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刍探

2021-12-24 03:16安彦彦徐趁丽
成才之路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人才培养

安彦彦 徐趁丽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现状,分析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的特征,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实效性。要注重提高对思想政治线上课堂掌控能力,保证学生始终“在线”;提高线上课堂语言能力,使学生“入脑入心”;采用“多维”线上课堂样态,使“教”必有应、“学”有所期;加强“智慧教育”建设,使教学环境够“硬”。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教学;人才培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1-0010-03

在互联网时代,线上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必然选择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握线上教学的现状、特征,从提高课堂掌控能力、提高课堂语言能力、改变线上课堂样态、加强“智慧教育”建设等方面提高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现状,笔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500 份,其中教师50份,学生450份,回收教师有效问卷 46 份,学生有效问卷 423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 92%、94%。调查显示,高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现状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应用范围普遍化,绝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广泛使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线上教学已经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二是应用方式多元化,表现为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多种多样,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线上教学辅助手段灵活便捷;三是应用效果明显化,线上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方式,缩短了师生距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

从调查问卷及访谈情况来看,线上教学受到师生普遍认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如偶尔出现的教学平台崩溃、网络拥堵、学生上网课设备有故障等。除此之外,更大的挑战在于线上教学对学生的自觉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学生自律性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则教师很难有效开展线上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熟练使用线上教学平台,还要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在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指导,正确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突破线上教学的困境,补齐线上教学的短板,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的特征

1.数据化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的本质特征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中的使用,互联网作用的充分发挥,使现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与传统思想政治课线下教学区别开来。数据化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教情、学情,依据需要设定相关指标,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结果研究、分析和决策,避免人工分析的主观因素。

2.交互性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的典型特征

无论是线下教学还是线上教学,都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双向互动的过程。但是,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由于使用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和智能化的教学工具,使教师和学生、教和学可以实现立体化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与传统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能够拓展教师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使交互性更加鲜明和典型。

3.开放性、探究性、个性化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的鲜明特征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依赖于教室有限的空间和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而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支持的各种智能化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延展了教室空间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得教室更为开放、课堂活动更为开放。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而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则更倾向于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课堂教学气氛相对活跃。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重视通过课前预习测评分析和课中随堂测验即时分析,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和辅导策略,真正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

三、高校提高思想政治課线上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1.提高对思想政治线上课堂掌控能力,保证学生始终“在线”

线上教学模式虽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线上教学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而存在,线上教学活动的完成与传统教学活动的完成有很多共性。比如两者虽实施教学活动的场域不同,但对施教者、施教对象、完整的课堂形态等的要求是一样的,两者都要求“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会”“课堂教学时效性强”。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这样的共识:从课堂氛围观察,一节完整的课基本上可划分为平静时段、高潮时段、倦怠时段。因此,要把握好课堂效果,就必须把握好各时段,尽量延长课堂高潮时段,缩短课堂倦怠时段。线上课堂亦如此,它是立足于“互联网”并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互联网功能支持下的传统教学结构的重构、传统教学流程的再造。一般来说,线上教学呈现方式有直播和录播两种形式,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首先要实现的是要保证学生始终“在线”,若出现一定量的学生“掉线”,就说明课堂低效或无效。众所周知,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有限的。调查显示,一般来说如果课堂上幻灯片保持不动,纯听声音,学生听课3分钟到5分钟就会走神;如果课堂幻灯片适时切换播放,学生上课大致能专注15分钟到20分钟。同样的授课内容,如果教师注重说话的艺术和出镜的效果,就能使学生专注更长时间。因此,线上教学需要面对这个现实,选择在线授课方式的顺序应为:首选直播(出镜直播、语音直播),次选录播。思想政治教师需要依据线上课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依据授课形式和内容预判学生课堂“在线”率,做到提前上线,调试设备,适时“暖场”,并在课堂倦怠时段适当穿插微知识点,注重师生互动,尽量延长课堂高潮时段,有效掌控课堂节奏。

2.提高線上课堂语言能力,使学生“入脑入心”

