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聊聊解说的困境

2021-12-16 07:21杨直
电子竞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米勒赛场主观

杨直

在之前的专栏里,我的同事提到了几位解说近来过得都不太顺利,大抵上都因为一些事情和观众对立,并做出了过激的反应。

事实上,考虑到近年来解说身份里越来越明显的流量属性,这样的事并不稀奇。

对立一直都存在,关于赛事本身的讨论与争论也一直都是热度的来源之一。失格的行为固然要有规则来约束,但当对立向着更大范围蔓延时,我们需要追问背后可能的原因。

先看这几位身陷泥潭的解说。

长毛和观众之间的对立在于他认为决定比赛走向的因素是固定的,没必要在“垃圾时间”里填充内容。而且,在讨论里,他使用了一些越界的语言。

娃娃和观众之间的对立在于对解说时立场的理解不同,他自己认为是中立的,但观众认为是有偏袒性的。这种争论已经持续很久了。记得的处境和娃娃有些类似。

米勒和观众之间的对立则源于他称JackeyLove和Lwx的训练量不够,随后和粉丝陷入争论,并有了过激的行为。

很明显,几位解说陷入困境的原因各不相同。

在长毛的事件里,讨论的重点在于并非该不该用“整活”填充垃圾时间,而是面对比赛固有的走势,解说如何能够做好本职的工作。

在娃娃和记得的事件里,争论的重点在于解说的立场是否中立。而在米勒的事件里,可能纯粹是两类粉丝——硬核竞技观众和饭圈取向观众的对立,因为在米勒的叙述里,Rank数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查到的公开指标。

但在几件不同的事情背后仍然有着共性的部分,在我看来,则是解说输出的所有内容是否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不管是总结这些解说输出的内容,还是从观众的反馈里寻找需求,解说要做的就是两件事,一件关乎客观:赛场上确切发生了什么。

另一件则关乎主观:回答很多观众追问的,比赛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

在实际的解说工作里,这两部分似乎很难完全分开。更复杂的一面是,赛场上瞬息万变,解说对画面的选择也成了一件主观的事情。我不知道这些解说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都是老解说,一定有各自的偏好。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去解读解说和观众之间的对立了。先说结论,在这种对立出现的过程里,解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归根结底,在于一致性的缺乏。

首先,一个解说应该做出选择,输出的内容偏客观多一点,还是偏主观多一点。观众们也可以拿着这种分类去看过往的那些解说们,实际上都有着清晰的模式。

在客观的内容上,大多数时候没什么好争论的,击杀、死亡、漏刀,复述即可。说错了就是解说的功底不够——要么是嘴上的功夫不够,要么是功课做得不足。去年我们曾专门讨论过王多多的解说风格。实际上,他在客观的部分做了很多工作,希望将赛场上的局势更丰满地传递给观众。

粉丝们偶尔会调侃某些人为“复读机”,实际上就是在客观的部分解说得没有特色,很平淡,而主观的部分又输出得不够。

换句话说,如果你选择客观的部分作为主要的输出内容,那么就应该想着如何将赛场上的内容转化为更精彩的解说语言。

如果输出的内容里主观的部分多一点,那么就涉及到了一致性的问题。但实际上,这项工作反而不应该是解说的重点,在成熟的体育赛事里,解说在这方面的内容输出都有着明显的边界的,或者说浅尝辄止。

不过,我们还是说回电竞圈的解说们。

以娃娃最经典的“阵容值多少钱”为例。

起码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拿出相应的依据。或者说,某个阵容为什么值5000,他没有内在的统一的解释。如果对于阵容的价值他有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逻辑,每当队伍选出熟悉的阵容时,他都给出一样的判断,没有人会质疑他偏袒。可能区别在于今天值3000、明天值5000,但只要前提不变,争论的重点就不会是偏袒与否,而是对他这套逻辑的质疑。

在长毛这件事上同样。如果他笃定决定比赛走势的因素只有几个,那么在他长久以来的解说里,他是不是坚持了这一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观众才能以实际的结果来判断他选取的因素到底是不是合适的。

比如常常提及的英雄克制、线权、经济差,不太会有人钻牛角尖去质疑这些因素,因为这是被成千上万场比赛验证过的。

一名解说想输出自己对比赛的理解时,也要经历类似的过程:拿出一个一致性的判断比赛走势的逻辑或是方法,然后经由大量的比赛验证。

米勒的事件可能表現得不直观,但也没脱离这个范畴。Rank数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选手训练的努力程度,只不过这个指标太表层了,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训练情况。甚至于Rank数的及格线是多少,恐怕至今仍没有一个定论。

放在米勒身上,既然标榜自己是老解说,那他是不是有自己的理解,有一条自己认为合适的及格线。不管是面对Uzi、JackeyLove,还是初登赛场的新人,持续地输出这个具有一致性的观点,公道自在人心。

因此,对解说而言,在主观内容的输出上,一致性是所有的前提。至于找到了自己独有的一致性,但没法传递给观众,那是业务水平的缺失。

只有在一致性的基础上,讨论更多关于“解说”的话题才有意义。比如语言体系。

举个例子,在黄旭东的解说里:“狗克偷、偷克稳、稳克狗”是一句常见的对开局的评论。这种说法非常接地气,但却符合RTS游戏战术博弈的开端。这种克制现象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断被比赛验证,这时候就没人质疑他偏袒。

谈及足球这项影响最广泛的运动时,对其狂热的描述总绕不开这样一个画面:“学校球场上的孩子都觉得自己会成为伟大的球员,坐在沙发、摇椅上的观众也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教练、经理,随时可以指点江山。”

事实上,因为电竞依赖游戏,这种现象表现得更甚。哪怕是两名王者段位的玩家,可能对比赛的理解也不一样。

这是竞技本身的魅力。但作为解说,当担负起向着最广泛的观众输出比赛内容的任务时,你必须要进入一个公允的模式里。

过去几年里,我们的赛事主办方一直在输出“职业化”的观点。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当然,作为一名解说,会被工作中的KPI、各种制度制约,也会被电竞圈硬核和饭圈两种不同的观赛取向影响。但在做好本职工作前,任何解说,都没资格率先指责这些外部的因素。

猜你喜欢
米勒赛场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下期主题 和米勒一起画乡村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