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与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2021-12-21 00:41景花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景花

目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已经越发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习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教学思想要变革,教学理念要更新,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综合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一、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和难点。针对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以下思考与客观梳理。

(一)课程教材内容滞后,影响课程实施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一部分列入课程体系当中,在小学没有具体的课程标准,可以说教材版本百花齐放,但其内容往往很快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跟不上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需求,这使得学生所学习的信息技术内容无法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即使编入了一些当下流行的内容如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也仅是蜻蜓点水,且没有相关硬件的支持,理论得不到实践,如空中楼阁,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对课程学习的正确认知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对学习的重要性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有的学生虽然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目的是希望教师能让他们玩游戏,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学生因为该学科不考试,所以认为不学也没关系,学习缺乏主动性。两者均会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科学化引导,没有从儿童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视角思考和设计课程与课堂教学,没有更好地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没有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领悟信息技术学习的实际意义。

(三)课程师资不均衡,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专业化的信息技术能力,还需要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思想。目前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地位并不高,信息技术教师常奔忙于学校的电教设备故障处理,游走于广大教师的电脑应用问题解决中,并没有真正实现专业化教学,很多学校都缺乏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队伍,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也并不高,缺少对一些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学习,不能与时俱进,也缺少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无法为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内容,以“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为指导,树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一)更新教学理念,立足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在迅猛发展,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的必修课程,其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

1.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培养信息意识与社会责任

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制作主题小报时,设定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垃圾分类”作为主题,课前可以呈现一些生活中易分错类的垃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学生:“如果不知道怎么分,该怎么办?”(上网或用手机搜索)“又怎样来宣传这些知识呢?”(可以做成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发布到网上,或张贴到学校宣传栏或班级的板报上)在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拉近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学与用结合,不仅让学生养成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信息意识与能力,也能主动关心一些社会问题,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2.在趣味化的编程中发展计算思维

周以真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要将计算思维融入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在小学阶段,Scratch图形化编程教学已成为一个有效的载体与途径。如在教学画正多边形的过程中,先从熟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画起,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现规律,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画正多边形的一般方法,经历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过程,从而让学生的计算思维得到有效锻炼与发展。

3.在丰富的STEAM活动中促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STEAM活动是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融入到一起的综合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如结合学校“乐器智造”的活动设计电子乐器,在“无极小创客”的社团活动中,用学过的3D知识结合一些硬件编程,设计一款新冠抗疫装置等。在创作和创新这些生活中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的学习实践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重视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工具,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呢?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能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力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画图”时,采用“半成品加工策略”的教学方法,提供半成品,让学生在半成品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时间有重点地练习相关的画图工具,既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充满兴趣,体验成功完成作品的喜悦。在Scratch图形化编程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知识点融入不同的作品案例中,完成作品的同时,也掌握了编程的方法与技巧。在选择案例时,用小而精的案例突破基础知识要点,用一些复杂案例巩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数学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再如,在教学WPS文字时,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以“中国的传统节目”作为学习项目展开,渗透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将文字的输入、修饰与排版等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融入这一项目式学习活动中,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系统性、更积极、更有效。

2.注重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在使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同时,要讲求实效,做到张弛有度。如在游戲化教学时,要处理好游戏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游戏不是放松,应与学习内容相关,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思考如何使任务设计更有效,要注意任务的衔接与逐步提升,如果任务过度分散,前后没有联系,只是为了任务而设计任务,就是无效的教学方式。

(三)丰富教材内容,促进课程发展

现有教材内容一般都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学习的课堂引领者与组织者,要深层次地学习和理解教材内容,不能仅凭原有的经验进行教学,而要进一步学习与领会信息技术的课程纲要,关注前沿的教学理念,在尊重现有教材的基础上,丰富和拓展教材内容。如在Scratch的编程教学中,将小猫出题课例中的变量这一知识点进行分解,引入猜数字、趣味抽奖等小课例逐步认识变量,最后应用变量解决加法程序的创编。再如时下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可以合理重组教材内容,寻找合适的软件,加入这方面内容的学习与渗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促进课程的发展,切实地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点与技术应用的有效衔接,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新形势,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课程教学,深入研读教材,提升自身实力,才能为学生营造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应用指导,才能让学生从小夯实信息技术的基础,培养信息素养,并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促进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