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订高中选修“世界史探究”课程特点

2021-12-20 01:24
历史教学问题 2021年5期
关键词:世界史文部课题

袁 从 秀

2018 年日本发布了新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学习指导要领》),①日本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中国的高中课程标准。2018 年颁发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将于2022 年在日本全国正式实施。这是自二战后70 多年来日本对高中课程最大规模的一次改订,反映了新时期日本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变化。其中,高中历史课程以“加深学生对日本及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人类生活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为目标,②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平成30 年告示)解説》(地理歴史編),第271 页。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9/03/28/1407073_03_2_1.pdf.由原来2 学分的“世界史A”“日本史A”和4 学分的“世界史B”“日本史B”构成的课程结构,演变为“历史综合”“日本史探究”和“世界史探究”3 个内容。其中,“历史综合”为必修2 学分,“日本史探究”和“世界史探究”为选修各3 学分。这是日本第一次用“探究”命名于课程,那么,这类课程又是如何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和学习方式体现“探究”之特色的呢?笔者试解剖“世界史探究”课程,以窥其究竟。

一、“世界史探究”课程的内容结构

“世界史探究”课程设计了与世界历史发展相关的五大探究课题,分别是:A 认识世界历史的视角、B诸地域历史特征的形成、C 诸地域的交流与重组、D诸地域的联合与变化、E 全球化的课题,大项目之下有中项目。课程内容涉及从古代文明的形成到现代世界历史的展开、诸地域历史特征的形成和交流与变迁,旨在引导学生立足于广阔的视野,宏观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加深对世界历史趋势的认识,建构性地理解世界各区域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大项目A 实为导言课,要求学生在初中社会科和高中“历史综合”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考察地理环境和人类历史的关系、日常生活与世界历史的联系,形成对世界历史学习的意义和内容的理解。大项目B 到D,要求学生通过在“历史综合”课程中习得的“从资料中读取和总结信息”与“说明问题”等技能的基础上,建构性地理解世界各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大项目E 是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课题探究,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并尝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表1 “世界史探究”课程内容①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第79—87 页,第78 页。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8/07/11/1384661_6_1_2.pdf.

二、“世界史探究”课程的主要特点

1.选修与探究:课程性质定位

《学习指导要领》指出,“世界史探究”课程是“作为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关注而学习的选择性科目”,②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平成30 年告示)解説》(地理歴史編),第271 页,第271 页,第272 页。明确“选修”之课程性质。

日本认为“在高中培养所有学生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并作为终身探究的未来创始人送出,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③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平成30 年告示)解説》(地理歴史編),第271 页,第271 页,第272 页。故课程以“探究”命名,而“并非详细而专业的世界历史,是学生在初中社会科和高中的‘历史综合’课程学习所获得的素质与能力为基础而开展的探究性学习课程。它兼顾与日本历史的关联,基于全球视野,以学生对世界历史的疑问和探究课题为基础,考察与世界历史的大框架和发展相关的历史现象的意义与特色,以提高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兴趣与关注,培养其主动进行探究的能力为目标的科目。”④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平成30 年告示)解説》(地理歴史編),第271 页,第271 页,第272 页。即“世界史探究”课程是以课题为中心,探寻世界各地区历史发展与演进的过程,是一门探究性学习课程,不是系统而专业的世界历史课程。“选修”和“探究”便是对“世界史探究”课程性质的明确定位。

2.素质与能力:课程目标所向

“世界史探究”课程拟定了指向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总目标,即“通过课题探究和问题解决活动,从历史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能适应全球化国际社会和国家发展,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公民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⑤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第79—87 页,第78 页。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8/07/11/1384661_6_1_2.pdf.而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尚需“生动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应对未知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的培养,在人生和社会中进行学习的能力和人性涵养。”⑥原田智仁:《学習指導要領改訂のポイント(高等学校地理·歴史·公民)》,明治図書出版株式会社,2019 年,第10 页。据此,《学习指导要领》拟定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学习力和人性涵养”,被称之为素质与能力的“三大支柱”(如图1)。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是核心目标,“学习力和人性涵养”是终极目标。三维合力,造就学生具有稳健的学力、健壮的身体和丰富的心灵,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

图1

“世界史探究”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学习力和人性涵养”拟定的具体目标是:①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第79 页。

