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功能对等”视阈下的《金匮要略》英译研究❋

2021-12-24 09:42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金匮要略译文原文

刘 凯, 汤 蕾

(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 南京 210023)

“对等”是翻译的明确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从文献来看,学界已有很多文章从“对等”的角度研究中医英译,主要理论依托是奈达的“功能对等”[1],尚未涉及“元功能对等”的讨论,后者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提出的一个关于“对等”翻译研究视角和方法[2],目前已被应用于诸如古诗词[3-5]、《论语》[6]《红楼梦》[7]等国学典籍的英译研究。本文尝试在“元功能对等”的视角下,对选取的《金匮要略》示范语料及英译文展开对比研究及评价,旨在为《金匮要略》英译研究及新译本的产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元功能对等”概述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翻译的本质在于“意义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8],而语言的各种意义在功能语言学中又被概述为3种元功能,用来表达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各种经历的概念功能(概念功能又可分为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讲话者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人际功能以及语言使自身前后连贯的语篇功能[9]。因此,寻求翻译中的“对等”很大程度上就是寻求译文与原文语篇的“元功能对等”。“一般情况下,好的译文需在三种功能上都与原文对等”[10]。就对等价值而言,概念功能通常最高,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依次降低[11]。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意义由形式体现,“语言形式是表达和创造意义的资源和手段”[12]。从功能和形式体现关系的角度看,经验功能主要体现在一个包含7种过程类型以及过程所涉及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中[13];逻辑功能主要体现为小句复合体中小句与小句的依赖关系及逻辑语义关系的选择。其中,依赖关系有并列与从属,逻辑语义关系有扩展和投射,扩展又有解释、延伸和增强三类;人际功能主要体现在小句中主语和限定成分所构成的语气系统(mood)及情态系统(modality)中,语篇功能主要体现在小句主位和述位构成的主述位(thematic)结构上[14]。

2 范例分析与讨论

《金匮要略》言简意赅,内容博大精深,理解和翻译难度颇大。张清苓[15]指出,理解《金匮要略》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其基本学术思想,即整体论思想,因为区别于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西医,中医是以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为主导的道理医学,善用哲学的语言和规律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16]。《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17]一句集中体现了整体论思想中人与自然相统一层面上的意义,下面重点就该句展开分析。

2.1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之解读

该句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17]”从该段话可以看出,张仲景秉承《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地分布五行运转化生万物,人作为自然界的生物之一,也被赋予五行运行机制。正常的气候对一切生物生长有利,而反常的气候则有害于生物的生长,作为具有自然属性的人应懂得与自然相适应而生存。

2.2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元功能分析

关于该句的英译文,本文收集到4个版本(见表1)。为叙述方便,下面分别以罗译[17]、阮译[18]、魏译[19]、李译[20]代表这4种译文。

表1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四版英译文

2.2.1 经验元功能 从经验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分析(见表2)来看,该句包含3个动作过程(小句),动作过程“夫人禀五常”中,“禀” 意为“领受,接受”,“人”是动作参与者,角色为受事-拥有者(Affected-Possessor),“五常”为受事-拥有物(Affected-Possessed),该动作的执行者(施事)是隐性的,文中没有明确交代,另2个动作过程中“风气”是受事(affected),“生长”是过程,它们共同的施事(agent)是“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动作过程体现动态的经验世界,因而该句强调的是人应主动去适应大自然。

表2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原文经验元功能分析

对原文小句(1)的翻译(见表3),4种译文中有3种采用了动作过程,其中2种由表示“被赋予”意义的动词体现,如be endowed with(阮译、魏译),另一种由表示“遵循”意义的动词体现,如follow(李译)。3个动作过程都有2个参与者“人”和“五常”,阮译和魏译中“人”的角色为受事-拥有者,李译中“人”的角色为施事,“五常”的角色分别为受事-拥有者(阮译、魏译)和范围(李译)。作为原文中一个重要的中医哲学术语,“五常”在3种译文中措辞不同,阮译为“五脏”the five organs(viscera),魏译为“五气”the qi of five constants,李译为“五行的常理”the law of five elements,这3种翻译在本质上异曲同工,是中医“五常”概念不同角度的释义。需要指出的是,阮译中原文小句(1)被级阶(rank)降低为宾语成分,以名词词组+定语从句的形式体现,从意义表达效果来看,它弱于过程小句。在唯一的关系过程中(罗译),体现过程的动词是live,原文的“五常”则被边缘化为环境成分,译作a world with Five Evolutive Phases。综上所述,从过程意义的体现情况来看,本文认为用“被赋予”be endowed with(阮译、魏译)比用“遵循”follow(李译)更能体现原文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动作参与者(阮译、魏译、李译)来体现“五常”比用环境成分(罗译)更能突出人与自然的密切互动。

