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2021-12-29 11:03侯欣欣李园利李胜楠翟彩虹邢秀玲
科学咨询 2021年19期
关键词:刘女士高压氧生理学

侯欣欣 李园利 李胜楠 翟彩虹 邢秀玲

(1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与讲解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研讨,引导学生从中学习,理解并掌握一般规律,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医学基础课程中,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的临床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由于病理生理学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既涉及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也涉及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临床学科,所以学生要学好病理生理学并不容易。案例教学法是以临床病例、生活实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1]。通过引入案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下面就如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举一例详细说明:

一、用新闻案例先导入课题

在讲血液性缺氧这一内容前先讲述这则题为“烧饭致一家三口中毒,开空调这事要谨慎!”的新闻案例:近日,浙江刘女士开着空调在家中做饭,一儿一女也在家中。没过多久,她就感觉头有些晕,一开始自己也没有在意。当刘女士爱人陈先生回家时,就发现刘女士的意识已经有些模糊,两个孩子也都在喊着头晕、恶心。陈先生便立即拨打了120,随即三人被送往市中医医院进行救治,经诊断一家三口为一氧化碳中毒。随后医院对患者进行了高压氧治疗。经过抢救,刘女士一家各项理化指标恢复正常。讲完案例后,总结原来这一家人为一氧化碳中毒,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煤气中毒,紧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氧化碳中毒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有时候还可能是致命的呢?它发生的机制如何?为何要用高压氧进行治疗呢?这就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血液性缺氧有关,最终引入课题。

二、案例贯穿整个教学内容

(一)机制中联系案例

先学习血液性缺氧的基本概念,之后讲解血液性缺氧的原因和机制,这部分也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及难点。接下来就主要以一氧化碳中毒为例讲解血液性缺氧的原因和机制,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就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血液性缺氧。先讲一氧化碳中毒机制,第一点:CO与Hb的亲和力是O2与Hb的亲和力的210倍,当我们吸入气中有0.1%的CO时,血液中的Hb可能有50%称为HbCO而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当吸入含0.5%的CO时,血中HbCO仅在20~30分钟内就可高达70%,因此,CO中毒发展十分迅速,非常危险必须及时抢救,就像案例中的刘女士一开始没在意,一会就出现了意识模糊的危险情况。第二点:HbCO形成以后还会增加其余三个血红素与氧的亲和力,也就是说血红素与氧结合地更紧密了,即使其余三个血红素携带有氧也不易释放给组织细胞所利用,最终加重了缺氧。讲完机制的最后总结我们也知道了CO中毒的实质就是导致了缺氧。

(二)症状中解释案例

在讲CO中毒患者症状时,先提出问题CO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呢?同学们自己就会想到案例中说到的刘女士一家先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的症状,并且较重的刘女士后来还出现了意识模糊的症状。接着问大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的呢?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后开始讲解,学习了机制后我们知道了CO中毒实质就是导致了缺氧,那我们的器官哪一个对缺氧最为敏感呢?得出脑是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所以CO中毒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急性脑缺氧的一些症状与体征。病人才最先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之后随着血中HbCO浓度的增加病人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症状,恶心、呕吐、意识模糊丧失等严重症状。

(三)防范中揭晓案例

讲完CO中毒的严重症状后,紧接着提出一定要加强防范,及时救助!在讲防范时讲到,要及时检修家里的煤气燃气管道及煤气灶等时,揭晓案例中一家三口CO中毒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家里的煤气灶老化煤气泄露造成的,再加上夏天开着空调屋里不通风。在此处联系案例告诉大家事件发生的原因,更能让同学们引起注意,在夏季也要加强防范CO中毒,而不是仅在冬天烧煤取暖的时候容易造成CO中毒。

(四)治疗中解答案例

最后讲CO中毒的治疗,一旦发生CO中毒时一定要及时救助。那么临床上是怎样治疗CO中毒的呢?同学们还记得案例中的刘女士一家是进行的高压氧疗,那什么是高压氧疗呢?讲解高压氧疗的内容,再提出问题CO中毒时为什么要吸入高压氧而不是常压的氧呢?提示同学们这就和CO中毒发生的机制有关。从而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案例教学法在病生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基础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临床,而病理生理学的知识过于抽象,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导入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案例中设置一些问题,一些悬念,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比如,上述讲血液性缺氧运用CO中毒的案例时,案例结束提出问题:CO中毒患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发生的机制如何?以及最后提到为什么要用高压氧进行治疗?让学生带着案例和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既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又结合了临床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再比如案例中也没有说到一家人一氧化碳中毒的具体原因,而是在此设置了一个悬念,直到后面讲到防范的时候揭晓了答案是由于煤气灶老化煤气泄漏导致的中毒。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意识到生活中加强防范的重要性。

(二)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基础与临床的联系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的教学方法,一个看似抽象的理论,借助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来的实践行为。比如在讲授CO中毒机制时,如果直接讲授就会比较枯燥难懂,而用案例中大家所熟悉的CO中毒最初的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先引入,再讲解CO中毒机制的实质就是造成了缺氧,而对缺氧最敏感的就是脑,所以病人最先才出现的头痛头晕等症状。从生活实际开始再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讲授完CO中毒机制及症状后紧接着提出了案例中治疗方法是采用高压氧疗,那么为什么CO中毒要采用高压氧疗呢?正好运用刚才讲过的CO中毒的机制—主要是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远高于氧这个理论知识,解释使用高压氧能够增加与CO的竞争力而恢复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既让学生运用了所学理论解释临床治疗依据,又联系了临床知识为学生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工作的实践打下了基础。

以上是笔者在病理生理学实践中的一个应用举例及心得体会,通过教学中多次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病理生理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病理生理学是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内容抽象难懂。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加强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联系[3],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猜你喜欢
刘女士高压氧生理学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吸氧真能减压缓解脑疲劳吗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房屋漏水拒交物业费业主卖房搬家保安却不放行
失物复得好心车长受赞扬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短信请假无回复视为旷工被开除
关于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的含义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