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信息性阅读复习的五个关注点

2021-12-28 11:16河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1期

河北 王 玲

作为高考改革第一年的高考试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备受瞩目。这两套试卷以“立德树人”为最终目标,考查考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2021年,将有更多的省份使用新高考试卷。因此,研究2020年新高考试卷对2021年高考的复习备考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高考的“新”最直观地体现在题型变化上,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与全国卷相比变化最大的就是现代文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Ⅰ将以往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合二为一,这一部分也被称为信息性阅读。题目设置上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的考查形式,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是3道选择题和2道主观题,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是4道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

为精准备考信息性阅读板块,笔者研究了两套新高考试卷以及山东模考卷、山东各地市的模拟题,总结出信息性阅读的五个关注点,并以此为重点,指导2021年信息性阅读的复习工作。

重点一:关注文本的多样性

2019年山东模考卷第一次出现信息性阅读,三则材料分别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和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2020年新高考试卷信息性阅读所选材料以“稳”为主,并兼顾材料的多样化。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两则材料分别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和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都属于学术论文;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只有一则材料,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属于科普类论述文。

论述类文本,可以是政论文、时评、书评、学术论文,内容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地理、天文、历法、哲学、美学、音乐、艺术批评等各种领域。实用类文本,可以是新闻、报告、访谈、传记等,内容也可以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当论述类文本遇上实用类文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组合形式,文本呈现的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2020年山东省各地市的模拟题就尝试了多种文本组合形式。如山东新高考全真模拟(一)的三则材料分别摘自《人民日报·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和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体裁涉及时评、新闻和报告。

在复习时,要关注文本材料的多样性,命制试题时选择多种类型的文本,让学生熟悉不同文本的特征。学生首先要了解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不同文体特征,掌握分析不同文体文本的方法,将其逐个击破;再通过综合训练的形式将二者融会贯通。

重点二:关注材料的关联性

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样,信息性阅读的各则材料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组合规律。一般来说,所选材料或有同一个中心话题,或有统一的陈述对象;同时,每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笔者分析多套试卷后认为,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角度同层,材料之间互相补充;二是角度异层,材料话题不断深入。

第一种类型:角度同层,材料之间互相补充

有些信息性阅读的文本材料所选角度属于同一层级,也就是说每则材料呈现的内容实际上是并列的关系,材料之间互相补充,让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心话题或是陈述对象。例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的两则材料都谈及“历史地理学”,但材料一侧重陈述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侧重陈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两则材料的内容互相补充,让读者阅读后能掌握“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前景、研究对象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种类型:角度异层,材料话题不断深入

有些信息性阅读的文本材料所选角度属于不同层级,也就是说每则材料呈现的内容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例如:2019年山东模考卷围绕《流浪地球》选材,第一则材料是对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的评论,第二则材料是关于科幻小说是否缺少文学性的讨论,第三则材料是对科幻文学风格的评论。三则材料讨论的都是科幻作品的文学性问题,但思维朝向纵深发展,让人们对科幻作品文学性的认识不断深入。

在复习时,一定要在充分理解文中概念、信息的基础上,找到材料之间的关联,并根据材料之间的关系判断阅读的重点与答题的突破点,以便解决试题中跨材料的综合性问题。

重点三:关注能力的综合性

信息性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文本的结构的能力、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等等。

以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第3题为例: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从表面上看,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但是实际上首先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阅读文本,筛选有关“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信息,会发现第3题的内容在材料一第四段有所涉及,即“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句“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便可做出选择。

在复习时,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读懂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二轮复习初期,师生应把复习的重点落在提高阅读速度、迅速把握关键信息上,以期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速度和准确率,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重点四:关注文本逻辑的严密性

信息性阅读的主观题侧重考查对材料中的论述性内容的深入分析,涉及文章的论证方式、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方面内容。常见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总—分—总(总—分、分—总),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以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第5题为例: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主要是指文章的行文结构,通过分析文章行文脉络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也就是整个文段的重点所在。作答时,学生需要对材料一的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据此,答案可归纳为: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再如2019年山东模考第4题: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题干问题“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涉及方面比较广,论证上的特点包括文章的论证方式、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方面的内容,需要一一对应。从论证结构上看,该板块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然后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原因,最后指出科幻小说不是必须要兼顾文学性。从论证方法上看,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在阐述时,需要从文中找出如何使用以上论证方法的具体实例并加以说明。

在复习时,一定要关注论述类文本逻辑的严密性。通过通读文章,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的行文脉络,厘清文章的论证层次,留意文章的论证方式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让学生在复习时有方向、有方法、有收获。

重点五:关注题型的创新性

从题型设置上看,信息性阅读的题型设置并不限于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曾经出现过的题型,同时也在借鉴其他题型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加工、理解和应用。

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第4题: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这道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和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时,首先要明确“历史地理学”的类属,从文中筛选出“历史地理学是一个学科”,再寻找“历史地理学”的特征,包括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特征、时代等要素,然后将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再如2020年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第5题: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这道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常见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试题。文本选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的这篇科普性论述文,其表达本身就极具文学性、趣味性,命题者有意识地避开常设题型,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理解分析等。

信息性阅读客观题考查角度更加多元,主观题设问更加灵活。在复习这一板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题型的创新性,让学生透过创新的表象认识试题考查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