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多元化的策略

2021-12-21 00:41熊少平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布置数学知识作业

熊少平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既需要对基础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更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适量的练习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课后作业正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解答水平的重要方式。清代教育学家颜元曾经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下实际运用却是无限的。所以教师应当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下,秉承“轻减负、高效率”的作业设计目标,对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寻高效的方法,使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更加专业化和高效化,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当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一)作业量仍然比较大,学生负担比较重

初中数学难度增加,需要学生构建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体系。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成,所以在课下作业的布置上通常采用“题海战术”的方法。尤其是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中考的压力,数学教师更是加大了作业量,希望学生通过大量做题提高数学能力。殊不知这样的方法并不能保证其有效性,大量做题使学生丧失了思考的时间,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做题上,没有时间思考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也没有时间构建数学体系,反而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同时,“题海战术”也会让学生感觉到疲惫和乏味,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厌烦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能力的发展都十分不利。

(二)作业形式单一,内容统一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往往都是采用书面的形式,尤其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师通常采用做试卷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作业,每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都是一样的,教师布置完作业之后,由学生回家完成,第二天再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这样的作业形式无法保证作业的高效性。因为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分层设计,也没有办法从作业中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呈现在教师面前,教师也没有办法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和调整。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摒弃这种形式单一、内容统一的作业布置方式。

(三)作业完成的方式缺乏合作性和创新性

就当前大部分教师进行作业布置的情况来看,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大都采用课下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把作业带回家完成,这样的方式虽然也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但是在完成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由于能力的不同和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同,常常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只能向家长求助,但是有很多家长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或沟通方式的原因,往往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全面的解答。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当意识到由于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和思维理解的差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同,所以会存在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有的学生认为很容易,有的学生会望而却步。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同时,需要针对学生的個体情况差异设计出层次分明、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二)设计开放型作业

要学好数学这一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所以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常常会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所以教师要针对数学学科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猜想和尝试,以提升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三)坚持实践性原则

初中数学知识往往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运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将为生活服务。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或作业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将数学基础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多元化的策略

(一)针对学生层次的多元化,设计分层次的数学作业

教师在设置作业难度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的不同,设置难度适宜的分层次的作业,不能盲目地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和对知识的熟练程度,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这样才能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使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巩固,也不会打击到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每一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在分层次作业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针对一道题设置不同的难度。比如这样的题目:

虽然看上去三道题都是要求学生计算cosB的值的问题,但是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家就会发现,解决这三道题需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在解决题1时,只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答案,是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考查。在题2的计算过程中,需要学生针对公式进行一步变式,才能够计算出来。而针对题3,就需要学生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变换。所以三道题是针对学生能力的高低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设计,难度适宜,对各个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既实现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也在学生原有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提高,进而实现学生整体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设计开放型的课下作业,重视知识的实践性

学习数学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理解身边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更好地服务生活。数学是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那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并没有将数学知识和实践相联系,因而体会不到数学的乐趣。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将作业内容设计单一化,割裂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仅仅禁锢在课本和试卷上,将学生培养成“只会做题,不会解决问题”的学生,而应将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出创新性、开放型的课下作业内容,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到的知识,还帮助他们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出如下内容的开放型作业:让学生在附近的市场或超市针对某一商品展开市场调查。如在对鲜荔枝的价格进行调查时,学生可以采用观察、调查问卷或采访营业员的方式,了解鲜荔枝在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段单价的变化,以及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化,针对两者之间的变化作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的图像。这样的作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三)设计探索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扩散能力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探索和推测,自主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内容:甲、乙两地相距200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而另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行驶,请学生自主设置问题并且给出解答。开放式的问题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学生可以发散思维设置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从学生的自身能力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多元化、高效的作业内容,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布置数学知识作业
快来写作业
特别号都有了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