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理念融入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思考

2021-12-29 11:03沈晓莹
科学咨询 2021年19期
关键词:护理学关怀人文

沈晓莹 龚 芳

(喀什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喀什 844000)

现代护理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向社会输送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娴熟的护士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社会的发展急需具备人文情怀、高专业水平、高尚医德的综合型护士,更好地服务患者,推动整个护理事业的发展。从学生进入医学院校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将高度重视人文素养的烙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在传授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生应树立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实践理念,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护士。

一、人文理念融入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所谓的“人文关怀”指的是“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人文关怀是人性本质的外在表现,关怀照顾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心灵对话、情感沟通。

而护理学基础指的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础和重要的课程之一,是所有护理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熟练掌握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最后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护理目标。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当前社会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有着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院校对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护理专业人才越来越重视,教育部也相应地提出了“体现人文关怀,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求”。[1]

因此,将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贯穿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以“人性化的护理为导向,以教学方法改革驱动,以人文关怀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帮助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的教育目标。

二、人文理念融入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过程

(一)优化教学模式,融入人文理念

护理学基础课程由理论知识、实训、见习和网络平台教学四部分组成,通过将互联网应用于课程中优化教学模式,实现线上和线下共同教学,提高师生互动频率,使人文理念的渗透不局限于课堂中,还能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借助聊天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有效地沟通丰富学生的人文体验,有助于护理生提升人文关怀能力。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是先讲授护理操作技能的理论知识,再播放相关技能操作视频,为学生提供视觉体验。这种模式对学生来讲有些无聊乏味,通常导致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只能在课堂讲授中学习操作方法,不能了解到这样操作会对患者造成怎样的不良感受。

因此,在讲解理论部分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一教一学”的教学模式,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可以引入发生在医院、社区或社会中有关护患纠纷等社会热点,鼓励学生就此进行思考分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爱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穿插南丁格尔的事迹,观看相关视频,以正面的方式来宣传人文关怀理念。在此基础上讲述南丁格尔奖得主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时事,借助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一回“患者”,换位思考下学生能体会到患者的心态,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为患者着想,比如通过语言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仪器操作时动作更加轻柔以防患者不适等。教师也可以适当参考国外人文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行为科学、伦理等其他学科知识来分析、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因时而新,适时地改变教学手段,比如翻转课堂等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2]

(二)注重实训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实训培养,在学校进行的护理操作常常是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护理专业的学生没有任何的临床经验,面对不会说话不会动没有反应的模拟人,很难形成人文关怀的理念,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强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过程中还可以融入人文理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搬运法时,教师可以选择四个学生,分别扮演体重较轻的高热患者;颈椎受伤的患者;手术后尚在麻醉状态的患者;体重较重的昏迷患者。教师再挑出几名学生分别实施一人、二人、三人、四人搬运法,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在搬运结束后,先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地方并说出正确做法,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正确规范行为进行肯定和表扬,指出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并进行纠正。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患者的不易,又能反思作为护理人员的不足,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文关怀理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也会因此自觉优化护理服务,表现出对患者的爱护与关怀,改善护患关系,实现“以人为本”的健康护理。

在医院见习期间的护理学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学习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举措。在医院病房里,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感官体验感受到作为一名护士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带教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病例的同时,应穿插一定的人文教育,让学生懂得人文知识和护理技术是同等重要的。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且缺乏社会阅历,在团结协作、关心他人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可以采用小组方式进行考核,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团队合作;护理生还存在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情况。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一言不发,即使开口说话也较为生硬。教师应强调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尊重患者,在对患者操作之前告知操作目的,并根据不同的病人和病情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体贴适用的关怀性用语,使患者在操作中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尊重。

(三)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榜样力量

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上,医学院校构建的科学合理、内涵丰富的人文教育体系固然十分重要,但专业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的言传身教同样不可或缺。所以应提高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师德建设,可以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人文社科类活动,比如说学术讲座或读书沙龙等;多阅读人文方面的书籍、文章,自觉提高个人修养、扩充人文知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应将了解学习到的医学人文知识应用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实现相互结合和融入,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与品德,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构建个性化的人文教育体系。[3]

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想要具备人文关怀能力,首先应从教师身上得到更多的关怀。教师利用自己所学的人文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学生共同分析探讨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尽量减少使用总结性和评价性的用语,多使用鼓励性或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发言,在这样的讨论中给予学生关爱,提供一个学生能倾诉情感变化和困惑的空间,并给出适当回应。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领悟到被人关心、尊重和理解的感觉,这样学生在面对患者时,就能感同身受,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理解患者了。

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有意识地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关怀,提升人文素养。比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面对病患时做到“不抱肩、不翘腿、双手不插兜、不嬉笑”,让学生意识到身为护士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言行举止、仪表形象向患者传递情感信息,通过微笑、点头、倾听、抚触等行为和患者产生共鸣,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真切体会到什么是人文关怀,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4]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为了增强人文关怀的教育效果,应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校园环境。可以在学生经常上课或实验的教室放置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的石膏塑像,教室外的走廊墙壁上张贴护理学基本概念的宣传牌;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入殓师》和《桃姐》等有关临终患者护理的影片,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感悟;可以在每年“5·12”国际护士节开展对南丁格尔的纪念活动等等。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加强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

三、结束语

医学是一门以生命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社会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不是最终的目标,如何将其“人性化”地运用在治病救人,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才是医学的最终目的。而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就是人文关怀,是对人生老病死整个过程的关怀和尊重。将人文理念融入护理学基础课程教育中,是新时代护理学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医学最终目标的重要保障。高等院校的护理学专业课程在培养护理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起到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护理学基础课程出发,将人文理念融入教学中去,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护理学关怀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