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教师的一些日常习惯

2021-12-22 00:12刘发建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拖堂黑板板书

刘发建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个长长的暑假就要结束了,新的学期又将开始。趁着暑假的空闲,我回顾了过去一年的一些教学习惯。说是一年,其实包含了33年的努力。今天分享给各位同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习惯。

◆先去教室,后进办公室

记得一天早晨,我正在教室里给晨读的孩子们拍摄视频。突然,有人从后面轻轻拍了下我的肩,我一回头,发现是值周的刘校长。他冲我笑笑说,这么早就到教室里了。我应声说,年纪大了,习惯了。

每天到校后,我习惯性地先去教室,而不是办公室。进教室后,我先向比我早到的孩子们问候早安,随后把当天的日期和课程抄写在黑板的右下角。这样,每个孩子一进教室,对当天要上的课程便一目了然。有时候,孩子一看到有信息技术课或者体育课,就兴奋地喊起来,一天的心情就不一样。

孩子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看见我正拿着手机拍摄认真朗读的同学,便很快进入朗读状态。因为孩子们知道,我会把视频转发到家长群,而每个孩子都希望爸爸妈妈看到自己认真晨读的样子。

记得有一次我请假回来,有家长就感叹说:“早上一看到孩子们晨读的视频,就知道刘老师回来了。”慢慢地,我也知道,每天早上听孩子们晨读,是许多家长非常期待的一道精神美食。

◆按时下课,绝不拖堂

我有个习惯,不管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下课铃响了,我就准时下课,绝不拖堂。

“按时下课,绝不拖堂”这个习惯,我大概是在2016年才做到的。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才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以前我有拖堂的习惯,也总会为自己找到拖堂的借口。后来我才知道,学生最讨厌拖堂的老师。所以从2016年起,每学期开学,我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开宣布:同学们要按时上课,老师要准时下课;绝不迟到,绝不拖堂,请大家监督。这时,教室里总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不拖堂的习惯,不仅督促我上课时少说废话,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改善了师生关系。

◆自己的板书自己擦

每节课我都会提前五分钟到教室,因为我不喜欢做PPT,我就提前把重点知识板书在黑板上,用另一块黑板遮住。等到上课要用的时候,我就把黑板“刷”地一下拉开,工整的板书赫然显现,孩子们就会一阵惊喜。

我喜欢现场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这样不但向学生展示规范的字,而且让板书随着教学的深入一点点地生成。学生看着满满一黑板的板书,整节课的思路和重点就一清二楚了。

下课了,我就会把黑板上的板书擦掉,不会让学生来擦黑板。看着孩子拿着黑板擦,青蛙似的跳呀跳地擦黑板,我受不了。而且粉笔灰那么多,孩子的肺那么娇嫩。

◆每篇课文都朗读、录音

怎樣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是个颇费脑筋的问题。我看到不少老师设计了一些所谓的课前预习单,其实就是几个作业题。还有老师索性把生字、新词的抄写任务布置给孩子们,作为课前预习的内容。生字、新词原本需要老师指导教学,结果放到课前让学生自学,这合理吗?而且学生一旦写错了,后面就很难纠正过来。

大概在三年前,我就尝试着朗读课文并录音,让学生回家听我的朗读预习课文,并邀请学生给老师的朗读“挑刺”。学生听得可认真了,但凡有一点口误,都能给我找出来。这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效果,解决了预习的问题,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过去的一年,我坚持在每教一篇新课文前,都朗读并录音放给孩子们听,而且方式更灵活了:有时请学生“挑刺”,有时边读边教学生做批注,有时请学生模仿老师的方式朗读。三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法。

通过听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学生受益,我作为教师也受益。因为要做到朗读一篇课文时不出错,并非易事。而且有时候需要反复朗读几遍,录音效果才好。但即便如此,孩子们也能挑出刺来。于是,我把以前做课件的时间,全部用来朗读课文。所以我认为,朗读课文就是最好的备课。

◆熟读课文再开讲

即便在课前预习时,孩子们已经认真听了老师范读新课文,甚至模仿朗读,但在正式上课的开头10分钟,我依然要让孩子们熟读课文。我会请学生挨个逐句逐段地朗读,确保他们读准每个字的音,读通每句话。遇到难点词句,我还要求全班同学反复齐读。字词的教学,都落实在读书的过程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掌握课文。