表3 原文小句(1)“夫人禀五常”译文经验功能分析

对原文小句(2)和小句(3),4种译文均选择只用一个过程来表达(见表4),罗译采用了动作过程,原文小句(2)过程“顺应自然气候”被名词化(nominalization)隐喻降级为环境成分in a suitable climate来体现,符合英语科技文本的特征,有利于译文信息的概括精练。阮译也是动作过程,动作的发起者(施事)为climate“气候”,受到动作影响者(受事)为five organs(viscera)“五脏”,这与原文所强调的人要主动去适应自然气候这一理念有所偏差。魏译采用了关系过程中的关联过程,动作参与者是隐性的“人”,直译加音译的wind qi“风气”,突出了人与自然的依赖关系,原文动作过程“生长”在魏译中被名词化作环境成分for birth and growth,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李译也采用关系过程中的关联过程,由is integrated with体现,动作相关方为life和natural climate,李译此处通过意译的方法,在保留原文基本命题意义的同时,实现了译者对译文的操纵。

表4 原文小句(2)(3)“因风气而生长”译文经验功能分析

2.2.2 逻辑元功能 从逻辑功能的角度来看,原文构成了一个小句复合体。小句(1)和小句(2)在相互依赖类型上可理解为并列关系,小句(2)和小句(3)之间是主从的关系;在逻辑-语义关系上,3个小句之间可理解为扩展的关系,小句(2)是对小句(1)的延伸(extension),小句(3)则是对小句(2)的增强(Enhancement)。3个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记作:1^+2(α^×β)。

4种译文中罗译与魏译各小句之间的关系基本是一样的,小句之间互相依赖的关系是并列,逻辑-语义关系为扩展,第二个小句是对第一个小句意义上的添加,因而是延伸关系,可以记作:1+2,与原文小句间的语义关系较为一致。李译中,2个小句之间互相依赖的关系是从属,由于依赖句(即次要句)是对首要句在原因方面的说明(because),因而它们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是“扩展:增强”,可以记作:α×β,这与原文小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一定的偏离。阮译的情况与其他3种译文都不同,它出现了定语从句级阶下移作为嵌入式小句(embedded clause)的现象,逻辑功能仅存在于嵌入式小句及其修饰的名词词组之间,与本文展开的小句层面的讨论相关性不大,也就谈不上与原文的对比。

2.2.3 人际元功能 从实现人际功能的语气系统来看,原文为陈述语气,实现的是4种言语功能中“声明”(Statement)即给予信息这一功能[21]。原文中不带情态或意态成分,体现说话者感情投入(affective involvement)低,以较为正式的口吻向读者提供信息,叙说真理。

4种译文从句式来看均为陈述语气,罗译和魏译中没有情态或意态成分,实现是给予客观信息的功能,与原文基本一致;阮译同样实现的是给予信息的功能,但它采用了表示概率(probability)的程度副词“greatly”来修饰首要句动词。从人际意义来看,阮译降低了说话者的权势(power);李译中有表示较高程度义务(obligation)的情态动词“should”,此处李译采用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的手法,用陈述语气而不是祈使语气来实现“命令”这样一种言语功能,传译的人际意义与原文是不一致的。

2.2.4 语篇元功能 从实现语篇元功能的主位系统来看,主位是信息的起点,常常传递的是已知信息,述位是信息的中心所在。在原文中,小句(1)中主位由语助词和名词“夫人”充当,剩下的部分“禀五常”做述位1,小句(2)和小句(3)整体充当述位2。

4种译文中,罗译和魏译在结构上是比较接近原文的,都是“人”作主位,剩余的部分为述位。李译中人“people”是首要句的主位,人的生命“life”则在次要句中充当主位,2个小句主述位的推进实现了译文中信息的传递。阮译中,“气候”climate充当主位,是已知信息,剩余部分为述位,有别于原文中从读者所共有信息“人”出发引出新信息的方式,阮译这种做法似不太妥当。

2.3 小结

综观上述分析,本文认为魏译与原文的元功能对等程度最高,能够准确、充分地传译原文的意义;罗译在经验意义的识解方面稍逊于魏译,但在逻辑、人际以及语篇意义方面忠实于原文,总体来说也取得了较好的翻译效果;阮译和李译虽然基本保证了作为信息载体概念功能的对等,但由于对原文某些地方的理解有偏差,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形式未能准确再现原文的语篇意义(阮译)、逻辑和人际意义(李译),因此在译文忠实度方面不及前述2种译文。翻译作为信息类文本的中医哲学思想类语句,应以源语为导向,采用异化翻译策略(魏译),合理使用名词化隐喻等手法,以实现概念功能对等为首要目的,从而做到意义最大程度的传递。

3 结语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的“元功能对等”概念为依据,对所选取的《金匮要略》翻译范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尝试。研究表明,“元功能对等”有助于全面、系统地分析、揭示和阐述《金匮要略》各译本不同语言选择导致的意义差异,为译本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金匮要略》英译要实现意义的等效转换,译者应理解和掌握“元功能对等”的内涵,正确认识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在综合考虑翻译目的、文本类型、目的语特证等因素基础上,合理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达到中医文化译介的最大效应。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译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译文摘要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I Like Thinking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