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老师?

2021-12-28 05:30钱理群
内蒙古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底子信念读书

● 钱理群

◎ 教育的精神价值的失落

教育家蔡元培把教育分成两个层面:一是“现象世界”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目的在于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服务于现实利益;另一个则是“世界观世界”,即人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而活着,还应有一种超越于现象世界的追求,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终极关怀,培养人的信仰和信念。

这两个层面应该是互为表里,但现实却是教育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培养。

◎ 打好“精神的底子”

我非常赞赏巴金的一段话:“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我觉得这段话说得非常朴素,也非常深刻。实际上,语文教育的目的,还有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变得更美好。

而中学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文学教育就应该唤起人的这样一种想象力,一种探索的热情,或者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

人在幼年时期,如果有一个理想和信念,尽管他长大后会看到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他可能会因此而分裂,而痛苦和怀疑,但绝对不会陷入虚无主义,因为他有一个“精神的底子”。他会在痛苦的思考和怀疑之后,从原来那种幼稚的、不自觉的和谐,过渡到更高的自觉的和谐,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就像一年四季一样,是不能颠倒的。春天是一个梦幻的季节,他必须沉浸在梦幻里,尽管春天会过去。而我们现在颠倒了,让孩子过早地感受冬天的肃杀。所以我不赞成给孩子灌输太多的实际的东西,而应该鼓励他去梦想、空想。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底子”。这也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对我影响最大,至今还成为我做人的基本信念的是一篇童话,就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所表现的对人的信念,对美好东西的信念,还有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献出一切的精神,一直到今天都还在深深影响着我。这其中就包涵着一种浪漫主义精神。我觉得这种影响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也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

◎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中学文学教育的第二个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也就是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美的能力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这也是蔡元培所提倡的“美育”的一部分,是对美的发现能力,是对人的心灵的一种训练。文学教育要启发学生阅读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参与对作品的阐析。这也是文学作品的特点。因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多义的、模糊的,甚至无法言传的,并且常读常新。

◎ 我 们需要怎样的中学语文老师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语文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老师的文化水平、精神素质和主动精神。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生命,把人内在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把学生内在的生命美好的情思发掘出来,提升起来,就是善于直面自我、直面自己的生命。

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者”,讲的是语文教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自由 、独立思想;语文教师应该是“可爱的人”,讲的是对学生精神成长影响最大的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语文老师应该是“杂家”,讲的是语文老师的知识结构。

我在跟全国各地很多的语文老师交往与通信中常常发现,比较好的语文老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读书,而且书读得比较杂,因为语文老师不是一个学者,他不是专门研究文学的人,不需要研究太深,但要什么都读一点,懂一点。

书读得要杂,读杂之后,你的知识就会通。一个文本你要读懂,需要各方的知识准备,你的书读得杂的话,你的知识就会融会贯通,总的来说就是要多读书。

◎ 读书,是教育的本质

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是这么简单。但真想要做到,还真不容易。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到这三条,学生就会一辈子读书,受益无穷。

除了引导学生读纸质的书,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更需引导学生读“生活”这本活书、大书。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土地上的文化与父老乡亲。

我们要推动教育改革,也可以考虑从组织读书会开始。先在教师中组织读书会,校长也以普通读书人的身份参加,定期共读一本书,边读边讨论,不仅读教育的书,还要读文学、社会、历史方面的书。

一本一本读,就会形成某种共识,然后大家商量着共做一些关于教育改革和乡村建设的事情,把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学校的教学骨干队伍,这样逐渐积累,就会在学校里自然形成读书的氛围。

我把它叫作“静悄悄的教育存在改革”。不声不响地,实实在在地,一点一滴地做,而且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就看你是不是有心人。

◎从经典阅读开始

第一,多读名著和经典的作品,它们是一个时代文明的结晶,高层次的东西。

第二,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小学和初中可以多读童话、神话和寓言故事,读一些美好的东西,给生命的底子打上精神的亮色;高中的阅读范围应更广泛,要引导学生读文史哲,包括自然科学的书、科普作品、传记作品,都应该读,不要限于文学。这些书会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很高的人生标尺。

对青少年来说,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飞跃,我们可能会对他们的阅读能力估计不足。在这个阶段,应该鼓励他们读一些严峻的东西,大气的东西,打开他们的视野。

第三,主张个性化阅读。课外阅读要和教学有所区别,更强调个人爱好、偏好、兴趣,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阅读什么,要和他们建立一种基本的信任关系。

猜你喜欢
底子信念读书
为了信念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发光的信念
6月,鸟语蝉鸣绿树成荫
要面子,更要底子
底子和面子
我们一起读书吧
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