学生没有读熟课文,我不开讲。因为许多基础知识,都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无痕落实。真正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一定是学生在熟悉课文的每个细节之后,才能发现并寻根溯源、深入探究。许多课堂之所以有不断的烦琐问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好好读课文,不熟悉课文。

一节阅读课,我至少安排2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朗读,把语文课上成“朗读课”,让课堂上书声琅琅。我精讲多读,学生熟读精思,这是我对自己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因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不是通过听老师讲课学会的,而是由学生亲身在文字中“摸爬滚打”练出来的。过去那种老师“满堂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教学这法、那法,没有熟读课文就是没法。

◆学生作业我先做一遍

之前三十多年都是教小学四、五、六年级,今年是我第一次教三年级。对于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我有些把握不准:不清楚孩子抄写生字词需要多长时间,不清楚三年级孩子写作业时哪些会是难点。记得有一次家长反映说,孩子回家写作业写了一个半小时。一开始我不相信,后来我自己做了一遍作业,也用了近40分钟。对于写字速度比较慢的孩子,也许确实要花一个半小时。

从那之后,我就决定,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我自己都先做一遍。我渐渐发现,有些题目看似容易,做起来却颇费时间。学生的作业,老师只有先做一遍,对重、难点才能一清二楚。特别是后面交流作业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拿自己做的作业和学生做的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差别在哪里。有时候,我也发现有些特别优秀的孩子的作业,比我们老师做的作业更好。这真正达到了一种教学相长。

有一次,一个孩子看到我的作业本,轻声感叹:“哇,刘老师的作业写得好好看呀!”孩子的夸奖,对老师也有激励作用。我们不单是为了给孩子的作业做一个示范,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打心眼里喜欢我们,或者敬佩我们。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们班有一项特别的常规作业,就是写漂流日记。全班40个孩子,分成10组,每组4人,除了周三“无作业日”外,周一、周二、周四和周五这4天,每天各组都轮流由一个学生写漂流日记。漂流日记的内容规定是写班级当天发生的真实的事。

这样,我每天必须用一整节课的时间批阅10本漂流日记,雷打不动。不管多忙多累,我首先批阅的都是漂流日记,甚至可以说,批阅漂流日记是我一天中最喜欢做的工作。

因为漂流日记数量不多,每天只有10篇。而且,孩子们写的日记,都是班级里发生的最新鲜的故事,没有一篇日记是雷同的。这样,我对班级发生的大小事情,以及全班学生的思想动态,都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我能借批阅漂流日记的机会,用文字和孩子们交流谈心。文字交流,很多时候比语言交流更能走进孩子的心。

通过漂流日记,孩子们慢慢学会了观察生活;慢慢学会了表达真情实感;慢慢体会到原来用文字可以留住自己的生活,留住自己的童年。不知不觉中,孩子们明白了写作的意义。

每天我批阅完10篇漂流日记,分发下去,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相互传阅。有时候,我批阅得迟了一点,总会有几个孩子追着我问:“老师,怎么还没改好呀?”

看着孩子们爱写日记,爱读日记,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

◆每天要得“双百分”

孩子们跟随班主任谢老师到操场上出早操时,我便习惯性地走到学校室内篮球场,一个人玩篮球。“扑通,扑通”,在两个篮球架之间,我独自来回运球50次。三步上篮,投进50个球,刚好100分。晚饭后,我也喜欢到篮球场运动,沿着三秒区的几个点位,挨个投篮。不管时间长短,总之投进50个球,得到100分即可。这样,我每天投篮的目标是得到“双百分”,让自己放松、开心,同时也有效地预防颈椎病。

最近,在黄林锋老师的带动下,我又开始迷恋上了打乒乓球。每天晚饭后,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不打打球,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一开始黄老师和我打乒乓球時,会让我五个球。现在他就是一个球不让,我也能跟他打得有来有回,甚至偶尔还能胜他几局。多有意思呀!

我不是单纯为了锻炼身体而去打球,如果只是为了锻炼身体,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我是因为喜欢篮球,所以一个人打也很开心,不需要别人监督,也不需要努力坚持。所以,只要喜欢,一切都不成问题。

打球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当老师的,要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兴趣有了,一切都来了。凭着兴趣,孩子们就能练就语文的“童子功”。

许多事情,年轻的时候,是靠努力;到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体会到了习惯的力量。学习是如此,工作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蓝青小学)

(插图:珈 铭)

猜你喜欢
拖堂黑板板书
黑板和粉笔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细数十二星座老师都是怎么拖堂拉仇恨的
黑板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楼梯(外一首)
会发光的充气式黑板
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