(1)基于世界历史的大框架和发展相关的诸现象,联系地理环境和日本历史进行理解的同时,掌握运用各种资料对有关世界历史的各种信息进行恰当有效地考察与归纳的技能。

(2)着眼于时期、年代、演变、比较、事件的相互关联以及与现代世界的联系,理解与世界历史的大框架和发展相关的诸现象的意义和特色;运用概念多方位、多角度地考察认识、并能进行有效地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基于与世界历史的大框架和发展相关的诸现象,更好地培养以社会现实为视野,主动探究问题的态度。同时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深刻理解作为日本国民自觉热爱本国的历史、尊重他国与他国文化的重要性。

目标(1),从“知识与技能”维度阐释了课程的具体目标。“基于世界历史的大框架和发展相关的诸现象”,即“世界史探究”课程的学习内容。以从古代文明的形成到现代世界历史的展开、各地区历史特征的形成、诸地域的交流与变化等为内容基础,使学生能够宏观在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联系地理环境和日本历史进行理解”,是学习方法目标。学生在“历史综合”“地理综合”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世界历史的学习,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相关问题。“运用各种资料对有关世界历史的各种信息进行恰当有效地考察与归纳的技能”,为进行课题探究而收集必要的相关资料,并能形成对信息进行筛选、判断、提炼、总结与归纳等基本的运用技能。

目标(2),从“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维度阐释了课程的具体目标。“时期、年代、演变、比较、事件的相互关联以及与现代世界的联系”,从历史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在拟定的课题中,开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运用概念多方位、多角度地考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从“历史综合”课程学习中习得的概念,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把握与世界历史相关的现象,探寻世界历史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从而形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有效地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有逻辑地说明自己想法,并具有能考察他人意见的能力。

目标(3),从“学习力和人性涵养”维度阐释了课程的具体目标。“以社会现实为视野主动探究问题的态度”,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地理和历史知识,关注并探究社会问题。“多方面的、多角度地考察和深刻地理解”,说明在“世界史探究”课程学习中考察与理解的特征,并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加深培养作为日本国民自觉对本国历史的热爱,同时尊重他国和他国文化的重要性。

《学习指导要领》还以小项目形式将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如:

A.认识世界历史的视角②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第79 页。

(1)从地理环境看人类历史

知识:以人类的诞生和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和迁徙为基础,了解人类历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着眼于捕捉各种现象的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通过探究课题,考察并说明地球上人类历史的地位和特征。

(2)从日常生活看世界历史

知识:以衣食住、家庭、教育、业余生活等身边的各种现象为基础,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历史的联系。

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着眼于诸现象的由来与变化,通过探究课题,考察并说明身边的诸现象与世界历史的关联性。

大项目A中,学生要实现的知识目标是人类历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常生活与世界历史的联系。学生结合知识目标的要求,通过探究课题,考察人类历史的地位与特征、身边的诸现象与世界历史的关联,从而实现思考力、判断力与表现力的课程目标。目标明确,翔实具体可操作,并最终指向素质与能力。

3.体系性与层次性:课程内容特点

“世界史探究”继承并发展了之前的“世界史A”“世界史B”课程,根据各地区历史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变化的特点而设置了ABCDE 五大项目,构成了严密的课程逻辑体系,旨在使学生能认识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A 认识世界历史的视角”,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构成人类生存基础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考察地理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关系、日常生活与世界历史的联系,从而理解与现在不同但又相联系的过去,认识学习世界历史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B 诸地域历史特征的形成”到“D 诸地域的联合与变化”,以“诸地域”为中心,遵循时序,基于历史特征的形成、交流与重组、联合与变化而构成学习内容,以探寻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并说明诸地域虽各有历史特征,但在交流重组中世界逐渐走向全球化。“E.全球化的课题”的中项目(1)(2)(3),通过课题探究,理解世界在历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项目(4)要求就纷争与共处“经济差距与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等问题,基于和谐共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课题探究,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全球化的问题。实为“世界史探究”课程的总结。

课程的各大项目下还有若干中项目,中项目下为学习的具体内容与要求的小项目,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层次性特点。以项目B 为例(见表2):

表2 “世界史探究”项目B 的主要内容①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第80—81页。

