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中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1-12-21 00:41周云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技能型中药课程体系

周云

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推進,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时代任务愈加艰巨。近几年来,中职院校聚焦中药专业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课程设计,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方面实现了质的突破。而面对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中职院校仍需再接再厉,大胆改革,把握前进态势,推动职业教育繁荣发展。

一、中职学校中药专业教学发展新形势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身心健康的要求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相对传统的医药保障方式和服务水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中医药体系必须与时俱进。客观来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医药领域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但整体来说,在药品质量、药品定价、服务方式等方面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职院校在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时,需要立足中医药发展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目标,加强人员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办好中药专业教育,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

二、中职学校中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

在中药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尚且存在较大短板。作为该领域生产、运输以及服务的一线从业者,技能型人才主要负责解决生产操作问题、加速技术创新和药物研发。结合当前阶段医药行业发展走势,中职院校方面应明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将药学人才培养类型进行区分。具体来说,中药行业的现代化转型主要需要三种人才,即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以及服务型人才,院校方面应注意因材施教,针对目标定位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取专项教育模式。首先,对于研究型人才,主要是指从事药学基础性研究与药物创新研发工作的人才,其科研头脑和创新能力较为关键。所以,中职院校应在日常教学中重点夯实这部分人才的知识基础,并通过科研实践锻炼其创新能力。其次,对于应用型人才,中职院校应认识到这部分人才的就业方向是医院药剂科、药品检验机构以及制药企业等,技术服务和药事管理能力、药物研发能力是这部分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还有极少数情况可能涉及宏观管理和经营管理等,因此中职院校应针对学生发展需求明确教学侧重点,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熟练掌握职业发展素养。最后,对于服务型人才,其就业方向可能是医院、零售药店以及药品流通环节,这部分人才必须熟练掌握中药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以确保药物的规范性流通。总的来说,无论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还是服务型人才,都是现代中医药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职院校必须精准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水平。

(二)优化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是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遗留问题,中职院校必须顺应中药行业发展需求以及课程改革需要,加速教材创新和课程体系优化,推动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组织管理企业化等,与区域制药企业达成协作育人关系,构建学习型教学工厂。客观来说,中药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渐进性、持续性的过程,改革任务分轻重缓急,中职院校必须明确改革重点,协调好学习、培训的关系,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范性。与此同时,针对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学校方面还应出台指导性制度文件,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构建能对人才培养产生长效影响的运行机制和建设模式,提升教育服务水准。尤其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学校方面应明确“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统一”“实训教学与生产性实训相统一”的理念,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共建为学生提供完善自我、能力锻炼的机会,确保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支撑中勇往直前。除此以外,中药是我国所特有的医药体系,其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前提下也在不断创新。所以,中职院校应高度重视中药专业教材的创新,把握教材整体宏观设计,相关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较为先进的医药研究成果,避免学生的医药知识理念存在滞后性。最后,中职院校还应根据校企合作育人的需求,建设就业导向型的专业课程体系,凸显“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特色,提升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实验基地的建设

师资队伍和实验基地是中职院校中药专业教学改革的前提基础。若中职院校上述条件不达标,将会导致职业人才和就业市场接轨困难的困境。近几年来,职业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师资力量、实验基地等资源矛盾愈发突出。在这一背景下,院校方面必须增加设施建设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而为中药专业教学改革奠定环境基础。首先,从中职院校师资角度来看,专业教师在中药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充当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角色,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力量。所以,院校方面应集中组织相关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培训,并通过考核选拔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为中药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与此同时,考虑到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理论经验丰富,但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短板和局限,院校方面可以定期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锻炼,近距离了解中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岗位需求,从而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展开针对性教学。除此以外,基于课程改革需要,学校应推行产教轮换培训制度,提倡校内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同时聘请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为学生授课,向学生介绍中药行业各类人才应具备的技能水平和技能结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构建双师制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中药专业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其次,从中职院校实验室以及实习基地角度来看,上述要素是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中药专业教学改革的必备要素。整体来看,绝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存在实验设施匮乏、实验场地稀缺的情况,这也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所以,针对这类问题,中职院校应增加资金投入力度,优先购置教学必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打造中药标本馆、中药鉴定实训室、中药炮制实验室、药物制剂实训室等实践场所,并通过提倡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培训,让学生了解水针、片剂以及硬胶囊的生产线和操作单元,丰富教育资源,为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构建开放式教育资源平台

除去师资和实验基地等基础教育资源之外,中职院校当前在中药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资源匮乏问题,实验、实训以及实习效果仅是差强人意。所以,中职院校有责任持续优化教学资源系统,建设开放的、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首先,在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背景下,院校教师应合理运用技能训练的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素材资源,加强实操演示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清晰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和突破点。其次,中药专业教师应立足教材,适当将相应的教育资源融入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中,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知识技能训练。最后,院校应完善教学资源系统服务机制,优化平台功能模块设置,确保广大师生能够自由运用品牌资源,展开教学或自学活动,如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使它们在中职院校中药专业教学活动中生根发芽。

(五)加强教学督导管理

教学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水平,只有展开规范化、现代化的教学督导与管理,进行科学化的课程考核,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方能被充分激发,进而积极配合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所以,学校的管理层人员应综合考虑教育目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成果,将相关参数纳入教学考核体系,以确保广大任课教师可以按规定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保障学生可满足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标准。与此同时,教研室应定期组织开展听课、评课、问卷调查活动,提倡广大师生就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的系列问题进行反馈。再者,中职院校还需更新学科试题库,优化技能考核标准,避免将理论考试作为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途径。最后,精准运用经济手段,对在教学改革中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教师予以激励,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中药专业人才培养关系到我国中药行业的繁荣发展。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大思路谋求大发展,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推动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为大众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技能型中药课程体系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
浅谈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