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作书,泼墨成画

2021-12-15 04:13
名家名作 2021年11期
关键词:泼墨抒情书画

若 石

《紫玉临风》 王发昌/作

各种艺术之间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能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联系,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借鉴,发掘灵感。将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所擅长的艺术门类之中,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涵。其中更有精进者能同时兼得多种艺术之要领,从而博采众长而又兼通多艺,成为众多艺术家中的佼佼者。王发昌先生便是一位兼通多艺的艺术家。

王发昌先生爱书也爱画。他深知,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上,书画总是不分家的,琴、棋、书、画是古时文人表达自己情感生活的常见方式。善画者大多善书,善书者也普遍善画。书法和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十分紧密,更有许多相通之处。王发昌先生书画并重,在如何让书画的理念彼此相融、让书画的技法相辅相成方面,颇有自己的心得。

汉字起源于象形。所谓象形,其实便是一种画,古人以画代表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其简化与抽象,便形成了文字。由此可见,字原本就是一种画,是一种对单一事物或情景进行描绘的画。国画重写意而不重写实,尤其善于表情达意。一幅画作中,表面绘人却重在绘情,表面绘物又重在抒情。情感是画作中最核心的部分,无情之画则为败笔。同样,书法也是抒情的重要载体。汉字本是简单的表意符号,并不具有抒情的效果,但是书法家写出的汉字,字体各异,姿态万千,反而充分体现了抒情的效果。正楷的工整严谨,方方正正,让人体会到书写者一丝不苟的端正态度;行书则充满动感,有蓄势待发之态,让人体会到书写者内心不羁的情感与不懈的劲头;草书乃至狂草,势如奔马,如流星,形如惊鸿游龙,书写者心中激荡的情感通过灵动的字体满溢而出,跃然纸上。正因如此,书画从未彼此孤立,而是一直彼此相辅相成,在中华文化中绽放异彩。

书画本同源,在艺术的领域里将书画艺术合二为一是一种十分有洞见力的做法。王发昌先生在这方面见解深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不同的画配以不同的书法,虽没有固定的套路,但搭配得当更能为画作增光添彩。楷书端正沉稳,适合配在有沉稳、庄严意象的画作之中,如巍巍高山、滔滔江水、伟人英姿、雄伟建筑;隶书古朴苍劲,适合配在有古色古香意象的画作之中,如茶马古道之驼队、巍峨蜿蜒之长城;草书奔放豪迈,最善抒发激荡的情感,适用范围也最为广泛,可以歌颂美好,也可以吐露胸怀,更能突显出书写者不同凡响、超然世外的精神世界。

《孤芳自赏》 王发昌/作

王发昌先生书画皆精,都有相当建树。他的书画配合得当,相得益彰,赢得了更多欣赏者的青睐。诸多书体之中,王发昌先生最爱行书、草书,因为这两种书体最能表现情感的热烈奔放,与他豪放的性格最相宜。他的画作更加注重写意,往往泼墨如云,不甚勾勒。他的书法与画作的结合,将一个铁骨铮铮却又不拘小节的西北汉子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不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应先有情,有情则能有势,下笔之时便劲头十足。王发昌先生作画,或要有美酒助兴,或因和亲朋共欢,必在心情激荡时才能进入状态,提起笔来,不假思索,挥毫泼墨,不久即成,颇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状。想来这些灵感与思路,他早已成竹在胸,只待时机成熟,受到热情的激发,便能倾泄而出,跃然纸上,成就一幅幅佳作。王发昌先生别署不醒庐、省然堂,想必这不醒与省然,就是他情感激发的两种境界了吧。

品读王发昌先生的作品,便有与其把酒言欢、观其挥毫泼墨的愿望。敬祝王发昌先生德艺双馨,在书画艺术领域,用这种豪迈奔放之风感染更多的人。

《鸿运当头》 王发昌/作

猜你喜欢
泼墨抒情书画
挥毫泼墨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会抒情的灰绿
小小书画廓
约会
万世之功郑国渠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