在“(1)认识诸地域历史特征的角度”中,要求学生结合出生、身分、阶级、王权、宗教等有关资料,在掌握从资料中读取和归纳信息技能的同时,能够从文化、思想等角度考察关于诸地域历史特征的基本观点。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为大项目B的整体学习奠定基础。在“(2)古代文明的历史特征”项目中,是在中项目(1)的基础上,以东方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为代表,探究古代文明历史特征形成的原因,从而理解古代文明历史特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关系。在“(3)诸地域的历史特征”中,比较和联系各种资料,探究更大范围内的区域历史特征,并进行区域间对比,认识东亚和欧亚大陆、南亚和东南亚、西亚和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历史特征。通过学习,考察和说明各地区历史特征形成的基本观点。从(2)到(3),从“诸地域”的点到面,一方面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扩大,另一方面,体现了各区域历史特征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3)是(2)的拓展与深化。

4.主体性、对话性、深度学习:课程学习特征

信息化、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要将学生“作为终身探究的未来创始人送出……,有必要实现主体性、对话性和深度学习。”①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の改訂のポイント》,下载地址: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1384661.htm“世界史探究”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而设计的课程,凸显主体性、对话性和深度学习特征。

主体性学习,即“学生把握学习课题,并有解决问题的愿望。为此,每个单元的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定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探究问题。”②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平成30 年告示)解説》(地理歴史編),第15 页,第4 页。“世界史探究”课程的B、C、D 项目的中项目(1),其功能主要是唤起学生开展主动学习的愿望,把握学习课题。如C 项目的中项目(1)“运用有关交易的扩大、城市的发展、国家体制的变化、宗教和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思想的传播等”,探究关于“诸地域交流与重组”这一大项目的课题。另外,在所有的小项目中,均要求学生通过课题探究说明历史问题。如C 项目(2)中的小项目,要求学生“着眼于与诸地域的交易和欧洲的扩张有关的诸现象的背景和原因、结果和影响、事物现象相互的关联、诸地域相互的关系”,探究关于“诸地域的交易和欧洲的扩张”的课题,与中项目(1)相比,问题显得更为具体而明确。所谓说明问题,是指学生从资料中读取、归纳信息,比较多个资料并将其关联起来,由此产生兴趣、形成疑问,并想追究事情缘由等的学习活动。“探究课题”“说明问题”是“世界史探究”课程学习的方式之一。

对话性学习,即通过学生间的协作、学生与教师、教学材料的对话,实现拓宽自己想法与认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课程中每一小项目均要求学生比较和联系各种资料,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并说明历史问题。如C 项目(2)中的小项目“比较和联系各种资料,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并说明在亚洲海域的交易特征、欧亚和美洲大陆之间的交易特征、美洲大陆的变化。”考察与说明,便是学生与材料进行对话的一种学习方式。

深度学习,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属于机器学习,本质上是对拥有深层结构的模型进行训练的一类方法的统称。”③徐振国、张冠文、孟祥增等:《基于深度学习的学习者情感识别与应用》,《电化教育研究》2019 年第2 期。它是一种高阶的心智活动,是符合高度信息化社会特点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一定是源于自身内部动机,具有问题意识,在多方面、多角度考察与理解的基础上,使认知过程不断抽象,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新的问题。这一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持久、精深和执着的关注与探索,所以它是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投入的学习过程。它能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的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学习。“世界史探究”课程进行“深度学习的关键是学生要发挥‘看法、思想’,……以怎样的视点来把握事物,用怎样的想法去思考”。④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平成30 年告示)解説》(地理歴史編),第15 页,第4 页。所以,在大项目B、C、D中,从历史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让学生从资料中找寻探究课题。所有中项目(1)都要求学生说明考察历史问题的角度,在(2)(3)(4)的学习中,以学生表达的问题为基础,通过课题探究,运用资料来考察和说明问题,从而加深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体现深度学习具有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持久、精深和执着探索的特征。

通过主体性、对话性和深度学习,能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学习力和人性涵养”的目标,从而完成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的主要任务。

我国早在2000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伊始,“探究性学习”便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写入学科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无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亦都倡导这一学习方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再次强调教师要以问题为引领,进行探究式教学,认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⑤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51 页。而“世界史探究”课程内容高度整合,着眼于世界历史进程中各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课题探究,使学生获得理解、认识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凸显历史课程指向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世界史文部课题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秋日美景
我的微课题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家国情怀素养在世界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东北师范大学举办“《世界史研究》(World History Studies)编委及专家会议”
高校世界史教学的困境与应对策略探究
日本:推进免费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