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21 00:41纪朝阳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过程

纪朝阳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是当前教师教学所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也更为广泛和普遍,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拉近学生与课程知识之间的距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围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特点,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将生物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充分地融合,为初中生物教学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相较于传统单一讲授型的教学方式而言,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应用更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入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形象且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更容易使学生表现出主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接触学习时很自然地就可以融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主动参与的方式高效完成课堂学习活动,更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对于生物学科教学而言,许多生物知识以及其发展规律单纯地依靠学生想象,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掌握和理解吸收。这种抽象化的学习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但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感受。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将复杂的生物知识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进行呈现,帮助学生梳理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变化情况,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突破课堂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有效地双向沟通和互动基础之上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初中生物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所学知识中包含了许多概念性的知识以及抽象的生物规律等。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生物现象的变化过程,并将课程知识融入其中,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中,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构建教学情境中的应用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应当积极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围绕生物学科知识特点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有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自身多样化的教学优势,借助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并通过教师的教學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将传统被动式的接受教学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实践探究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形形色色的生物”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把握好生物课程教学的第一课,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课程学习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生物学习的兴趣。在课前导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植物王国》《地球生灵》等生物教学片段,为学生接触和了解生物学知识提供广泛的学习视角,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生物学科所研究内容的广泛性。通过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引入,为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在导学视频播放完之后,主动提问学生,使学生对生物基础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构建这样的教学情景,为学生主动地参与生物课堂知识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资源中,逐步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在完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生物模型以及图示内容辅助课堂教学过程。这些课内辅助教学活动的引入会占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间接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可以通过演示视频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利用课前制作好的教学视频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部分时间为学生进行有效的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时,关于兴奋在神经中的传导过程,如果没有直观地动画演示教学辅助,只是通过教师单一板书的形式将传导过程进行讲解教学和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很难准确掌握知识的重点且很容易遗忘。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兴奋信号的传递过程通过一个小红点的运动轨迹进行呈现和表达,学生在理解这部分知识时,只需要关注这个红点在反射弧中的运动路径,就能通过感官的认识,理解性地记忆这部分知识,在解决问题时只需要回忆小红点的运动路径就能够准确地梳理出相关的知识,将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直观和具体,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信息技术在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中的应用

在以往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内重点与难点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即便如此,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感触不深、难以理解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物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提供了新思路,凭借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的教学特点,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突破课堂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血液循环”时,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心脏结构复杂,所涉及的血管非常多,学习起来很容易产生混淆。尤其是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更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将心脏各个腔连接的血管以及各腔室的瓣膜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对于血液循环部分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的方式进行区别演示,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表示,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地巩固练习,在学生的学习思路中就能够产生一个清晰的印象,从而有效地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生物课程而言,教学过程离不开实验教学的演示,帮助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升华和内化。由于客观教学条件的局限性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实验内容无法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为学生直观地呈现出来,只能通过课本上理论性的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许多不具备实际操作条件的实验通过演示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出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展示微观的生理过程,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形象和具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优化传统课程教学设计,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善于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围绕课程教学内容,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和生物课程知识进行有效地融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教学经验,为学生学习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质量过程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第12话 完美生物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