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 基于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优秀案例

2021-12-28 05:30包钢第二十四小学
内蒙古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教师

● 包钢第二十四小学 陈 莉 张 娜

教育质量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发展生命线,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是党和人民赋予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

要想发挥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体检仪”“指挥棒”的作用,就要读懂数据背后的问题,基于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改进教学。在市、区两级评估中心的指导下,包钢第二十四小学以案例研究为抓手,采用“六步法”进行研究,即:解读报告—自我诊断—关联归因—确立课题—研究改进—跟踪问效。

一、解读报告

通过对2016年国家质量监测报告解读发现,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业表现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为95.9%。在语文学业五个指标中,古诗文诵读能力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比例为93.6%,相比最低。以此问题为导向,提出改进策略,着力改进学校教学顶层设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研究和实践。

二、自我诊断

学校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丰富数据,在对4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古诗文学习方面主要的困难是:17.7%的学生不理解古诗文意思,12.33%的学生存在默写困难,11%的学生不能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想象不出画面。

数据使问题更加明晰。

与此同时,通过师生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式验证问题,发现在古诗文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他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课堂上,有45.8%的老师用讲授式和问答式教学古诗文。主要通过告诉意思、多种方法教背、引导想象教学。另外,48%以上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拓展相关古诗文,32%的学生希望老师引导想象画面,29%的学生希望能多与教师互动。

三、关联归因

精研前测结果发现,古诗文诵读能力相对较低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采用讲授和问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足,诵读理解能力不足。二是古诗文的积累运用指导力度不够,导致古诗文运用目标达成度低。38%的学生不能采用有效方式背诵古诗文,54%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作文中不会运用古诗文。通过归因分析,找准痛点,明确研究起点。

四、确立课题

学校在自我诊断、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拟定了《小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的课题申报书及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的确定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教学中的“真问题”;二是研究过程能促进师生成长发展;三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五、研究改进

学校通过深入思考,改进了学科及相关因素的管理策略,从顶层设计出发,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指导课研究,有效开展晨诵、午读活动,并以古诗文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深化自主学堂教学研究,以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点,带动学校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面。

(一)理清研究思路,进行专题研究

1.专题研究解难题。

确定了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和《主题诗文诵读》 系列丛书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了低、中、高段学生的诵读目标和背诵目标。分别从诵读指导课策略、展示课活动方案、评价课一般方法的专题研究入手,采用“三读一用”的古诗文自主学习模式,通过“三段六步式课例研究”,研磨出成功的课例,供全校语文老师观摩学习,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2.反馈改进促深化。

以诵读指导课改革为主阵地,每日进行晨诵指导反馈。每周进行校本课“三读一用”听课指导。每月就专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研讨、经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以问题解决为下一步课题实施的目标。每学期进行学生诵读展示和教师诵读教学培训,提升教师解读教材、诵读指导、示范吟诵等能力。这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古诗文课堂乃至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二)变革课堂模式,实施自主学堂

1.晨诵经典,训练序列化。

晨诵内容序列化:教师提前规划晨读内容,使晨读内容与校本课有关、与季节时令有关、与同一类的古诗文有关、与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和理解能力有关等,序列化安排晨诵内容。

晨读能力序列化:实验教师每月制订晨诵计划,对古诗文阅读要求的不同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在晨读活动中,序列化落实古诗文诵读能力。

此外,明确不同学段晨诵训练的重点及策略。低段重点在读实、读韵上下功夫,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积累良好的诵读语感,在各种形式的趣味诵读中提升能力。中段重点在读韵、读情上下功夫,要求学生能掌握古诗文断句的规律,并能借助想象画面、注释、你读我诵等方法理解诗意文意,初步了解诗文表达的情感,并能用诵读的方式再现,培养其对古诗文诵读及理解的能力。高段重点在品读赏析、分类学习方面下功夫,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拓展,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2.诵读指导课,习得诵读方法。

