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2021-12-21 00:41张忠梅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物生命教育

张忠梅

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轻视生命的行为,近年来,这类行为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高中阶段,生物作为一门生命科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学生传达学习和生活中所要掌握的生物知识的同时,也蕴含着相关生命哲理,为此,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作为高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渗透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为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生命教育的相关概念

对于生命教育而言,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一部分学者认为,生命教育主要指的是教师将物质性生命和个体生命作为教学基础,有计划地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通常而言,主要内容就是给学生讲解关于个体生命的整个过程,包括出生与死亡,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生命意识加以培养,让其在生活和学习中认识和重视生命,从而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有学者认为,生命教育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传授知识、开启智慧和点化生命,在教育工作中,应发挥生命统摄教育的作用。

所以,从整体上来讲,生命教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命教育主要指一种全人教育,涉及关注生命教育、塑造学生生命价值观和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狭义的生命教育就是指导学生关注生命本身,不仅是个人生命,还包含他人生命,最终拓展到自然界的所有生命。因此,生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人的价值。

二、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某种条件下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更好地解读和领悟生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教育,作为系统而全面的一项工程,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特别是高中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既需要科学教育,又离不开人文教育。此时,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加之部分学生比较叛逆,在课堂中不好好学习,经常会搞一些小动作,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适当地在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生物学习就不会变得枯燥,从而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动起来,长此以往,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其珍爱生命,勇敢面对挫折。

(二)有利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生物这门学科主要是探讨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科学,讲述了生命本源、蛋白质以及基因等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生命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其更好地理解生命本质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站在科学角度,思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善和优化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尤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尊重、热爱和敬畏生命,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其积极致力于各种生物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准确的思想观念,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去发现和探索生命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教育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出现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渗透水平较低,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无法将所有精力花费在生命教育渗透工作中,导致渗透水平较低,加之部分教师教学缺乏创新能力,使得生物教学无法发挥教学的最大价值。与此同时,部分教师上课时缺乏规律性和逻辑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与生命教育实现有效联系,导致教学内容较为分散,难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固化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探究和谈论的教学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高中生物教学和生命教育的协同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大部分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沿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往往是被动接受,没有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从主观上来讲,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参与到各类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渗透生命教育带来严重阻碍。

四、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习热情,感悟生命价值

高中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设置出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的教学场景,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将学生引入生命教育课程当中,以促进各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时,可以通过构建一定的教学场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一个具有遗传病的婴儿被抛弃在大街上,你会怎么办?组织学生进行探讨,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将婴儿送到福利院,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置之不理。面对不同的回答,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假如你是这个婴儿,要怎样选择,这时学生就会意识到重要性,理解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生命。再如,学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环境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洪涝灾害、雾霾以及各种流行性疾病的出现,人类在这些灾难面前,没有反抗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具有脆弱性,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二)挖掘教材内容,激发生命情感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渗透生命教育这一理念,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生命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生长的前提条件是生育,作为生命的开始阶段,生育有着重要作用,高中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讲解生长的相关知识,开展学生的生命教育工作。

比如,在学习“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时,首先,教师可以仔细讲解生命的产生过程,生命产生需要卵细胞和精子,在这一过程中,精子需突破多个难关,找到卵细胞,两者实现结合之后,还要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最终产生生命个体。其次,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生命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产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要经过重重阻碍,最终才能来到这个世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懂得感恩。最后,给学生渗透关于生长的相关知识,在生长过程中,不仅包括生理,还包括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细胞分化和增殖以及激素调节等内容,让学生明白,生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之后,对生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創设问题情境,引领生命思考

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不仅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对生命的有效思考。比如,在学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酶的性质和对细胞的具体作用,两者的主要关系就是酶对细胞生长有着一定催化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酶具有催化作用,可以为人类身体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将这一内容完成之后,要想进一步促进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就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即“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无机物和细胞等都有自身作用和价值,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酶也不例外,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拥有什么价值”。部分学生就会说真菌能够制作药,如,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在医疗行业发挥自己的价值;也有学生会说,部分生物也可以作为药物,治疗出现的各类疾病。等学生将这一问题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继续提出问题: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就会说出各种答案,如感恩父母、报效祖国等。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感受生命的真谛。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想要实现生命教育的渗透,对于教师而言,就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将两者进行有机联系,将生命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理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现代化国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才。

猜你喜欢
生物生命教育
第12话 完美生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生物趣多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