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生到创作,奠定审美品格

2021-12-15 04:13上官爵文
名家名作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佳作升华中国画

上官爵文

《秋韵》 王焕波/作

《小桥流水人家》 王焕波/作

从创作逻辑上讲,写生是创作的重要基础。写生与创作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研究中国画绕不过去的一大课题。在艺术上有造诣的画家,往往善于把握这两者的关系,从写生现场获得灵感,锻炼技艺,采撷自然之趣,进行意象的淬炼和升华,从而创造审美佳境和艺术风格。当代实力派画家王焕波的山水创作就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其浑然天成的山水写意艺术文本可知,王焕波一直行进在心源与造化迭相统一的稳健绘画之路上,自然而然地强化着自己的审美个性和写意标识。其画作契合着中国水墨画的写意之道,既承接传统,又扎根于生活,深入造化,接地气,为自己的山水画注入生气。看得出,他将其现场写生的全新感受、所体会到的充实的自然情趣与对传统经典范作的独到的研摩心得进行结合、比对、互渗,从而陶铸成一种雄浑朴茂、幽丽清发、葳蕤苍郁、大气生新的山水写意风格。

再从艺术理念和艺术道路上看,王焕波以写生奠定了其山水画艺术风格出奇的美学品质。他游走于国内外多种多样的广袤山川,辛苦跋涉于大江南北,将其恩师贾又福先生倡导的苦学探道、以石观化、放心放眼到高远处、万物万趣与精神合一、从物质景观升华到精神景观等艺术哲学思想努力贯彻于自己扎实的写生与创作中。为此,他大范围地对真实山水进行审美观照,聆听天籁之音,感悟生命呼唤,探求自然神秘,而且以内在美的精神为主导,统筹自己的一切笔墨行为,从而寻觅到一个较好的审美契合点。在此契合点上,他将写生的现场活性、写实的刻画真性情以及写意的超逸性这三者融为一体,力求把山之精神、体魄,水之气质以及树木之力感等表达出来。他创作的境象,成为一个多层多彩多维度的艺术时空,精于取舍提炼,有氤氲幻化之妙,有朦胧含蓄之美。

王焕波的写生佳作,大多是在静心感受的现场状态下完成的,脱离了“稿”的属性,而带有创作性的独特美感,可谓单独成画。也就是说,其写生与创作在审美的高层面上浑然一体,难解难分,绝非草图的意义,完全可视之为另一种形式的有意味的难得的创作,可称之为“创作性写生”或者“写生性创作”。欣赏他近几年在国内昆仑山、太行大峡谷、泰山、鼓浪屿、林虑山以及美、英、法等国的写生精品,我们会发现:他已完全超然于传统意义上的对景写生,将写生稿直接创作成山水佳作。因而,他笔下的作品已不再是原生态的山岭、大海、蓝天、旭日、云雾、霞光、屋舍、树木、村庄等物象的写实性描写,而是在选取景物之际,瞬时因心造境,立意升华,把外在的物象与内在的心象根据具体的创作需要进行有机的融合。可谓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成为富有美学价值的艺术佳作。

王焕波说:“我们去收集了素材,在生活当中培养了自己的情感,调动了自己的情感,回来创作的时候,就需要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结合自己的所学,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我这三十多年一直在画画,自己的体会非常深刻。我大量写生,有很多很多的写生作品,并且我自己也愿意写生。”

在一段段风雨兼程的写生之路上,王焕波行进得坚定而从容,他不仅每天用心写生,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组写生作品和文字记述。这些文字和作品有他对写生的研究心得,大都记录着他的激情的勃发和感动,我们在欣赏之际,又将这些激情和感动传递给我们。可见,王焕波的写生对其中国画的境界开拓和内涵深化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助其破解了传统程式的束缚,带有时代性,进而造就了现代新型的自我风格图式和写意表现语汇,体现出一种独辟蹊径的学术道路,是有开拓性、有品位的。可以说,这是对中国画承续文脉而嬗变革新精神的一种体现和发扬!

猜你喜欢
佳作升华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佳作欣赏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