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编一个神话故事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上第四单元“我和_______过一天”为例

2021-12-28 05:30江苏省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蔡淳之
内蒙古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波折精卫填海盘古

● 江苏省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 蔡淳之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题目是“我和_______过一天”(其中横线上要填写的是一个神话、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本单元是一组以神话为主题的单元,包括三则中国神话《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和一则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其中《精卫填海》是一则小文言文。

要想让学生写好一则想象故事,需要老师提供教学思路——从“写”出发,看看完成本次习作需要哪些条件,然后再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学习方法技巧。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将阅读和习作结合在一起,进行单元整合设计。

一、读故事,感受情节的波折

记叙文的叙事,往往可分为“起因、经过、结果” 三部分。在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作为单元教学的重点。没有波折的故事没有吸引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波折”。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来画课文的结构图,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层层叠叠的结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但如果用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来把故事的前因后果画出来的话,难度就会降低一些。

下面是《盘古开天地》一课的思维导图(曲线图):

曲线以故事的情节为依据,一个一个的故事节点,成为曲线前进的依据。曲线的起伏,则以读者的心情变化为依据:当天地混沌一团,让人感觉到特别难受时,读者的心情指数是很低的,处于底部;当盘古奋起神力,辟开天地,顿时,读者的眼前就豁然开朗了,这时,心情指数就上升了。然而,天和地辟开之后还会合拢,这时读者的心情又糟糕了,曲线再次下降;于是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去顶天立地,解决了问题,心情顿时大好,曲线上升。盘古死去,人们都为他悲伤,可他的身躯却化为万物,创造世界……故事在起伏中向前推进,线条也呈现出了“一波三折”的样子。

学习了《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两课的起因、经过、结果后,也可以让学生学着《盘古开天地》一课的样子,来画一条曲线,感受一下故事的起伏、有趣。

那么,学生在动笔写“我和_______过一天”前,是否也可先画一幅这样的曲线图?笔者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因为在编故事前,先把故事的情节做一个简单的规划,那么写故事时,能避免两个倾向:一是避免故事过于简单,“经过”部分没有波折,一下子就结束了;二是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了。

后羿射日是经典故事,学生也可以和后羿一起去射日。但如果故事和原有的神话变化不大,就没有意思了。在故事中加入了“我”之后,坏事发生了,我一不小心,把第十个太阳也射了下来,于是天地便一片漆黑了。那怎么办?学生编写的故事,不一定要能“解释”自然现象,所以把“和后羿过一日”的事放进梦中。梦醒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波折性,所以读起来就有趣味了。

二、读人物,把握神话的主题

一部能流传后世的优秀作品,必然是文质兼美的,想必古人们也编过许多神话,但能让大家信服并流传下来的神话,就是我们所见到的这些了。而小学生在编故事时,也比较容易出现低级趣味的问题。本次习作的要求中,也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思想性:“我们看过许多神话和童话,里面的人物有的本领高强、爱憎分明,如哪吒、葫芦娃;有的机智聪明、惩恶扬善,如黑猫警长;有的美丽温柔,如嫦娥、白雪公主……”这一段话提示师生:编写故事虽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但人物性格特点应该有延续性,故事的主题应该体现出真善美。

《盘古开天地》一文中的盘古,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盘古能用自己的神力开天辟地,给人的感觉是力大无比;盘古的头能顶天,脚能踏地,表现了他神勇无比;而他死后身化万物,则反映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读这篇文章,盘古的英雄形象就表现出来了。读其他的几篇文章,我们都能从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中体会到鲜明的人物形象。

课题 人物 行为 特点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神勇无比无私奉献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偷取天火拒绝认错接受惩罚勇敢无畏同情人民精卫填海 精卫 不断填海 不畏强敌坚持不懈女娲补天 女娲求神灭火造船救人寻找彩石炼石补天不怕困难关心他人

读完这些故事,教师要追问学生:读完他们的故事,你喜欢他们什么?为什么?在思辨中,学生能认识到:正是因为他们关心人类,不断地为人类的生活努力奉献着(有的还要承受痛苦,甚至牺牲生命),所以他们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而对于学生写“我和_______过一天”的想象作文而言,不一定需要特别高大的主题,但要避免学生的创作陷入低级趣味。比如,写和孙悟空在一起,孙悟空的形象就应该是勇敢和正义的,不能变成无赖;和白雪公主在一起,白雪公主就应该是正直善良的,不能污化……这些,在阅读课文时、在写作指导时,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灌输”。

囿于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学生创作的故事,无意义的会居多(绝大多数时候是疯玩,玩完了就忘了)。当然,学生创作的故事不一定要有“意义”,但可以有“意思”。见下图:

小作者说,因为他的错别字特别多,所以特别烦恼(老挨骂)。在梦中,他见到了仓颉。仓颉教他认“吃、喝”(形声字),教他认“尖、国”(会意字),仓颉越教越多,小作者心情越来越开心。但就在这时,梦醒了。小作者通过记叙自己的一场梦,“解决”了自己的困惑,不也挺快乐的吗?

三、读想象,让心灵展翅飞翔

神话故事与其他叙事作品有哪些不一样呢?那就是故事中大胆的想象,充满了神奇之处。学生写纪实性的作文时普遍感觉到难,那是因为四年级的孩子太小,还不太善于观察,叙述事情的过程,很难像拍电影一样把一个个细节都回顾出来。而想象作文不一样,一切都可以在自己的大脑中完成。

如《盘古开天地》一课,有许多神奇的想象:如天和地是混沌一团的,像个鸡蛋(环境神奇);盘古能睡一万八千年(时间特别长);盘古凭自己的力量就能开天辟地(力量巨大);盘古顶天立地又是一万八千年;盘古死后,他的身体还能化成万物(变化奇多)……正是因为盘古无所不能,所以才能开天辟地。

在阅读《精卫填海》 《普罗米修斯》 《女娲补天》(也包括其他的神话故事)时,学生都应该关注故事的“神奇之处”。例如正是因为女娲无所有不能,所以她才能补天。

当然,学生想象的神话故事不全是“解决问题”的,也有“玩乐享受”型的。如下图:

这位同学和嫦娥一起度过的一天,就非常轻松美妙!她向往月亮上的生活,于是乘着想象的翅膀来到了月球。她看到了月亮上的美丽景象,还抚摸了玉兔,吃到了月亮上的许多美食,最后就回家了。这个故事没有波折,也没有高大上的深刻意义,但想象却让她感受到了快乐。这就是想象!

统编语文新教材用“双线”来组织单元,使一个单元既能在思想态度、价值观方面实现育人的目标,也能从“知识与技能”方面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关注语文要素,是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备课时,需吃透教材,考虑读与写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写”,才能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清晰,也才能让学生的习作变得更加简单。

猜你喜欢
波折精卫填海盘古
高山雪峰历险记·(第4章)波折重重
精卫填海
鳜鱼行情又遭暴击!4天内至少下跌2元/斤,新鱼上市几经波折
盘古开天辟地
精卫填海
盘古
盘古
爱的波折
十字路口
精卫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