:何梓萑(1996.08—),女,重庆人,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课课课课练显著性
体育常态课中“课课练”的思考和探析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体育“课课练”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