遵循学生学习古诗文规律,结合学校“自主学堂”理念和古诗文教学特点,采用“三读一用”的古诗文自主学堂模式。即:一读实——声音洪亮、字字落实、口型到位,能熟练诵读;二读韵——通过韵字、停连的指导,诵出诗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三读情——能读出作品的感情基调,有感染力。通过创设与古诗文意境相符的情境,关键词的点示,拓展补充背景、作者经历、典故等,联结学生已有的经历、体验,使其加以想象,真正进入到诗文所描写的意境当中。一用——能把诗文中的重点句运用到生活中。如此,教师应创设情境将经典的诗文句融入生活,融入当下,并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观察、体验、积累、仿写、拓展阅读、归类整理、了解文化等方式亲近古诗文,涵养诗意文意,自然运用。

3.诵读展示课,激活学习动能。

诵读展示课,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展示诵读成果,感受诵读带来的成就感,提高诵读自信。多种形式趣味诵读,如拍手读、做动作读、配乐诵读、吟唱、师生或生生合作朗诵、边吟边讲边绘、表演读、自创小诗展示诵读、主题诗文拓展诵读等。在多种形式展示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丰富的想象,掌握古诗文诵读方法,理解古诗文的意思,体会古诗文意境,诵出古诗文感情。

诵读展示课不仅能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在展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班级之间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诵读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营造书香氛围,完善课程体系

1.书香氛围深厚。

每日晨诵时间,各班总会传来朗朗的诵读声。全校师生目标明确,每日坚持落实诵读十六字要求:“声音响亮、口型到位、吐字清晰、恰当停连”。一半以上班级能达到美诵的标准。实验班逐步形成了“诵中华经典,做少年君子”的班级氛围,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读诗、背诗、写诗。学生“自信儒雅”的气质得到培养。

2.课程体系完善。

践行“一主两翼”的整体构想:以“古诗文诵读指导课”为“一主”,以“晨诵午读活动”和“校园读书节”为“两翼”,将其共同纳入我校“萃美”课程体系中的“拓展课程”。经典诵读课程是全校拓展性课程,包括晨诵课程和《主题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每日晨诵时间,各班组织有序而丰富的晨诵活动,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为《主题诗文诵读》校本课,每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培训活动等。课程实施保证了古诗文的学习时间和效果。

课题组教师探索“课题组示范+整体推进”的课题研究模式。即通过示范观摩、晨诵午读日查反馈、学期末美诵示范班评比、读书节成果展示等方式,激发广大师生诵读的兴趣,努力达成背会、背出感情、会用的目标。在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有效提升,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构建评价体系,保证质量提升

教导处每日对各班进行“晨诵午读”活动考核,每周进行公布。学校根据各学段诵读目标,制订“记诵达标班”“美诵达标班”“美诵示范班”的评比标准,并组织评委每学期进行评选。

此外,学校也设置了每学期班级和校级读书明星、诵读能手、优秀读书小组的星级评比、晋级,教师和家长可以借助学校自主研发的“阅读争星指导手册”对学生诵读进行测评。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多主体的评价体系,保证质量提升。

六、跟踪问效

两年来,教学改革持续深入开展,成效显著。

一是晨诵午读指导的目的性、实效性增强,涌现出一批诵读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了班级整体诵读水平的提升,三个实验班被评为美诵示范班,五个实验班被评为美诵达标班。

二是学生古诗文诵读能力提升。结题测评发现,实验班学生在诗文积累的数量上,比实验前同年级高出32%;诵读五星级达标人数比实验前同年级高出27%;71%的学生在作文中能引用古诗文名句,比实验前同年级高出25%;89%的学生愿意读诗、背诗、写诗,比实验前同年级高出31%。

三是“三读一用”的自主学堂模式,在全校校本课的实施中得到推广,全校师生诵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学校在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改进策略的引导下,工作机制逐步健全,育人成果突出。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并承办了昆区“共读文化经典、同筑文化自信”读书启动仪式。

今后,学校还将在市、区两级教育督评中心和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利用监测数据,遵循六步法,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精准定位,破解问题,优化改进教学行为,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教师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最美教师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