课堂语言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教师的语言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课堂上语言生动有趣的教师就很受推崇,线上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语言则有更高的要求,教学语言形象有趣、通俗易懂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够紧紧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使学生喜欢上线上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想提高线上课堂语言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线上课堂语言要富有表现力,不仅能根据教学内容清晰地传授知识,而且要流畅准确、风趣机智、启智导学。因为线上教学更需要关注教学语言的鲜活生动,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非常关键的因素。尤其是在教师不开摄像头进行语音直播的环境下,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节奏感受课堂节奏,更需要教师注重语言的艺术性。二是线上课堂语言要准确、精练,突出重点。部分教师在面授课堂中不太在意的口头禅或闲杂语言,直播时要努力避免,否则会占用学生关注的时间,不仅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反而可能分散学生的精力。教师进行线上教学时要比传统面授更加审慎地凝练教案讲稿,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做到有条理、有层次,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核心知识、核心观点,不能想到哪儿说哪儿。三是语言要接地气,贴近学生的年龄认知。要熟悉学生的语言习惯,以学生喜欢并且有趣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需要注意的是,直播课堂一定不要出现沉默的时间段,即便学生在做习题,教师也可以说一些轻松的话或者播放背景音乐,否则会让双方都高度怀疑自己是否还在线上。

3.采用“多维”线上课堂样态,使“教”必有应、“学”有所期

线上教学最大的短板是缺乏现场感,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面对面的语言和眼神交流,如果教师只是延续面授课堂“我讲你听”的单线传输,可能会出现教与学的分离,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打破线上教学的交互局限,采用“多维”线上课堂样态,由单向直播向协同互动不断演进,才能保证每一堂线上思想政治课都能成为精彩一课,让学生有所收获。首先,课前通过授课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征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学生需求与课程目标对接,再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程介绍和学习任务清单,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对学习目标与任务牢记于心。其次,课上根据教学方案灵活运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授课,并利用平台互动功能如点名、连麦等请学生主动发言,这样既能提醒学生保持学习注意力,又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点掌握情况,实现线上教学的精讲与线上即时交流互动相结合。最后,课后发布关于已学内容的线上作业,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及时批改、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

4.加强“智慧教育”建设,使教学环境够“硬”

主动适应智能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智慧教育”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智能化学习环境,构建实践创新平台,推动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思想政治课“智慧教育”建设需要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信息化素养,充分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智慧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智慧课堂在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育人实效方面的作用,夯实思想政治课教师理论功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让思想政治课堂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二是从软硬件入手,加强承载智慧课堂学习、考试、互动、交流的技术辅助平台系统建设。软件方面包括智能学习系统、交互系统、管理系统和评价系统等,硬件方面包括智能黑板、智能多媒体设备、云平台、服务器等。三是推动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跨地区、跨学校协调联动,形成全面覆盖、统一接入、统筹利用的思想政治课数据共享大平台,为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不易,所耗费的气力、所面对的挑战甚至超过面授课堂。思政教师要注重提高对思想政治线上课堂掌控能力,保证学生始终“在线”;提高线上课堂语言能力,使学生“入脑入心”;采用“多维”线上课堂样态,使“教”必有应、“学”有所期;加强“智慧教育”建设,使教学环境够“硬”。这样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才能把建在云端的课程深深烙印在学生心里,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丁俊萍,刘秀华.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初探[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1(02).

[2]李红艳.公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途径探析[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1(01).

[3]赵义良,徐冶琼.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观念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20(23).

[4]王莹.“四个精准”提升疫情防控时期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实效[J].黑龙江教育,2020(11).

[5]韩俊,金伟.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机遇与挑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

Explor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Internet

An Yanyan1, Xu Chenli2

(1. Hai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Haikou 571127, China; 2. Haikou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Haikou 571127, China)

Abstract: Onlin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ducive to expand students' learning space,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grasp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nline teaching,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nline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nline teaching from many aspect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nline classroom and ensure that students are always "online"; improve the language ability of online classroom and make students "enter the brain and heart"; adopt the "multi-dimensional" online classroom mode, so that "teaching" must have a response and "learning" has a perio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isdom education" to make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hard enough".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line teaching; talent cultivate; teaching strategy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人才培养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